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建筑”的若干思考.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43768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生态建筑”的若干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生态建筑”的若干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生态建筑”的若干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生态建筑”的若干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生态建筑”的若干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生态建筑”的若干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态建筑”的若干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生态建筑的若干思考 【摘要】 生态建筑的核心内涵在于其内在的运行系统,因此必须把生态建筑放入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看待;有生态社区、生态城市乃至生态社会的建设,才会有真正的生态建筑;就我国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而言,我们关于生态建筑工作的落脚点应放在“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上。 【关键词】 生态建筑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生态建筑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但是一定的生态技术含量并不能表明这样的建筑就必然成为生态建筑,而不含有那些典型生态技术手法的建筑也未必就不是生态建筑,因为生态建筑的核心并不在于其硬件如何,而在于其内在的运行系统如何,生态建筑是一个系统,必须从总体上来衡量和评价。 毫无疑问,生态建筑是一和

2、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生态建筑的概念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着内涵,其评价标准应当建立在当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从这个角度看,生态建筑自古便有之,只不过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如此紧迫地提起。 自原始社会以来,我们的祖先逐步发展着建筑技术来挡风雨、避寒暑、御猛兽、抗灾害,但人们从来没人真正在通过建筑本身和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开来,直到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如暖通空调,人工照明等)使人们有能力将建筑和外部环境前所未有地隔绝开来,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过多地强调了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正是这一错误倾向,极大加剧了全球的生态和能源危机,也使我们自981年华沙宣言以来愈来愈也不得不重视生态建

3、筑这一复合名词。 千百年来我们把建筑描述成“凝固的音乐,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建筑也曾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机器”而被广泛接受,而今当我们从生态的观念来看待建筑时,一座生态建筑或一个生态建筑系统似乎更像是一个能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生命体,生态建筑应当能够和地球这一大的生态系统有良性的物质及能量交换,并融入其中。 当我们谈及“生态”时,其实我们主要指的是“生态平衡”,那是自然界的生物群落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一种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 我们知道建筑是为了改善和调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建造的,是为人类生活和行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而生态建筑就是力求和自

4、然界之间就资源和能源的输入、输出达到一种良性的循环,动态的平衡. 显然,一座座单体的生态建筑是很难独自成立的,这是由生态和一概念的系统化内涵所限定的。故而,我们必须着眼于生态社区,生态城市,乃至生态社会的建设,从一个个子系统的建立到整个系统的形成,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 一、关于“适宜技术” 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建筑中的技术含量有着明显的增长和专业化的趋势,具体到生态建筑更是如此,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生态技术的生态建筑会是个什么样子,可以说,生态建筑的持续性在很大强度上是依赖于技术的有效性。 生态建筑的涉及面很广,是多学科,多门类,多工种的交叉,是一个系统工

5、程,其涵盖的技术也是多层次的,从目前来看有所谓“低技术、“中间技术和“高技术”. 眼下,“高技术”的生态建筑是建筑行业的一大热点,许多媒体和建筑师都热衷于这一话题,源于高技术的生态建筑将会是生态建筑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是不是生态建筑就非“高技不可,非“高技”不做呢,显然未必。就我国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而言,我们关于生态建筑工作的落脚点仍应放在“适宜技术上,更不用说在我国这一目前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上建造的大多数工程仍然是投资规模中等甚至较小的工程,要在这些工程上试用身价昂贵的“高技术”更加缺乏可行性。 但是生态建筑并不是一项可以等我们“万事俱备”才可以着手的工作,生态建筑的实施有着相当的迫切性

6、。如果我们不从今天开始,不从手边仅有的工具开始着手,等到工程建设的高峰期过后,将空留余恨和愧对子孙. 再回首我们身边,不用说“高技术”即便是“中间技术”,普及率又如何呢,又有多少被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去的呢.显然,在我国现有的状况下,我们的生态技术与一味追求“高”“新相比,更应重视技术的具体化,现实可行性及效率,重视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就生态建筑的目前发展状况而言,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适用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太阳能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阳,中水利用,整体绿化,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 当然,与许多设计学科一样,在技术设计前有着总体设计和概念设计的阶段,众所周知,在概念设计中蕴含的

7、偏差甚或错误,想通过后续手段来弥补将是极其困难和代价昂贵的。所以,我们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首先重视总体设计、概念设计的问题。 要重视生态层次的概念,生态城市与生态建筑按地理范围可以如分为四个层次,区域城市级、区级、地段级和建筑单体.建筑师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地段级和建筑单体这两个层次。在城市设计中要和整体城市的生态规划,生态原则协调一致,确保任何一个局部都是整个城市生态链中的一个链条,能促进整个系统的生态效果。 要强调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总体设计中贯穿生态设计策略,为建筑单体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催化生态建筑单体的生成。利用场地周边地理环境和建筑形体组织外部空间促进自然通风和降温,避开冬季风主导方

8、向,避免不利风道产生;通过群体的组合形成完整的院落空间,创造良好的微气候,利用场地中的水体和绿化,调节微气候;通过建筑群体的组合,采用更适宜的结构方式,节约土地,发展地下建筑,掩体建筑,凡此种种都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环境特征,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在设计中通过新建的建筑物发掘出环境最优的生态潜能。 二、关于常用的几种适宜生态技术 1自然通风。近年来,每到炎夏高温季节,许多城市都出现了电力紧缺的状况,以至不得不拉闸限电,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空调的用量大幅提开,有调查表明建筑制冷能耗已占到建筑总能耗的0-20%。而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任何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补充新鲜空气。

9、自然通风的主要动力是风压和热压,通过建筑的平面和剖面设计制造出正压区和负压区,可以实现引风,导风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通过制造温差和加大进排风口高差达到造风的目的. 在夏季常通过三种途径使室外热空气自然降温后再进入室内。一是通过建筑物周围组织的成片,整体绿化,二是通过在建筑物附近设置水体,三是让热空气通过引导经由地下空间再进入室内。 2。遮阳。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是墙体的0倍以上,但一定的遮阳措施可以使热通过量减少23.可见,适当的遮阳设计对于减少太阳辐射的热通过量,降低室内温度是十分有效的.而且一个通过精心设计的遮阳装置不但是夏季可以遮蔽太阳辐射,在冬季还可以将热量带进室内。 目前常见的遮阳种类有绿化遮阳、活动遮阳、构件遮阳等,在建筑设计中使用频繁的遮阳板主要有水平、垂直、综合以及挡板等几种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