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43430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浅谈初中生写人记事能力的培养 安徽省蒙城县许疃中学 李志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了让学生在课改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切实地把合作互助探究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总结了我十多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出的点滴经验,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努力尝试“学生的作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尤其是初中学生写人记事能力的培养,成绩喜人!下面,就把培养学生写人记事的思路介绍给大家,以求共勉! 写人记事是记叙文中最为常用的作文样式,课程标准规定,(79)年级,应加大记叙文的训练力度,学生应能做到内容具体,言语流畅。我为此设计一

2、套能力培养方案,逐步进行“化整为零”的操作。经过缜密组合,分为以下五步骤: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1、审题、破题要认真的能力 2、立意、构思要创新的能力 3、选材、用材要典型的能力4、表达、组合要流畅的能力5、修改、锤炼要耐心的能力写人记事能力培养人物形象鲜明、叙事清晰具体 下面具体把各种能力培养剖析:、审题及破题要认真的能力。即审题能力的培养。所谓审题能力指学生在命题或半命题补充之后,按一定的方法、思路、规律去认真地揣摩分析题目,把握题意及命题意图。写人记事之文同样要认真审题,围绕文题展开思索的翅膀。半命题文补充之后也应仔细把握,在问题所涉及的内容里去立意构思。为了切实培养好学生认真审题能力,我从

3、多方面去创设情境,在每次作文时,我都列举一些写人记事的题目,让他们从各个角度去认真揣摩。如童趣,要抓住关键词(题眼)“趣”去解破。由“趣”去立意选材。犹如最令我难忘的一个人,诱导学生抓住中心词“人”,用分解法,学生明白此题是写“人”的。题目中存在三定语:一个人,不是几个人。难忘的人,不是平常之人。最令我难忘的人,说明作文内容与作者有关。这样层层剖析,审题就明白了文题、写作范围而后立意构思选材。以上两例写人写事,值得一提的是:事因人生,人以事显,人事相辅相成。倘若,信笔而起,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者三言两语,便无话可说,左思右想,笔重千金。此时,告诫学生认真审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创

4、设情境,由此及彼。经常在课堂上对一些典型课例构思、创意,而后与原文相比,分析与作者思路的差距,以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的审题能力。如魏巍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我的老师,同题为文,各显其妙。与学生心目中老师肯定又有某种奇妙的贯通。(2)明察秋毫,真情流露。其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火花”,真情表白。如朱自清的背影,有一个特写镜头:父亲爬过栅栏为我买橘子的场景,却令我感激涕零,表现父子间的真挚感情。二、立意及构思要创新的能力。即立意能力的培养。文章贵在创新,我们在确立中心时要独创、要贵在别具一格。意是文章的灵魂,要以新奇为主。立意好、构思全,写人记事往往画龙点睛,不同凡响!由此,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尽

5、可能地让学生为作文“新”而多下功夫。如写我的母亲一文时,告诫同学以胡适我的母亲为范文仿写时,同学们果然“各显神通”立意多种,改变了以前平铺直叙呆板地赞母亲,写面貌的做法。如有的同学辩证地对待母亲与自己爱与被爱的心里,有的同学认为应该多多关心母亲,有的同学以母亲为榜样,做一名真爱的人,此时,可谓雾中看花,各显其彩。在文章立意构思上,我把握以下三点:(1)充分调动学生立意的兴趣,营造创作氛围。(2)加强学生立意地锻炼,以辩证等方式让他们动起来,各抒己见。(3)鼓励激发学生立意的灵感,去撷取闪光点。三、选材及用材要典型的能力。即选材能力的培养。选材要围绕“意”选用恰当的典型的素材,就必须平时养成留心

6、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材料的典型性,鲁迅说过“杂取种种,合成为一”,典型的素材会给人以刻骨铭心的记忆。观察周围的世界,把难忘的镜头储存起来,锲而不舍,学习李贺、蒲松龄等人搜集材料的精神,做一名“口袋”型的人,做一名挑金拣玉的人。如一个勤奋学习的人,选材时应突出“勤奋”二字,虽是写人,但人以事显,需典型、有说服力的事例为材料,二、三件即足以,如不扣文意选材,往往造成文不对题的失误。为了选材、用材的典型性,我设计以下程序:(1)加大训练力度。不定时的对学生考核有关写人记事方面材料的选择,让学生养成爱动脑动手的习惯,采撷生活中有益的典型的素材。(2)严格材料筛选,设置素材比赛小组,组成甲

7、、乙两队,对同一文题各组建议,畅所欲言。(3)激发选材欲望。欲望的激发源于对素材的兴趣和追求,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立意及材料要适当适中。让人人有凭有据能言能语,以培养他们准确迅速的选材能力。据此,经过系统有效地指导训练,作文时再没有出现因选材不当造成的详略不当,主次不明的现象。学生能严守由“材料-中心(意)-材料”反复思虑。如后进生进了光荣榜,我告诉同学们充分发动思维去选材、剪辑,把后进生的典型材料归纳概括,切实把以前堆砌素材的大杂烩、流水账杜绝了,学生能自主驾驭尺度,游刃有余。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亮出来。四、表达及组合要流畅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把写人、记事表达清新、明了、流畅,就需把

8、围绕“意”选出的材料连贯起来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写人记事时表达方式往往是记叙、描写相结合,用语要仔细推敲锤炼。文中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不可欠缺,否则写人记事就不完美了。对于言语的遣用,应多下功夫“推敲”,像许多古人有关于作文用词的古典诗句:如“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 为了更好锤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设计以下程序:(1)借鉴。学习优秀范文的表达技巧,为我所用。(2)练笔。指导多练笔,写片段、造句子。(3)交流。利用读报堂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测试,以促进同学们书面表达日益臻熟。同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写人叙事的方法。应以需要而定,但一定要新颖、更具表现力。可采用顺叙、倒叙、

9、插叙等、几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即用生动巧妙的言语把人或事存在变化最为细致、精妙的摹写。写人时,要善于驾驭人的言行举止,心里神志等。写事时应注意事情的来龙去脉,把事情生动具体的勾画出来。、表达时要注意结构的完整。要做到前后呼应,首尾分明,让读者一目了然。五、修改及锤炼要耐心的能力。文章要不厌其烦地增删修改。陆游云:“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作文完成以后的最后一环,文章初稿完成后要以多方面去审时度势,为其润色。为培养修改锤炼的能力,首先要耐心,多读多改,效果会立竿见影。对待言语,有时泼墨如水,有时应惜墨如金。学习曹雪芹写石头记的功夫,批荆十载,增删五次。贾岛的推敲“僧敲月下门”,王安石为“春风又绿江

10、南岸”中的“绿”换了12次,可见耐力。其次,完成一文后,要互为批阅。第三、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对文章的修改。第四、及时反思总结,对成绩肯定,对不足之处即行修改。“文章多改必有共”,多改的目的为了少改、不改。为了作文能力的提高,为了修改耐力的养成,必须多练笔。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步步推进,不失时机地去训练学生写人记事的能力。学生渐渐产生了习作的兴趣。“要我写-我要写”,创作的欲望调动起来,为此,我的班级已自发形成作文兴趣小组,练笔、投稿等,定期举办作文竞赛,雷打不动。定期举办作文研究课题,鼓励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充分把握大语文课堂教学挖掘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去领悟周围的人和事,这样,有了亲身感受经历,作文中自然真情流露,文章也因而出色,在省市县级等作文竞赛、征稿中,我班学生都能得心应手,且成绩优良。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自主、合作、互动起来,积累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空间拓展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高涨起来。对此,我感激万千: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真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啊!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对学生作文,教师要循循善诱。在中学阶段,教学作文应着重能力训练,能力在实践中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