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好玩的洞洞》.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43878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好玩的洞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班科学《好玩的洞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班科学《好玩的洞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班科学《好玩的洞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班科学《好玩的洞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好玩的洞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好玩的洞洞》.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科学好玩的洞洞镇江市桃花坞幼儿园 高蕾教材简解:洞,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马路上、幼儿园、家里、身体上到处都有,身边有用的、无用的、有害的、大大小小的洞洞令人目不暇接,真是十分有趣。“洞”,对孩子来说也一点不陌生,让孩子们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霍尔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洞洞”一个又一个惊奇的发现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我从幼儿兴趣出发设计了此科学活动“好玩的洞洞”,力图让幼儿在找洞洞、谈洞洞、变洞洞的过程中感受“洞”的趣味性、娱乐性,获得更多有关“洞”的经验,并在生活中运用。目标预设:1.观察发现身边和身体上“洞洞”,了解“洞”的作用,激发对“洞”的兴趣。2.大胆尝试用

2、身体动作变出洞洞,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3.感受洞洞的有趣,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活动重点:观察发现身边和身体上“洞洞”,了解“洞”的用途,激发对“洞”的兴趣。活动难点:大胆尝试用身体与同伴合作变出洞洞,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设计理念: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指南指出中班年龄的幼儿,喜欢亲近自然,有目的地感知周围自然物,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从中得到知识。幼儿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只是这些事情是否符合他们的愿望,从而决定他们

3、对事情的兴趣大小而已。本次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师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温馨、激励的良好氛围,有计划地引领幼儿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洞”的秘密,没有枯燥,有的是幼儿与幼儿、材料、环境积极的互动。教师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启发、引导幼儿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新的认知。 设计思路:在生活中“洞洞”无处不在,本次活动创设“洞洞城”的游戏情景,以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洞”贯穿始终,试图通过“发现洞洞说说洞洞找找洞洞变变洞洞”等环节,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在看、说、动、玩的游戏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了解“洞”的用途,感受“洞”的趣味性、娱乐性、获得更多有关“洞”的经验。活动

4、准备:1.幼儿对“洞”有一些了解。2.布置“洞洞城”场景,在教室一角放上各种有洞的物品,用大小不同的纸箱搭建出能让幼儿钻、爬的“洞”。3.海绵、羊角球。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发现洞洞1.到“洞洞城”看各种有洞的物品,引起幼儿对洞的兴趣。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奇妙的世界玩一玩,我们出发吧!(带领幼儿进入教室)。2.师:哇!这是一个好玩的“洞洞城”,我们一起去看看看“洞洞城”里都有些什么东西?教师交代参观要求: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洞洞城”里都有哪些物品,“洞”在哪里?再想一想那上面的“洞”有什么用?3.幼儿自由参观布置好的“洞洞城”,观察探索“洞洞城”的洞洞物品,找出物

5、品上的洞。二、说说洞洞,了解物品上洞洞的作用1.教师带领幼儿坐下后,引导幼儿说洞洞。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它们上面洞洞有什么用?(请幼儿拿着东西讲给小朋友听,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评价、归纳)。2教师小结:原来“洞洞城”里的东西上都有洞洞,有的洞洞大,有的洞洞小,有的洞是圆的,有的洞洞是方的,有的洞是不规则形状的,它们身上的洞洞都有不同的用处。三、关注自我,寻找身体上的洞洞1.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洞洞”, 我们身体上也有“洞洞”吗?(引导找一找身体上的洞洞,也可以相互找一找,并请个别幼儿回答)。2.身体上的洞洞有什么用?(关注鼻孔、耳朵、嘴巴等,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6、教师及时给予应答、互动,帮助幼儿整合提升原有经验。)3.小结:在我们身体上也藏着这么多“洞洞”,这些“洞洞”的作用可大啦,我们要保护好身上的“洞洞”。四、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变“洞洞”1.师:现在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我们身体上的这些洞洞,你能让你自己的身体、小手、小脚变个魔术,变出一个“洞洞”来吗?2.幼儿自由探索“身体变洞洞”,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大胆尝试、想象、创造、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展示大小不同的洞,锻炼幼儿的探究能力,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3.请几名幼儿上来变洞洞,引导幼儿观察表述用身体变洞洞的方法、形状等。五、游戏:海绵宝宝钻洞洞。1.师:小朋友能用身体变出这么多洞来,真聪明。“

7、洞洞城”的海绵宝宝想要和我们的现在我们身体洞洞一起来玩个游戏。2.教师介绍玩法:当教师说:“变变变,变出一个大洞洞”时,幼儿马上想办法用身体变出一个大洞,并做木头人状。教师从中选出变“大洞” 的小朋友,请另一名幼儿拿海绵,尝试让海绵钻洞洞。接着用同样的游戏方式再请幼儿变不大不小的和最小的“洞洞”,请幼儿帮助海绵穿过。(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肯定幼儿的行为,鼓励幼儿尝试改变海绵的形状以钻过不同的洞。)3.分组游戏。把幼儿分成两半,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海绵钻洞,然后交换游戏。4.小结:海绵宝宝在钻大洞时大摇大摆,钻小洞时是怎样的? (变小、卷成一个细筒拧起来等)六、幼儿合作变洞洞,玩钻洞洞游

8、戏1.引导幼儿探索合作变大洞洞的方法。(1)师:海绵宝宝玩了钻洞洞的游戏可开心啦,看,谁来啦?羊角球宝宝也来了,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钻洞洞的游戏,那刚才我们一个人变的洞洞能让这么大的羊角球钻过去吗?为什么?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探讨两人或多人合作变大洞)。(2)引导幼儿探索合作方法:你能不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变成一个大洞洞,怎么变?(3)幼儿合作探索变大洞洞,教师观察,及时表扬合作得好的小朋友。2.游戏:羊角球钻洞洞(1)师:现在我要来试验一下你们变的洞洞大不大,能否让大羊角球钻过,我说变变变,你们就相互合作变出洞洞,且做木头人状不能动哦。(2)幼儿变出洞洞后请一幼儿尝试让羊角球经过大洞,游戏可以进行几次。3.游戏:小朋友钻洞洞引导幼儿合作搭出不同的洞,让幼儿钻过。七、尝试和同伴合作搭出更大的“洞洞”,让老师钻过,结束活动。1.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变出更大的洞让老师钻进去呢?2.幼儿合作尝试变出更大的洞。教师选出最大的洞,老师当火车头,带领其他幼儿钻过,开出教室。活动延伸:1.引导幼儿借助物体的帮助,变出不同的洞,继续探索洞洞的秘密和游戏。 2.通过各种途径继续探索发现不同洞的作用,丰富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