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7:材料分析题.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434616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7:材料分析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材料7:材料分析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材料7:材料分析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材料7:材料分析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材料7:材料分析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7:材料分析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7:材料分析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阅读下列材料交通环境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亿人。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下列是有关交通问题的一些调查数据: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个人反感的不文明开车行为不文明开车的原因斑马线不减速让行 2156票乱停车挡道 1687票司机素质普遍有待提高 2269票夜间会车不关远光灯 2045票胡乱鸣笛 1412票跟风,随大流 1469票 “加塞儿”,并线不打灯 1928票司机出口成“脏” 1076票行人不文明导致司机不文明 757票雨天不减速水溅路人 1902票抢黄灯 944票

2、因车多路堵无法文明驾驶 464票某市交管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的数据统计全年查处交通违章总数207万起比例:100%其中:机动车违章112.2万起54.2%非机动车违章80.5万起38.9%行人违章14.3万起6.9% 有专家指出,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回答问题:(1)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2)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参考答案】(1)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出行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表现,

3、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文明出行也是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文明出行也是遵纪守法的表现。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我国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该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交通警察赶赴事故现场后,应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

4、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直接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所以,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2) 社会公共生活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要求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这就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运用道德和法律两种基本手段,来维护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具体而言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

5、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 第二,要加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构建文明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2、根据以下材料,请你结合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试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儿?(5分)并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

6、业观与创业观?(10分)晨报讯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多万。 据介绍,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到2007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是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2007年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的人数稳步增加。”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些毕业生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的达到5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到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这一变化和目前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

7、有关,比如到西部农村地区的毕业生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可以代偿国家助学贷款。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另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3万人左右,占已就业毕业生的0.4%左右。【参考答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再就业形式依然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凸现出来了;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还

8、未达到完全优化;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不从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十分必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当做到: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应当做到: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3、阅读以下材料:国际先驱导报文章: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已经来北京工作4年的王彦方,当天下午6点就到了王府井,一直到开幕式结束,“足足站了6

9、个半小时”。“整个王府井全都是人,站在人群里像蒸桑拿一样。”而全场不约而同地随着“鸟巢”升旗仪式高唱国歌的盛况,更是令他激动异常:“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团结。”正在进行的北京奥运会,就这样影响着普通中国人的情绪。无论是为了寻找身份认同还是团结一心,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这个国家的人们都在不知不觉中经受一次体育激荡下的爱国精神洗礼。8月9日,中国女子举重选手陈燮霞摘得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的首金后,全场观众都高呼为她庆祝。随后的升旗仪式上,全场观众齐声高唱国歌,场面温馨而动人。新加坡联合早报将此称为“额外的爱国主义教育”,认为这种气势的感染力“远非官方组织的国歌演唱所能比拟”。还有的国外媒体

10、则注意到,赛场上高唱国歌的队伍以年轻人为主,而这批年轻人,正被冠以一个新的称呼:“鸟巢一代”。的确,与过去的含蓄内敛相比,中国人正越来越多地习惯在公共场合高唱国歌。其慷慨激昂的旋律,不仅是对运动员的鼓励,也是中国人自我认同的一种表现方式。“我觉得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最大好处就在这里,万人同唱国歌,万众一心!”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理解。【参考答案】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主要包括:(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首先,爱

11、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具有一致性。这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也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5分)(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首先,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仍然要弘扬爱国主义,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其次,对大学生而言,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需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即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

12、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5分)(3)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5分)4、阅读以下材料:一、有些学生认为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无非和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一样,讲些大道理, 而这些大道理,从小到大早就听腻了,于是对“基础”课先入为主的产生了排斥思想。其表现为:一些学生 上课时看专业书、看小说、杂志、写作业,用手机发短信的学生大有人在。在课堂上,当认为老师讲到精彩 处时,抬头听讲,认为没意思时,埋头干自己的事。还有些学生认为,大学进入专业学习阶段,专业学习 的好坏和今

13、后的求职就业及事业成败息息相关,因此一定要学深学好。而“基础”课讲的内容和我今后的发展没有什么关系,它不可能帮助我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A:请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你在学习本课程后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参考答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 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 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学习本课程的收获和体会,要求真实、具体,言之有物。 B: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在许多人都十分讲求

14、“实际”的情况下,你认为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 有意义吗?为什么?【参考答案】:有意义。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 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5、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徐本禹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02年暑假前往贵州支教,2003年考取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2005年8月结束贵州支教生涯,回校继续深造。2006年12月15日徐本禹作为一位国际志愿者离开中国远赴非洲津巴布韦支教。在徐本禹离开中国之前,动情地说:“贵州,是我永远的

15、牵挂!” 材料二:洪战辉是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现为河南省保护未成年人委员会办公室辅导员。2006年被评为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曾在湖南怀化学院上学。在家庭屡遭变故的情况下,十多年来克服重重困难,自立自强,勇于进取,顽强拼搏,带着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边求学边打工。根据上述材料,运用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的理论,谈谈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及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答案要点: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互相依存。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按劳付酬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还应该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