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431290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加大识字量,多认少写,使学生能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以便及早地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是课改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趋势。但目前,识字量太大,语文课时又少,识字教学任务繁重,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非常棘手的问题,老师们困惑很多。目前有三种倾向:一个是把较多的时间放在了识字上,字认识了不少,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无法开展有效的阅读。二是忽视识字教学,“今天不认识,以后就认识了”,反正也不抄不默不考,由学生量力而行,能掌握多少算多少,导致“债”越欠越多,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埋下了“祸根”。三是教学方法不对头,不能紧紧把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的要求,无效劳动多,费时多,收效少。总之,识

2、字教学效率令人担忧。 那么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核心思想是:建立大语文观,让学生与生字常见面,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针对我县语文教学的情况,应该重点从四个方面来思考: 一、重视课前预习 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只有在课外下点功夫,才能有效缓解课堂教学压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先导,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在课时少,内容量大的情况下,更要把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作为一项语文教学的重要工作来抓。在识字教学中,课前预习主要是画生字,读生字,读文,做生字卡片等,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一学,记一记,读一读。尊重并正视学生的差异,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日久

3、天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这也会为今后语文教学减轻负担。课前预习要注意:1.把读课文、识记汉字当作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留给学生。这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少做题,多读书”的理念。应告诉学生,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至关重要的。 2.随时检查督促,及时鼓励表扬。坚持每节课前几分钟通过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预习好的学生大力宣扬,以点带面,促使更多的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3.关注学困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以必要的帮助。课上充分发挥预习好的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当小老师、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预习差的学生。案例:一个中国字。 二、保证课堂有效参与 这里的有效参

4、与是指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是让学生有所得的,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目前,我们的识字教学要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有四个问题是最重要的: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是保证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前提。 ()教学内容不要过于饱满。一堂课设置目标太多,哪个都不想舍弃,结果造成40分钟的课堂安排太多的教学内容,以求面面俱到。老师一节课下来非常辛苦,紧赶慢赶,生怕任务完不成,求大求全,而学生也只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草草收场,但是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值得怀疑。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由舍弃才有收获。课文就是一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到底让学生获得一些什么东西,一定

5、要抓准,适当减少两个环节或某些环节,把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教学才能够达到有实效。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对于识字课,主张分散,减少集中。把识字任务适当地分解,根据字形或内容与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重新“组块”,让学生分步完成识字任务。每节课都尽量匀出58分钟的时间写上一两个字。避免一大堆抛给学生,既影响识记效果,也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惧怕等不良心理。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是保证学生有效参与的关键。这就是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单一的接受式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就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

6、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统帅者。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引导发现:就是把识字的权力交给学生,利用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如口语及生活中常见的用语)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识字,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从字形的识记到生字的书写,无论是生字结构、笔画顺序、字形特点、书写要点,都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比较。只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他们会各有各的发现,各有各的感悟,常常能冒出不少好点子,思维火花竞相开放,创造潜能得以发掘,个性品质得以培养。案例:“玉”。教师所做的,只是适当的引导和充分的肯定。在这样愉悦的

7、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这远比教师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好得多。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游戏中识字: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字,使困难的识字过程变成学生喜爱的游戏。如用生字卡片开火车、分组玩字词卡、你说我找、小组比赛、邮递员送信、摘苹果、找朋友、夺红旗、你说我猜等等。在这样的氛围中,识字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案例:叠。 (3)当小老师:学生爱表现,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这是值得我们充分利用的,如领读、检查生字等工作都可以让小老师来做,既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减轻教师

8、的负担,一举两得。案例:狼和小羊。 (4)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切条件、机会,确保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识字效率。如小组互相帮助教生字;或者小组长任意出示生字卡片,其他人抢读比赛,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读得不准的由组长负责教会;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并在快乐的学习中打开思维。 小组学习容易使好的学生更好,差得更差。怎么办?我们应该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合作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自己怎么想的,怎么读的,怎么画的,合作时,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要求小组汇报时,教师要把“哪个小组愿意来

9、说一说”取代“哪个同学愿意说一说”,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具体的争论中,学生思维得到碰撞,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在小组讨论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真正了解一下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灵活调整下一个环节,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追求实效。 3.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 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是保证学生有效参与的重点。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材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学生,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一旦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教学也就轻松自如了。怎样培养呢?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教给识字方法。生字教学中,最易解决的是音

10、,最难解决的是形。一些教师对生字的音反复朗读,而对于最难分清的形引导识记过于忽略。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动脑想识记生字的方法。关于识字方法,参考书中有一些介绍,加一加、减一减、换部首、猜字谜、编小故事、比较识字、扩词、说句子等等,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参照运用。但要注意一点: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识字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尽相同,鼓励并允许学生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自己熟悉的、习惯的方法记字,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保护学生识字的信心。案例:粮。 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力求做到识用结合”。就是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生字的机会。

11、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了。教学中要有意识、有步骤地示范、引导,如让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让学生读短文,学说话等等。这些办法可提供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的机会,在发展全面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识字能力。案例:汉字家园(二) 识字教学中要做到“三个不要”: 1.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情,课课清,人人清。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并尊重差异。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长期的过程。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重要的是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 2.不要对汉字做过细的分析。必要的分析是对的,也是需要的

12、。但不要过于繁琐、复杂地分析汉字的字形、字义,尤其是避免对汉字中某些不认识的部分、字形复杂的部分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阅读活动,竞赛活动等与汉字反复见面,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字形,逐步从本课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也能认识。 3.不要过早把生字从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要先在语境中反复认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的基础上,再提取出来认读,这样学生有了一种语言环境的依托,有了一个从简到难的坡度,可以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这一点将单独作为一个主题说明) 三、加强课后巩固 根据学生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刚刚认识的字一定要在以后的两三天中及时复习。不能因为课

13、堂教学的结束,就中止了识字教学。当堂认识,过几天就忘记了,这很正常。重要的是要加强课后巩固。课后巩固生字的方式很多,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卓有成效的办法。重点注意三点: 1.充分利用生字卡片:如在教室墙壁贴生字卡片,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与生字多见面。小组内利用一定的时间抽读卡片。2.充分发挥评检功能。可以日检周评,随时检测学生识字的情况,了解差异,发现问题,及时巩固。评选识字大王,识字小能手等,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和欲望。3.充分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提早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识用结合”,主要是加大阅读。也只有学以致用,学生才能体验到识字的乐趣。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将

14、小文章推荐给学生读一读,用生字、词编写一些句子、小短文,让学生读一读。总之,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学生提前进入阅读,经常与生字见面。 四、拓宽识字渠道 识字要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认识教材上的字,一条腿是自己利用各种资源,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机会和渠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识字教学就会轻松许多。校园、班级墙壁、商店、食品袋上、广告、商标,从同学的姓名中,电视、报纸、杂志上,到处都是识字的好地方。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见到生字就认一认,读一读。再拿出一点时间,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案例:“识字园地”。这样使识字教学减轻了压力,哪个字你认识?在哪里认识的?教学也变得有情趣起来。学生的识字量越来越多,必定会为中高年级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