让德育渗入历史.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945002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德育渗入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德育渗入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德育渗入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德育渗入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德育渗入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德育渗入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德育渗入历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德育渗入历史,把育人作为目标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引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理想情操等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各科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使之渗透在各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并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现状:目前,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对待德育渗透真正能做到实施,并且有所成效的可能并不为多。主要的成因表现有:其一,错误地认为德育是学校党支部、政教处、团委的事,是班主任,最多扩大到政治教师的事;其二,认为编写教材的已考虑到德育因素,我只要按教材进行教学,就是渗透了德育,何须还要再去挖掘思想教育的内容,考虑用何种方法

2、把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正文:本人是一名历史教师,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分析,其实历史科可以说是仅次于政治能够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渗透的学科,只要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可以进行渗透的内容就有以下几点: 一、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勤劳勇敢智慧,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过程,了解我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教育学生了解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败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

3、,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三、教育学生了解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激发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决心担负起“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四、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了解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本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了解两次大战,第三世界的兴起,以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等。上述的内容可以说在每节历史课上都是可以涉及到,而且不只一个方面。然而还是有老师在抱怨着不知如何操作,或感觉难以达到预期

4、效果。在这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德育过程,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属于德育过程,也就是我们是有目的的促进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而至于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由低级到高级、由得意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是属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那就不是我们作为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上马上实现目标,也是一个长期而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历史老师应该承担我们应有的责任,坚持不懈地利用我们的教学进行德育的渗透。一、 教学内容是德育渗透的主导教学内容是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主导,也就是我们在教材、教辅资料等方面如何发掘出能够进行德育教学的内容。其实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对于历史教材无论是小学

5、、初中还是高中的版本,里面都是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正如前面我所列出的内容,从古到今,从中到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讲述封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建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从而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如讲述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的辛亥革命一课时,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又如在讲授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一课中,可能许多老师都认为,美国的政治对于我们的学生没有什么值得在思想上认识的。这种想法不对,因为我们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6、从而鼓励学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由此可见,在历史的教学内容中,德育的内容可以说无处不在,关键看老师们是否能用心去进行发掘,从而引导学生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迈进。二、 教师言行是德育渗透的关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作用。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就算我在历史课上引入了什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学生仍然难以接受,难以产生共鸣。那么我们是否在自己讲授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时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正如在讲授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受尽凌辱,如果老师用一种无所谓,很平常的语气,那怎能让学生能从中体现到民族危忙时的震撼和愤恨?如果在讲授文化大革命历史时,用一种可笑轻浮的

7、语气,那学生只会对这段历史认为是一段笑话而已;如果在讲授希特勒进行法西斯侵略时,用一种崇拜景仰的语气,那许多学生都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伟人。其实以上的现象在学生当中是存在的,正因如此,我们历史教师更应该准确地运用我们的言行,当学生通过我们的表达真正地体会到教材内容的内存含义,而不是单纯地记住历史的知识。我们要通过课堂让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思想上不断地进步。三、 教学情景是德育渗透的催化剂教学情景其实是推进德育渗透的重要一环。记得在某一节公开课的课堂上有以下的情景,该节课的内容是文化大革命,整节课从开始没有形成一个沉重环境,也就是说学生没有一种在沉痛下学习回忆的氛围。尤其展示到曾经是国家主席的刘少

8、奇同志的遗体时,既然有过半数的学生笑出声。本来一段令几代中国人难以忘记的悲痛历史,确没有能让现在的学生有所感悟,这不是历史教学的悲哀吗?在讲述不同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时,我们应该创设出相应的历史情景,那将给学生带来不少的影响和熏陶。正如前面提到的文革历史,我们就创设一个悲凉的、让人沉重的环境,那学生在了解这段历史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中吸取到经验和教训;又如讲述改革开放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生机勃勃、春回大地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希望和发展。这样学生的情感认识不就更容易向我们所追求的方向发展。四、 现实结合是德育渗透的升华其实德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无论是爱国主义还是集体主义,无论是实现祖

9、国统一还是振兴中华民族。所有的思想品德、社会道德等都需要与时代的步伐相适应。空谈过去是毫无意义,只有通过了解过去,从而认识现在,达到启导未来,才是真正的德育方向。为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还需要与现实相结合。做到以古寓今,古今结合。例如,在讲述五四爱国运动中,现在学生可能不理解当时的学生那种为国家利益头可断血可流的气慨。但我用的是1999年美国轰炸了南斯拉夫大使馆后,广州大中学生上街游行示威作为比较的事例。这是学生经历过的事情,这是他们了解的事情,一时间他们的爱国主义情绪就上来了,而对于五四运动中的学生精神一下子也就接受了。又如在一节关于1912年青少年崇拜对象的调查问卷的探究性活动课中,我把2002年青年偶像人物进行对比,甚至还在学生中做了他们自己的崇拜对象调查。通过不同年代的调查结果让学生明白如何选择崇拜对象,如何为自己寻找未来发展方向。后记: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并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老师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老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当然除了老师的努力外,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只要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信建立良好的德育体系和环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以上是本人对于德育在学科中渗透这个问题发表个人的见解,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