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9425918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归纳上饶县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6.1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原因(自然、人为); 条件(有利、不利); 影响(正面、负面) 评价(积极、消极);区位(自然、人文);措施(生物、工程、技术);效益(经济、社会、环境生态);要素(总量、结构)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政治、经济、民族、国防);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谷地)、低山丘陵等,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一般不超过两种)2.地势起伏状况(哪边高哪边低,地势起伏大小;若以山地为主,则需描述山脉走向)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特殊的地形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喀斯

2、特地貌、风积或风蚀地貌、海岸线曲直等)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日较差:低纬高纬; 年较差:低纬高纬)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日、年较差变化(陆地海洋)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晴天阴天)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植被覆盖: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水文:河湖水田周围地区气

3、温日、年较差较小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描述气温特征(或两地气温特征比较):1.气温高低(年均温)2.气温日较差3.气温年较差影响降水的因素: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最重要因素) 2.地形地势:迎风坡背风坡;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山腰多,山麓、山顶较少)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沿海内陆)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降水特征(或两地降水特征比较):1.年降水总量多少2.降水季节变化、雨季长短3.降水年际变化 如何描述气候特征1气温(热量):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年、日较差,积温2.降水:空间

4、分布,季节变化3水热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冬季寒冷干燥”等)4光照:强弱,多少(光热、昼夜温差:针对农业)5.风:风力大小,空间分布描述的基本内容表达形式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恒温”型热 带:终年高温寒 带:终年严寒“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温和)温 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总流量:河流主要补给

5、形式;流域面积的大小;支流的多少分段流量:上游来水;附近支流汇入情况;其他因素)2.水位:高低、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3.汛期(出现时间、长短;有无凌汛:有结冰期和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3.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1)河流总体含沙量:植被状况、土质状况、流速、人类活动(2)某一河段:流速、人类活动(水利工程)4.结冰期:有无、长短(取决于最冷月月均温)5.流速(水能):取决于地形(河流落差)和水量大小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流程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支流多少(河网密度)5.水系形态 6.河道宽窄曲直情况 7.落差大小(水能)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自

6、然条件1.地形:流经地区地势平坦(平原),水流平缓2.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流量大(水深),季节变化小(水位稳定),无结冰期(或冰期短),通航时间长3.河道:宽阔平直;河流含沙量小,航道深;通航里程长4.河海联运社会经济条件1.流域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联系密集,客货运输量大2.人工运河相通,水运网络配套设施完善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量大小(看降水量的多少、支流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二是落差大小(地势起伏大或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河流综合开发利用主要从防洪、发电水能、航运、灌溉、旅游、水产养殖、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保护水质、资

7、源开发等的开发价值分析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治理原则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

8、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3.人类活动占用及破坏河道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带谱越复杂2.海拔(山地相对高度):山地的海拔越高,相对高度大,带谱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阳坡高于阴坡影响山地两侧植被生长差异的因素1.水分: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2.热量:阳坡比阴坡充足3.土壤:缓坡比陡坡土层较深厚,土壤肥力较高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有利: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中低纬地区:热量充足;中高纬(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冬季病虫害少不

9、利:光照、热量不足;降水稀少;多旱涝灾害、寒潮、低温、冻害2.地形:平坦开阔(地形崎岖)3.土壤:土层深厚(浅薄)、土壤肥沃(贫瘠)4.水源:灌溉水源(河湖、地下水)充足(缺乏)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2.交通运输(水陆空):便利,通达度高 3.劳动力:丰富廉价 4.政策:国家、地区政策扶持5.科技:机械、化肥、良种、冷藏保鲜 6.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7.地价:地租低,生产成本低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4 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例1: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

10、生长的气候条件。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例2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气候湿润多雨;排水良好的坡地;酸性土壤(红壤)工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平坦开阔2.资源:原料(矿产资源)、燃料(能源资源)、水资源3.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2.交通运输(水陆空):便利,交通和信息网络通达度高 3.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丰富廉价、素质高) 4.科技:科研力量雄厚,技术水平高,人才众多4.政策:国家、地区政策扶持6.工农业基础:雄厚 7.地价:土地租金低,生产成本低8.资金:

11、充足9.其他因素:社会协作条件、历史因素、国防安全需要、工业惯性、个人偏好等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1.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社会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城市最容

12、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1自然因素(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2)地质:喀

13、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2人文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6)政治: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

14、:(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港阔水深、避风港湾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少淤提供淡水和空间海港:沿海,水深、港阔、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2.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1.经济腹地广阔,客货流量大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集疏运能力强;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3.政策支持: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