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7].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44310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7].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0课时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并分析身边的问题,教材中的铺砖这一实际生活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课前我特意创造性加入了课前的游戏将公倍数知识蕴藏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前能够感悟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实际经验,但是铺砖的生活情境离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交流空间。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形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70页以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 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现实意义,进一步熟悉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在学生愉快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和价值,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现实意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长方形学具,水彩笔。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引入:之前,我们学过一个这样的问题,它是求什么?今天他家又要装修书房了,他又遇到了困难,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忙.二、探究新知师:出示小明

3、要装修书房,要用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瓷砖在墙上铺一个正方形。(用的都是整块),你觉得可以铺出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最小是多少分米?1.阅读与理解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小明家装修要求,你知道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抽生回答。(1)要用这种长是3dm,宽是2dm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2)使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的,不能切割开用半块的。(3)问题是铺好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2.分析与解答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猜想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出示活动要求:(1)请你通过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等方式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2) 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并讨论交流各自的操作发现

4、。(3) 小组长对本组交流意见进行整理,填好记录单。学生分小组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师:请小组内成员展示自己组内的探究成果,配以记录单进行说明或者讲解。(1)汇报铺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2)对铺出正方形的过程加以说明(3)使用记录单,说明铺出的图形各边长度的变化(4)确定正方形的边长数字是多少?3.回顾与反思。师提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和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生: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2 的倍数。师:用这样的瓷砖能铺出边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吗?师明确:8是2的倍数,但不是2和3的公倍数,所以不能正好铺完。师:除了能铺出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还可以是

5、多少?师明确:2和3的公倍数有:6,12,18,24,所以正方形的边长还可以是6,12,18,24,师:我们刚才拼出的正方形边长都是2和3的公倍数,在这些正方形中,哪个最小?还能拼出更小的正方形吗?还能拼出比这些更大的正方形吗?最大有多大?(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6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公倍数,所以能拼出更大的正方形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师:看来,我们要把铺砖的实际问题转化成公倍数的问题,就能很容易地解决了。师:本节课与前面学习的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能辨析哪种情况用公因数知识解决,哪种情况用公倍数知识解决吗?生1:两者都是铺砖,但前者铺的砖是正方形,后者铺的砖是长

6、方形。生2:前者已知要铺的面积,求砖的规格(正方形边长)可以是多少,后者已知长方形砖的规格(即长和宽),要求铺成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生3:前者的铺法是有限的,后者的铺法是无限的。生4: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考步奏,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达到知其然而所以然的效果。学生的铺砖环节能够充分感受问题转化的过程,而记录单上数据的变化过程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和总结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回顾与反思中,让学生中我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与前面学习的最大公因数的应用进行了对比,既对知识进行了总结,还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渗透。三、练习巩固1.看来,

7、我们在复习中再一次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而且也帮助张叔叔解决了铺砖的实际问题。现在让我们带上知识走入生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并出示:东方小学五(1)班的部分同学排练团体操,无论是每排站6人,还是每排站8人,都正好站完,没有剩余的人,五(1)班至少有多少人在排练团体操?还可能有多少人在排练团体操?一起来看大屏幕,根据你的阅读并理解,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月季每4天浇水一次,君子兰每6天浇水一次。李阿姨5月1日给月季和君子兰同时浇了水,下一次再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应是5月几日?(1)阅读收集数学信息。(2)抽生根据数学信息分析并解答。3.一群学生在玩跳绳游戏。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9人一组,都正好分完。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40人以内,可能是多少人?(1)阅读收集数学信息。(2)抽生根据数学信息分析并解答。四、课堂总结一般求“最小”“至少”时,应用最小公倍数作结果。而如果有一个数的范围,且最小公倍数又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就用最小公倍数乘2,3,求出其他的在这个范围内的公倍数。如果是问可能的情况,那么需写出两至三种或更多可能的情况。板书设计:解决问题长边铺出 2,4,6,6,8,10,(2的倍数)宽边铺出 3,6,9,12,15,(3的倍数)正方形边长 6,12,18, (2和3的公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