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会计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42809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会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分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会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分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会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分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会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分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会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会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会计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分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前 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一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降低成本更为合理。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运作流程较混乱,所以生产成本均较高,若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整顿,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大有潜力可挖。摘 要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

2、的途径之一,而盈利正是企业的目的,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中的动力。本文论述了企业从成本控制的内涵及重要性入手,分析了现行成本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提出了加强市场观念、明确控制范畴、选择控制标准、确立控制原则等对策建议。【关键词】:成本控制控制范畴合理标准基本原则Abstract:cost control isone of theways ofenterprises to increaseprofit,and profitisthe purpose of the enterprise,but alsoenterprise obtains thepow

3、eri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This paper discussesthe connotation ofenterprisecost controlandthe importance, analyzes the existingproblems in thecost controlsystem,and probes into the effectivemethodof cost control,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market idea,the explici

4、t controlcategory,select controlstandards,establish thecontrol princip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the basic principles ofcontroland reasonablestandard cost control第 2 页 共 10 页目录前言ii一、成本控制的内涵及意义21.1成本控制的内涵21.2企业强化成本控制的意义2二、现行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22.1重生产、轻经营,成本观念模糊32.2忽略对成本的预测、决策,成本管理滞后于形势发展32.

5、3对成本的动态变化认识不足,缺乏市场观念3三、造成企业中的成本控制管理不足的原因4四、加强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对策44.1选择成本控制的合理标准44.2确立成本控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54.3正确选择成本控制方法54.4注意处理好成本控制的几个问题64.5提高成本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全员成本意识7五、结语7参考文献8第 7 页 共 13 页一、成本控制的内涵及意义1.1成本控制的内涵1.1.1成本控制在公司中的运用成本控制在市场经济实际应用中对企业有着重要意义,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也带来不同的经济效益,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搞好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

6、料,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1.2企业强化成本控制的意义成本控制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二、现行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传统成本控制缺乏现代市场观念;传统成本控制的范

7、围狭窄;传统成本控制标准单一。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成本一般采用“目前可能达到的标准”,这使得已达标的部门和员工不思进取。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中,在计算成本要素差异或进行成本分配时,以定额或标准为依据。但这种定额或标准只不过是过去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数据,不能随物价涨跌、生产流程的改进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及时得到修正,不能正确计算成本。如果以过时的定额或标准去考核、控制成本,就会失去公正性。这势必使得企业内部有的部门和人员很容易完成定额,以至出现大量的“有利差异”,从而不思进取。2.1重生产、轻经营,成本观念模糊企业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进入市场经济后,企业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企业既

8、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但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成本管理往往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中心,只注重对生产成本的管理,却没有考虑到企业内部其他非生产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影响,这种成本管理观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企业的管理思想根源不合理,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企业日常工作不是无法可依就是有法不依,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但不能规范员工行为,还有可能让员工产生没有被公平对待的感受,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管理极为不利。例如产品出现废品时,并不对责任人进行处罚,重新领料加工就行,材料采购按发票换算入库,由于称重不方便,并不验收重量,也不验收钢材材质是否达标,以至严重影响了原辅料的实际可用数

9、量,使产量低下,而造成损失后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相关责任人竟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分。2.2忽略对成本的预测、决策,成本管理滞后于形势发展成本管理应依据市场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决策,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成本管理应以优化企业价值链为着眼点,应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方面的信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活动,以避免盲目组织生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财务人员虽然尽力以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核算,但由于企业人员配置较为混乱,员工不能清晰自己岗位的职责,互相推委,致使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不畅,生产上各种耗用情况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原辅材料采购存在赊购现象原始凭证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以

10、至于库存材料和财务账核对不一致,财务部门不能正确核算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不了解尚有多少库存,该何时购买、购买多少。例如2005年初,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的原始凭证没有及时上交财务部门,以至于财务部门不了解原材料实际库存情况,园钢采购数量没有满足产品生产需要。虽然之后紧急组织采购,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额外支出。而传递过程的各个环节则互相推委,拒绝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结果只有不了了之。而决策层也不能正确依据市场确定产品进入市场的策略,从而使生产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一旦销售不佳就会使产品大量积压。2.3对成本的动态变化认识不足,缺乏市场观念产品在市场价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成本不能无限扩张,只能在保证效益和持

11、平的区间范围内有限伸缩,如企业成本超越市场价值,就会出现生产越多亏损越多,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问题。许多企业却脱离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片面强调高产量,一旦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者弹性不大,那么企业的产量越高,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三、造成企业中的成本控制管理不足的原因上文提出了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缺乏市场观念。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预定成本限额

12、,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易发的存货损失等。为了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冲破传统成本观念的束缚,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以获得有关目标市场顾客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根据顾客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四、加强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对策4.1选择成本控制的合理标准成本控制采用什么标准,即成本控制定额、限额、预算等,按照什么水平来确定,是成本控制理论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种:1实际平均标准。2历史最好标准。3理想标准。4平均先进标准。4.2确立成本控制基本

13、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4.2.1节约原则,亦即经济性原则。4.2.2全面性原则。4.2.3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以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完全照搬别人的做法。4.2.4分口分级控制原则。各个职能部门要分工合作,归口管理,完成本部门负责的成本控制指标,并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网络。4.2.5责权相结合原则。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效益,必须贯彻责权相结合的原则,如果没有权力,就无法进行控制。此外为了调动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必须以他们的业绩进行评价考核,并同职工的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做到奖惩分明。4.

14、2.6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就是企业领导人员对于控制标准以内的问题,不再过问,集中精力注意于脱离标准差异较大的例外事项,以利领导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4.2.7目标管理原则。成本控制是目标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必须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作为对公司经济活动进行限制和指导的准绳,力求做到以最少的成本开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4.3正确选择成本控制方法4.3.1定额成本法其计算公式如下:产品实际成本定额成本 脱离定额差异 定额变动差异标准成本法4.3.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将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计算程序如下: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计算实际产量的标准

15、产品成本;计算标准成本差异,将计算出来的差异计入到各种专设的差异帐户中;根据完工产品的实际产量和单位标准产品成本,计算完工产品的成本,并予以结转;计算并结转标准成本差异帐户,结转销售产品的成本;因此,企业可根据产品的各项标准消耗量(如材料、工时等)及标准费用事先计算出来产品的标准成本。同时利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企业可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费用的支出,逐渐达到标准成本的水平,从而可以不断降低产品的实际成本。4.4注意处理好成本控制的几个问题成本控制绝不是简单易行之事,必须认真对待,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好成本控制的几个问题,即:4.4.1将成本控制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提起“成本”,多数管理人员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生产,然而总成本的成本不仅产生于产品生产过程,也有相当大部分产生于市场营销、推销、服务、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等活动。因而它们在成本控制中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4.4.2重视采购。许多企业在降低劳动力成本上斤斤计较,而对外购投入却几乎全然不顾,采购部门的分析也往往过于集中在关键材料的买价上,采购人员非专业化,对外购投入和其它价值活动的成本之间的联系又不为人们所认识。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无疑是错失了改变成本获取效益的许多良机,因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