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总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3-4-2.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44879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总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3-4-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总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3-4-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总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3-4-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总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3-4-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总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3-4-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总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3-4-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总复习各专题同步练习3-4-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考内容 必修3 第4章 第2讲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答案A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B、D两项与上述概念不符。C项中森林里全部赤链蛇属一个种群,但森林中全部植物不代表由全部生物构成的群落。2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存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四概念的理解。生

2、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三种情况。而种间斗争又包括捕食、竞争和寄生三种情况。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答案A解析A项中的装置可造成类似高温、明亮的效果,对土壤动物造成不利刺激,使其趋向收集瓶,比较而言,是最合理的装置;其他三个装置对土壤动物造成的影响均不如A装置明显。4分析以下实例,选择正确的答案()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臂部白斑以告诉同类小丑鱼喜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菜粉蝶为

3、十字花科植物传粉,但其幼虫菜青虫又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可能的答案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种间互助ABCD答案C解析为共生关系;为种内互助;为种间互助;为种内斗争;为种间互助;为竞争关系。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a种群与b种群不可能为捕食关系,因为a种

4、群的消长与b种群的消长无关,因此a、b两种群可能为竞争,也可能没有直接关系。另外从图中可直接判断出a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b种群增长曲线既不呈“S”型也不呈“J”型。6(2010广州)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答案A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虽然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大致都要经过由裸地到森林阶段。物种的数量由少到多,群落的结构和种类组成由简单到复杂。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的

5、演替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D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新课标中新加的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改变方向和速率。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结构复杂化,提高抵抗力稳定性。8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答案D解析动物群落的演替与植物群落的演替密切相关,如森林生态系统中

6、的动物种类与草原生态系统就有很大不同。植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有关,故D选项错误。9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答案D解析根据发生环境的差异,群落演替可分为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的速度要缓慢得多。初生演替是从岩石裸地开始的,地表的植被变化首先是地衣,其次是苔藓,再次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接着是小型灌木,之后是小型乔木,最后才是高大乔木,发展

7、到高大乔木为优势种的时候,说明演替已进入了顶极阶段森林阶段。10(2010威海)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11(2010威海)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是()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答案C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开拓者是地衣,地衣能为苔藓提供可生存的基本营养。12(2010广州)环境条件变差时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A层次不变

8、,层次结构简单B层次减少,层次结构不变C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D层次不变,层次结构不变答案C解析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种群稳定性提高。但是在环境条件变差时,如乱砍滥伐森林,使得群落的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化。13(2010常州)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强A BC D答案A解析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于森林生态系统,所以是错误的,正确选项中不能包含在

9、内,这样通过排除法可知道答案为A。14(2010南京)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答案C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表示种群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的数量增长方式。捕食一般指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成年鲈鱼吃幼小鲈鱼,应该属于种内斗争。人类的活动既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又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让群落演替以不同的速度向不同的方向进行。15(2010北京西城)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0、()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答案B解析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的区别在于演替起始的条件不同。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二、非选择题16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状况。(2)图中纵轴表示该群落的_结构,且具有明显的_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非生物因素中_的影响。(3)图中横轴表示该群落的_结构,由于

11、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种类往往也有差别。答案(1)分布(2)垂直分层温度(3)水平地形阳光水分(湿度)植物17(2010汕头)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裸岩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的过程。(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答案(1)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有机酸土壤(3)草本植物阶段(4

12、)苔藓阶段苔藓阶段18(2009宁夏,辽宁理综,3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理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理由是_。(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_kJ。答案(1)较强微小(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争捕食5n解析(1)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应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跳虫与甲螨、线虫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跳虫与甲螨属于竞争关系。线虫与酵母菌是捕食关系。相邻两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n/20%5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