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的误区.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436000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教学的误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的误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的误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的误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情境教学的误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境教学的误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教学的误区.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日期:2008-06-20 来源:实验二小 作者:郦筱雯 字体:大 中 小一、研究背景西方早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发展的。而数学情境是专指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它从提供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反思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一系列活动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表现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对数学的热爱等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

2、引到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本身不带有愉快的因子,而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使抽象、烦琐、复杂的数学学习形象化、生动化和情感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我们倡导情境教学其意义在于:促进迁移。情境认知能意识到思维中的疑难困境及产生背景,并能揭示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学习中的内在意义。而传统学习中学生对于脱离情境的知识的理解也仅仅限于字面上,只懂得用它解决课堂上或是试卷中的问题。真实的学习。传统学习中人为的、简化的“情境”是为固定的认知路径而设计的。这一路径是课程编制者与教师预设的,而且常常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有效的、

3、有序的、科学的。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了在日常环境中,人们倾向于采用实用的策略。主体性的建构。置身情境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愿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这些学习的动力资源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确证、评价甚至开发信息要素,自主建构认知的路径,这种路径是个性化、独特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中,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以上理念,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

4、视情境创设,这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新的亮点。但是在情境创设的热潮下,不难发现某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它忽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实效性。这些形似而神离的“情境设计”,让我们不得不冷眼看它,静心反思。二、情境教学存在的误区:1、多了趣味,少了目标案例:美丽的大森林,流水潺潺,鲜花盛开那可爱的小乌龟和小白兔更是让学生兴奋不已。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大森林走一趟,你们看森林里有什么呀?生:好美丽的大森林!生:有可爱的小白兔。生:有磨菇。生:有花师:看到了小乌龟与小白兔,你想到了哪个故事?生:龟兔赛跑。师:你知道最后谁赢了?生:小乌龟。师:为什么它会赢了?

5、生:因为小乌龟很勤奋。生:因为小兔子半路睡着了,它太轻敌了。师:今天,小乌龟和小兔子又一次比赛了,他们这一次是打靶比赛,猜一猜他们谁会赢?为什么?生:可能是小兔子,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勤快了!生:可能是小乌龟,小兔子在打靶上根本不占优势!生:我认为是小兔子,他天生一副机灵像。师:我知道每位小朋友心目中都有支持的,那就举起它的照片,大声给他喊加油吧!生:加油!加油!反思:这时学生的情绪相当高涨,但是纵观这耗时5分钟的新课导入,其实只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画面,一个供学生听的故事而已,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创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成为分散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把学生的数学思考淹没在童话所引起的其

6、他想象中。兴趣的激发只是情境的一个最起码的一个条件,关键的是让情境起到帮助学生实现“问题解决”的作用,使学生在情境中能主动地发现一些问题,自主地去探索、去解决。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

7、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2、“生活味”超过“数学味”案例:一位教师上三年级“找规律”一课,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搭配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组织。引入周一的菜谱(肉丸子、白菜、冬瓜)让孩子们按一荤一素搭配起来,使学生能初步理解搭配的意义。展开周三的菜谱(排骨、鱼、青菜、豆腐、油菜)让孩子们按一荤一素自由地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搭配的必要性与价值,从而使学生产生有序搭配的内在心理要求。巩固周五的菜谱(肉丸子、虾、白菜、豆腐、冬瓜)让孩子们说一说,按一荤一素有哪几种搭配方法,并想一想怎样搭配不容易重复和遗漏。应用超市购物(出示超市食品柜台,自由选一瓶饮料、两样主食、三样副食)。反思

8、:乍看上去,这节课可谓是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数学。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学生为了在纸上写出这些菜名,教师为了把学生的搭配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其实教学时完全可以用符号来替代荤菜和素菜);整堂课黑板上写满了菜名,大家说的也全是菜名。而且当学生汇报时,很容易把荤菜和素菜搞混淆,学生看到或听到这些菜名时都先要想一想是荤菜还是素菜,再想办法搭配。人为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更不用说学生看到这些美味所引起的条件反射了。尽管孩子们在挑选和搭配时显得极其的可爱,教室里也不时有一阵阵笑声,但数学的力量与价值在这种有点异化或泛化的“生活化”中,显得苍白与无力。数学课堂教

9、学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我们常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只“烧中段”,而应该“烧全鱼”。这里的“鱼头”,应该是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鱼中段”应该是数学的抽象过程以及数学符号的变换,包括数量计算、逻辑演绎、经验归纳以及空间联想等;“鱼尾”应该是数学的应用。所以,强调数学教育生活化,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用“生活味”取代数学特有的“数学味”,而应借助现实、有趣的活动沟通生活场景与数学本质的联系,实现二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3、脱离现实,生搬硬套教师们都努力在生活这个数学大课堂中采撷、提取数学素材,但一些情景内容脱离实际,随意杜撰

10、。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图A 图B又有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反思:虽然这些是假设的情景,但生活中去划玻璃谁会带上一大块玻璃?小鸡又怎会跑得过小猫、小狗呢?当然不会。这样的情境创设有“数学味”但缺乏 “应用味”。“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教师只有留心生活、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11、,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4、有了童话色彩,忘了年龄特征案例:师:(绘声绘色地)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一个无精打采的声音)听过。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可这一次它们是绕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引出圆的周长)。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故事,学生中却有人在嘀咕:“又是动物王国”“这种故事我们都听了几十遍了,还把我们当小朋友看。”反思:应该说这位教师在课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教材的问题融入童话故事之中,并配以生动、美丽的图片,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然而,学生面对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氛围却无动于衷教师怎么也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的欲望之火。这不禁让人疑惑:儿

12、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寻找自己的幻想吗?为何这节课中的童话故事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没能调起他们的兴趣呢?其实学生的抱怨“老师把我们当小朋友看”就道破了“天机”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把教材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童话故事,制作成课件,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可是到了六年级,这样的情境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应该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营造支持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氛围,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提高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这样,教师创设的教学情

13、景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富有个性,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提高能力的地方。出现以上种种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创设情境”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我想不是。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我们追求一个 “求真”的教学情境,更呼唤“求简”“求实” 的教学情境。三、改进策略1

14、、让情境简单有效、忌“枝节横生”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数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简单有效才是真的。正如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所说的:“应该是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例如:特级教师贲友林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有以下一个片段:(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学生脱口而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随着学

15、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的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师:七个小矮人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生: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7。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教师追问是怎样想的。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学生读7、14、21、28、35、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生:7。师:对!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没有烦琐的故事情节,没有过多的气氛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新课的导入上,可见贲老师游刃有余的教学机智-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小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气球上的数字引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