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退耕还林普查报告.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9445479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退耕还林普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3年退耕还林普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3年退耕还林普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3年退耕还林普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3年退耕还林普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退耕还林普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退耕还林普查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退耕还林普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2223)25号)、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开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核实退耕还林各项工作方案的报告的通知(国西办农20222338号)及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查清我县退耕还林工程整体建设情况,促进全县稳固退耕还林成果健康开展,为此,对XX县区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全面的普查,为抓住机遇,加快开展,开创林业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可靠的根底依据。 一、工程县现状 (一)自然地理概况 XX县区位于XX省中部辽东半岛北端地处东经12235041234100,北纬404219412522。东与本溪凤城交界,南与鞍山岫岩、鞍山接壤,西邻辽中、

2、台安,北依XX市区和灯塔,全县土地面积2820平方公里,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80公里,分东西两局部。 东部山区9个乡镇,19202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6%,为丘陵地带;西部平原7个乡镇、中部2个乡镇,面积9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4%。辖18个乡镇。XX县区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特别明显,四季清楚,年平均气温8.4,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33.7,无霜期平均天数为158天,其中地平均146天,丘陵平均160天,平原平均168天。年降水量平均为752.9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30.6小时。东部山地属长白山千山山脉,土壤为棕色森林土;西部平原为太子河、浑河

3、,土壤为草甸土和水稻土。 XX县区土质肥沃,适于北温带植物生长,乔木树种有油松、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杨、柳、榆、刺槐、柞、椴、胡桃楸、水曲柳等;灌木树种有胡枝子、悬钩子、榛子等;草本植物繁多,主要有羊胡子苔草、蒿草等。 (二)社会经济概况 1、全县国土面积、耕地、林地及其它用地情况 全县国土面积423.3万亩,其中耕地88.5万亩,林业用地237.3万亩,其它用地97.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 2、行政管辖与人口 全县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2023年末总人口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378人,占13%;农业人口52.1625人,占87%。 3、农业生产 主要粮食种植面积768

4、19公顷,产量37.5万吨,人均粮食拥有量624公斤/人.年。 4、林业生产 主要用材林面积15288.5公顷,蓄积35.7万立方米。其中落叶松面积21283.6公顷,蓄积1523428立方米;油松面积15939.5公顷,蓄积640579立方米,刺槐6740.4公顷,蓄积40464立方米,主要经济林8216.5公顷。年均单产493公斤。其中苹果32023.5公顷,梨6624.4公顷,山楂317.4公顷,桃子14.1公顷,杏214公顷,李子20236.9公顷,板栗334.4公顷,枣266.3公顷,葡萄6.7公顷,其它40公顷。 5、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退耕农户收入渠道。 地区

5、生产总值814750万元,财政收入204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退耕农户收入除种植粮食、养殖收入及本地打工收入外,国家补助占一定比例。 6、劳动力转移情况 我县地处辽阳、鞍山两市中间经济比较兴旺,劳动力大局部在本地打短工,退耕家户一般都在本地打短工,不向外地转移。 二、退耕还林实施概况 我县从2022年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至今累计争取国家退耕还林方案14.199万亩,争取退耕还林专项资金232023万元。截止202223年底,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14.2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造林2万亩,配套荒山造林7.8683万亩,封山育林4.3317万亩,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工程涉及

6、15个乡镇、139个村,涉及退耕农户3422户。工程实施以来,我县退耕还林工程被省林业厅2次、国家林业局1次抽中复查、核查,均到达质量要求。经过7年的实践,我县逐步探索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展协调一致的退耕模式,把绿山与富民、生态与产业融为一体,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生态效益显现,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 通过工程的实施,全县增加有林地面积14.2万亩,对XX县区东部修养水源、西部扼制水土流失及风沙危害,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退耕还林任务量大的地区,直观反映在天更蓝了,水变清了,局部工程区内野生动物明显增多。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实施,提升了植树造林的总体水平,出现了

7、一大批规模大、质量优、数量实、水平高的典型,加快了荒山绿化的步伐,极大的促进了全县的造林速度。退耕还林使群众在思想上的被动造林转变为主动造林,因而造林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多数地区造林成活率到达85%以上,局部地区到达了95%以上。退耕还林实施的个体承包政策,把造林的责任与义务连同政策补助一同交给了退耕农户,克服了以前造林成活率不高的缺点,保证了造林的质量和林木的管护。广阔干部群众普遍认为,退耕还林水分少,面积实,栽植的质量好,成活率高。 (二)经济效益突出。 一是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政府在开展退耕还林后,根据地区特点,大力建设根本农田,通过退耕还林工程与经济林基地建设相结合,一批农业及

8、林业产业开发区带正在形成。退耕还林使一批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使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牧业以及 二、三产业过渡,促进了舍饲圈养、绿色食品、森林旅游等特色经济的开展。二是起到了扶贫帮困的作用。截止202223年底,全县将累计获得国家资金投入232023万元。 (三)社会效益巨大。 社会各界人士生态意识增强。通过近几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森林,关心生存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意识、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此外,退耕还林还将发挥长期的、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更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三、普查工作概况 (

9、一)普查时间 此次普查从202223年5月21日起,到202223年9月30日止,历时5个月。 (二)普查范围 此次普查的范围为XX县区历年退耕还林工程。包括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 (三)普查方法 1、深入宣传,广泛发动.XX县区启动退耕还林普查工作后,迅速掀起宣传发动高潮,利用报纸、播送、电视等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为了提高宣传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县退耕办共印发了3000多份致全县退耕户的一封信使广阔干部群众,特别是广阔退耕户对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普查的重大意义和采取的政策措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为退耕还林普查工作的顺利实

10、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根底。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退耕还林普查工作,召XX县区委常委会听取退耕还林规划和普查汇报,专题研究退耕还林普查工作,成立了县退耕还林普查领导小组。并于7月3日在县政府专门召开相关业务部门、各乡镇镇长、主管乡镇长、林业站长会议,研究部署退耕还林普查工作,主管县长作发动,落实任务,明确责任。 3、政府重视,加大投入 此次普查工作受到了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财政投入23万元用于这次规划和普查经费,并经政府采购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如3台、对讲机12部、复印机打印机1台、gps4台等,还为普查员配备了服装及其它普查用具,使这次普查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4、走出去,

11、请进来 为了搞好此次退耕还林普查,县退耕办组织四名业务骨干去XX县区退耕办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并结合XX县区的实际制定自己的普查方案。而且还邀请了市造林种苗科何科长为普查人员讲解相关的业务知识。 5、培训骨干,提高素质 为确保按时完成辽阳退耕还林普查任务,辽阳办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于7月7日、13日举办了两期全县退耕还林普查员培训班,市林业局造林科何科长做普查技术规程专题讲座。 6、抓试点 为保证普查顺利进行,县退耕办先在河栏镇做试点,抽掉14名骨干,在罗家村搞了试点,根据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原方案进行了完善,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普查方案,在全县的普查工作中应用。 7、成立普查专业队

12、为了搞好此次普查,做到同一标准、同一进度,县退耕办组成了四个普查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和两名组员组成,逐乡镇进行普查,为确保普查质量,白天外业,晚上内业,周 六、周日不休息。 8、技术措施 (1)全县实质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小于20230亩的全部采用gps实测,荒山造林大于20230亩的及封山育林现场调绘。用gps测图时,在我们自制的小班调绘表上先绘制草图,以便于内业成图。 (2)将gps数据输入autocad软件制图。按规定注记,并在地块旁加注农户姓名,每村成一图。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公里网,标注坐标,准确落在1:2023000空白地形图上。 (3)整个造林小班损毁的,不测量、不绘图,但在现

13、地用gps定一点坐标,并把该点坐标填在小班卡的损毁面积栏下边。 (四)调查内容 1、退耕还林工程方案完成情况 2、历年退耕还林保存情况及需补植补造情况 3、配套荒山荒地造林保存情况及需补植补造情况 4、封山育林植被恢复情况 5、政策兑现情况 6、地类变更及林权证发放情况 7、工程档案管理情况 四、普查结果 1、退耕地还林保存现状 全县退耕地还林面积20220亩。其中。生态林4000亩,占退耕地还林面积的20%;经济林16000亩,占退耕地还林面积的80%。 在生态林中。保存合格面积12024.8亩,保存不合格面积1114.6亩,损毁面积2482.6亩(退耕地还林中生态林保存现状各类面积比例见图

14、1)。 在经济林中。保存合格面积2545.5亩,保存不合格面积277.0亩,损毁面积120236.5亩(退耕地还林中经济林保存现状各类面积比例见图2)。 2、配套荒山荒地造林保存现状 全县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78683亩。其中。生态林65342亩,占退耕地还林面积 的83.1%;经济林13334亩,占退耕地还林面积的16.9%。 在生态林中。保存合格面积11927亩,保存不合格面积4669亩,损毁面积48746亩(荒山荒地造林中生态林保存现状各类面积比例见图3)。 在经济林中。保存合格面积5589亩,保存不合格面积822亩,损毁面积6933亩(荒山荒地造林中经济林保存现状各类面积比例见图4)。

15、 3、退耕地还林损毁情况 全县退耕地还林损毁面积亩。其中。自然因素亩,占损毁面积的%;人为因素亩,占毁面积的%。 在自然因素中。干旱因素损毁面积亩,洪涝因素损毁毁面积亩,病虫害因素损毁面积亩,鼠兔害因素损毁面积亩,其它因素损毁面积亩(退耕地还林中各类自然因素损毁面积比例见图5)。 在人为因素中。复耕因素损毁面积亩,征占地因素损毁毁面积亩,人畜破坏因素损毁面积亩,种苗质量因素损毁面积亩,造林技术因素损毁面积亩,其它因素损毁面积亩(退耕地还林中各类人为因素损毁面积比例见图6)。 4、退耕还林工程土地变更及林权证发放情况 全县退耕地还林方案面积20220亩,完成面积20220亩,其中根本农田19224亩,非根本农田776亩,至今未进行地类变更,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