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卷九无答案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447827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卷九无答案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卷九无答案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卷九无答案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卷九无答案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卷九无答案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卷九无答案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卷九无答案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卷九一、西湖袁定疋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江雪柳宗元千山鸟述也 万径人踪灭.征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i茲桂沱阪jU丄匚山丄冰上卜一丨(2)沖川馬卒耳右止人!21 用“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 22. 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好)

2、23. 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裁)24. 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好)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3-14题。(4分)13. 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2分)14. 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0题。(14分)【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乙】湖心亭看雪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

3、人家C、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17、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答:19、( 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2分)答:(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答:20 、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

4、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四、阅读下面两 篇文言文,完成18- 22题。(甲)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2)是日,更定矣(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4)而此地适与余近19、 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A. 湖中人/鸟声俱绝B. 余/强饮三大白

5、而别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20、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的特点;21、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的特点。(2分)22、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 怎样的心境。(4分)五、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6 -10 题。(15 分)6.课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朝代)文学豕。(2分)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A.余拏一小舟()B.上下一白()C.客此

6、()D.及下船()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 分).而宋无罪而攻之问其姓氏苴 丿、其如土石何A.焉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是日,更定矣C.是D是进亦忧,退亦忧9 .翻译下列句子。(5分)(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0 .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2分)A. “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 为下文作伏笔。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

7、对故国的怀念。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 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 分)虽乘奔

8、御风()其间千二百里( )是日更定()湖中人鸟声俱绝(2、F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上下一白长烟一空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第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B 、甲文第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 “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 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9、D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4分)七、湖心亭看雪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3分)A 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 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C 问其姓氏望其旗靡D 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7 .解释加点词。(4分)余孥一小舟见余大喜及下船客此&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2007-2013年湖心亭看雪中考题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9在文中2007-2013年湖心亭看雪中考题,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 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B .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C .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D 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