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坚同志在全市旧村改造与农村住房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课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9439586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坚同志在全市旧村改造与农村住房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永坚同志在全市旧村改造与农村住房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永坚同志在全市旧村改造与农村住房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永坚同志在全市旧村改造与农村住房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永坚同志在全市旧村改造与农村住房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坚同志在全市旧村改造与农村住房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坚同志在全市旧村改造与农村住房建设培训班上的讲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坚同志在全市旧村改造与农村住房建设培训班上的授课一、农村新社区的含义农村社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积极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创新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实现上下互动、城乡一体,并构建起政府公共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良性互动,公共服务与社区自我服务互相补充的新型管理服务模式。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限度的内在规定。有助于将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向农村延伸,增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有助于通过社区平台,把服务送到农村、把文明带进农户

2、、把科技传给农民、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助于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更好地增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与老式农村社区相比,农村新社区建设重要涉及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的产业化,哺育社区生活需要的二、三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进人与社会的和谐;而是要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基层组织体制,增进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增进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三是要发挥社区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统筹协调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四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定,制定社区发展的

3、合理规划,不以破坏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社区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综上所述,农村新社区建设应以农民为主线,为农民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机制和环境,继而增进社会的和谐。具体来说,就是要以满足社区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基本,积极开展社区和谐建设,并以此推动整个社区事业的发展。农村新社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存进农村、社区和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上,把社区建设成一种经济繁华、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以便、治安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的全面发展的新型文明社区,最后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二、省内外农村社区建设成功案例分析(一)浙江省宁波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模式 1、

4、“一村一社区”模式。以目前的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进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既有助于农村的稳定,也不影响资源的有效运用。并且现今的行政村区域是通过不断调节而成的,在一定限度上带有中心村的功能。以来,随着着城乡化进程的加快,国家进行了行政区划调节,归并自然村,实行撤乡并镇,撤县建市。宁波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行政区域规划和调节。自始,各区、县(市)陆续对所辖镇乡及行政村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节,通过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改造城中村、搬迁高山村等方式,至,宁波市的行政区域在原有基本上调节成了78个镇、1个乡、63个街道办事处、548个居民委员会(社区设居委会)、5个村民委员会(行政村设

5、村委会)。通过调节,在很大限度上,优化了人口、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备,增进了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为构建农村新型社区奠定了较为切实的框架基本。鉴于此,宁波市有关加快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指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行政村的地区范畴内,依托政府、社会和村民自身等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引入都市社区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对行政村进行社区化服务和管理,逐渐提高农村服务水平和农民居民生活质量,夯实构建农村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定位为“一村一社区”。 2、片区联创模式。该模式一般由片区内若干村庄共同构成,通过成片连线的整治,以提高区域整体环境,强化

6、社区化服务和管理。北仑九峰山社区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九峰山区域由九个村庄构成,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初,大碶街道根据九峰山区域九个村地区相近、人缘相亲、生产生活相似的特点,依托交通便利、生态良好、资源丰富等优势,提出了片区联创的建设设想,目前,一种集旅游、观光、居住、服务于一体的区域化社区已初具雏形。 3、中心村模式。该模式同样是以区域内几种村庄共同构成,但与片区联创模式所不同的是,它是以中心村建设为载体,推动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其她几种村辐射。该模式的重点是中心村的选择。中心村的拟定要充足结合服务半径、村庄规模、经济基本、文化习俗等要素考虑,要使所拟定的中心村尽量全面、均衡、有效地照顾到周

7、边村庄,真正达到资源优化、服务共享、人员集聚的目的。这一模式也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特别是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实验阶段。如余姚市在重点选择了三七市幸福村等个不同地区和类型的中心村开展试点工作,在获得初步经验的基本上,又增长到1个中心村作为试点。余姚市的建设思路是通过中心村的建设逐渐扩展到全市其她村庄,争取在底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此外,镇海、鄞州、宁海、象山等地亦有类似举措。、集中迁建模式。该模式重要是顺应城乡化进程和农民分工分业的趋势,结合下山移民脱贫、地质灾害、征地搬迁等状况,集中搬迁一批自然村或行政村,同步按照城乡建设规划和新社区的建设规定择地新建一批农民集中居住区并实行

8、社区化管理和服务的一种形式。如果说中心村模式是一种内聚式的模式,那么集中迁建是一种外迁式的模式。一般而言,该模式建设的社区在村庄规划、基本设施、服务管理等方面更接近于都市社区的特性。如镇海,根据规划,该区拟定建设16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和0个中心村,目前已经建设成了银凤晓月、丰颐家园、古塘丽景、碧水莲晴、澥浦镇的十七房村和庄市街道的联兴村等个集中居住区。慈溪市几年内将建成27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安顿28.1万农村人口,至今已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区项目6个,动工建设30万平方米,其中住房共190套。鄞州区已建成湾底、陈婆渡等农民居住社区131个,安顿了近7万名农民集中居住。江北区针对在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和

9、城乡建设的过程中波及到移民搬迁的实际状况,统筹筹划,建设了如慈湖人家、枫湾家园、丽庄西苑、姚江花园等农村新型社区。余姚的“阳光公寓”也是通过集中迁建模式建设而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由于先期的科学规划,此类社区体现出基本设施相对完善、服务半径较为合理、社区规模比较齐整等特性。该建设模式在解决农民建房需求、增进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同步,也带来了农村土地运用节省化和集体土地增值化的效应。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无论对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对此后城乡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带来诸多正面效应。(二)浙江省义乌市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农村社区建设历经四个阶段:摸索阶段。99年义乌市政府出台了99

10、116号文献旨在鼓励旧村改造,是义乌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初步阶段;引导阶段。市政府出台了13号文献,从规划管理到用地审批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规范阶段。义乌市政府出台了55号文献旨在推动和规范新农村住房建设;提高阶段。义乌市正在调研出台新的政策,着重突出特色,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档次。农村社区建设确立总体思路。义乌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中确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思路为:“四个区、三步走、二十年、一体化”。四个区:即在“一体两翼”规划基本上,把义乌整个市域划分为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和远郊区等四个区。通过科学布局和整合改造,把主城区、副城区内的村庄建设成为都市社区;把城郊区内的村庄,建设成为农村新社区;远郊

11、区内的村庄,所有实行异地奔小康工程,融入就近的都市社区和农村新社区。农村社区建设实行分步实行。第一步到,完毕全市社区布局规划编制和村庄改造试点工作,启动主城区1/2“城中村”改造和远郊区所有村庄异地奔小康工程;主城区都市框架和副城区主干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第二步到,基本完毕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完毕副城区1/3村庄改造、城郊区1/村庄改造和远郊区异地奔小康工程;各分区内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环卫、绿化等基本设施基本配套;第三步到,完毕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任务,市域共享现代文明。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空间集约。义乌市在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节省运用土地资源,创新改造安顿的方式,加快农村社区

12、建设的价值与步伐。如,在主城区内按照都市建设理念和都市社区的原则,建设以高层公寓建设和水平套房为主,该理念在田畈村开展试点工作,常规的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方案需占地4.7万平方米,而按目前的集约型思路,仅需2.7万平方米就够用了,节省用地57%;在副城区内农村社区建设实行生活区和生产、经营区相分离的改造模式,提高土地运用率;城郊区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占地面积较大的空心村进行改造和村庄整治建设,如对连片危房、旧房、空房进行整合,保存农村特有风貌的同步建设多层水平套房,使其就近融入城乡和工业园区。农村社区建设初见成效。一是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环卫、绿化等基本设施实现了共享,以便社区居民。二是建设档

13、次和品位得到了提高,如在主城区建设高层农村社区住宅楼,在副城区和外围社区建设多层楼房,统一规划、井然有序、上规模上档次。三是将居民医疗、社会保险引入农村社区,建立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困难群众生活救济、慈善救济等机制,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广大农村社区。(三)山东省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从开始,全省拟定了 35个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浮现了莱西、莒南、诸城为代表的三种具有地区特点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一是以青岛的莱西、胶南为代表的“一村一社区”模式,以既有建制村为基本,一种建制村建立一种社区服务中心,重要依托村“两委”组织运营;二是以临沂莒南为代表的“村庄合并社区”模式,调节农村构造,大力实行村

14、庄合并,集中建设农村社区,加快农民向新型社区居民转移;三是以潍坊市的诸城为代表的“多村一社区”模式,以既有乡镇为单位,对所辖村进行重新整合,每个社区拟定一种中心村,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建立服务设施,为社区范畴内各村提供服务。三种模式各有特点。“一村一社区” 模式:长处是可以充足运用既有资源,减少新的硬件投入,有助于同村民自治结合,有助于减少乡镇工作人员数量。缺陷是群众有也许觉得社区只是名称的更改,换汤不换药,看不出在管理和服务上究竟有什么变化;较小的村庄容易导致资源挥霍。“多村一社区”模式:长处是有助于引导村民向经济强村或中心村的自然汇集,重新划定管理服务区域,可以更好的集约运用公共服务资源,配

15、备了财政供养人员,加大了管理服务力度。缺陷是需新建管理服务中心,基层投入较大,需增长乡镇工作人员,加大行政成本;特别是一种乡镇平均有十几种社区,有些管理服务职能无法分解到各个社区,距离近的群众也许感觉以便某些,而距离远的群众仍然体会不到社区服务带来的便利。“村庄合并社区”模式:实质是“多村一社区”模式的特殊形式,这种状况在城区比较多见,社区建设最有必要,核心要妥善解决好各村村民的利益问题。1、诸都市农村新社区建设模式及特色“诸都市在找到另一种焕发市民活力的良药!”在近日出版的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一书中,世界出名将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作出如此断言。她在书中专门用一种章节的篇幅简介了诸城农村

16、的“两公里社区服务圈”现象,农民在周边两公里之内就能享有到多种文化设施,“这些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变化了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习惯,新的文化氛围变化、丰富了她们的生活。” 诸都市有13个村(居),其中村庄25个。去年以来,为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的缺少问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农村全面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全市规划建设的20个农村社区及社区服务中心,到今年6月底已所有建成并投入运营,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增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5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及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等领导来诸城视察工作,对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工作予以了充足肯定。(1)履行农村社区化服务的基本做法一是优化社区空间布局,合理拟定服务半径。按照地区相近、规模适度、有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