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1.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42583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1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规定(自查自纠)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首位.为了预防事故,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建立公司隐患排查与整改的日常监控机制,最终实现公司全年无重大事故的发生,在公司范围内,开展日常工作岗位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 工程部 加强对工程人员的安全教育,使职工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现场安全施工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对危险的辨别和反映能力。 1、工程部必须对新老员工每季度一次现场规章制度和遵章守纪教育,主要内容是:(1)本单位生产特点及安全基本知识; (2)本单位(包括生产现场)安全生产制度、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3)本班组作业特点及安全操作规程。

2、(4)本岗位的作业环境及使用机械设备、工具的安全要求。 (5)爱护和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及个人劳动保护用品;(6)本岗位易发生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7)施工现场紧急情况安全处置和安全疏散知识; 2、检查督促生产、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安全事故隐患,检查安全设施的配置是否齐全、安全警示标志是否妥当、职工劳保着装是否齐备、物资摆放是否合理以及其它设施的布置是否规范等事项.督促员工正确使用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用具。 3、调查、研究生产、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改进意见。 4、开展每周、每月安全生产检查,贯彻落实每周安全生产例会制,制止

3、违章作业行为,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和处理.督促工程队及个人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5、对违章作业和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损坏生产、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安全标志等行为进行制止。 6、对严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忽视安全工作的行为,有权向上级或越级反映. 7、进入作业场所,必须严格按规定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在易燃易爆场所严禁吸烟。 8。操作前,检查设备和工作场地,排除故障和隐患;多人同时作业时,必须明确分工、统一指挥;工作场所不准打闹;严禁酗酒者进入工作岗位; 9、高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放射和腐蚀等危险的作业,必须与甲方签订相关手续,并采取可靠安全防护措施,方可施

4、工。不得在有毒有害、粉尘作业场所进餐、饮水。 10、严禁单独现场勘测施工,必须2人以上,专人监护,严防意外事故。 11、发生重大事故恶性未遂事故,要及时抢救,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 12、全体人员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章穿戴使用劳保用品,自觉遵章守纪,保证安全生产. 13、现场施工易发生的安全事故隐患1)高处作业(防坠落):应具备梯子、平台、防护围栏、安全带和安全网等,施工人员应接受高空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体检合格,戴合格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个人防护用具。雷电、暴雨、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禁止露天作业。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根据作业性质配备安全帽、安全带

5、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2米以上高处作业必须按标准系好安全带,安全带使用前必须检查,并要做到高挂低用;现场施工堵漏,安全带随身携带,以备不测,同时做好逃生准备。2)高温作业(防烫伤):使用隔热防护衣、防护面罩、耐热手套、安全鞋,避免跌倒烫伤。发生烫伤,立即让伤者撤离到安全区域,并用冷水冲洗患处,以降低高温对身体的伤害;不得强行脱烫伤人员工作服,以免扩大损伤烫伤表皮,同时联系医院救治。 灼烫事故的原因: 1、操作人员站位不当接触高温汽水,被高温汽水烫伤; 2、带电作业产生的电弧。高压触电时, 企业安全生产文件 两电极之间的温度可高达1000-4000,接触处可造成严重的烧伤; 3、明火作业时不慎烧伤

6、; 4、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意外与人接触时烧伤; 5、不安全装束.高温作业人员穿着化纤衣物,接触高温时衣物着火烧伤; 6、其他物理性和化学性灼烫.包括蒸汽的突然泄漏与可燃性气体的突然燃烧等造成的灼烫伤。 预防措施 1、高温作业岗位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远离危险区域; 2、正确穿戴个体防护用品,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腐蚀性危险化学品等容器的日常检查,及时淘汰不合格的贮存装置; 4、带电作业时必须采取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如穿戴好绝缘服和防弧面罩等; 5、强化高温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制定可靠的作业指导书,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3)煤气作业(防火、防爆、防中毒):

7、使用专用防毒呼吸器,防爆工具,严禁不佩戴防毒呼吸器作业。 高炉煤气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煤气浓度在爆炸限范围以内;二是受限空间;三是存在点火源。只有这3个条件同时具备,煤气才能爆炸。高炉煤气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体积%)下限35,上限74%,遇有明火或温度大于530就会发生爆炸.使用防爆工具 进入煤气区域勘测必须两人以上,携带煤气报警仪,看好风向,一人监护,一人勘测。带煤气处理故障时,必须两人以上佩戴呼吸器具,并要随时监测呼吸器具的压力,压力低于30kg/cm2时,应立即离开煤气区域,以防呼吸器具压力过低,导致中毒事故发生。从事此类作业,一定佩戴齐全各项合格劳动防护工具,特别是防毒呼吸器。 4

8、)机械作业(防爆物理爆炸)物理性爆炸是由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变,我们经常会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水的大量汽化.高温铁水遇水产生的爆炸是其主要形式之一; 2、物体的高速撞击.在现场堵漏时,管道受到冲击,发生爆裂,对施工人员造成机械伤害、烫伤等. 5)封闭或半封闭空间作业(防窒息、中毒)其中以中毒、窒息为主,其次还伴随火灾、爆炸。封闭或半封闭空间积聚的一定浓度的有毒气体被作业人员吸入会引起中毒。 常见的有毒气体有氯气、光气、硫化氢、氨气、氮氧化物、氰化氢、二氧化硫、煤气(主要有毒成分为一氧化碳)、甲醛气体等。一定浓度的这些气体比吸入后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引

9、起人体组织处于缺氧状态的过程为窒息.窒息性气体一般分为两大类: a单纯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二氧化碳、甲烷、乙烷、水蒸气等,这类气体毒性很小或无毒,但因空气中含量高,导致机体缺氧而窒息。 b化学窒息性气体 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等气体,首先主要表现为中枢系统缺氧的一系列症状,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定向力障碍,呕吐,嗜睡,昏迷。抽搐等。事故原因: 1、密闭空间没有进行强制通风置换,也没有检测含氧量是否合格,冒险进入密闭空间内工作; 2、密闭空间外的前后端进气阀没采取可靠的断点,阀门不严气体泄漏造成窒息; 3、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在无人监护时单独作业,进入密闭空间时间过长或在密闭空间内动火,致使

10、其内部含氧量降低,导致窒息; 预防措施 1、进入封闭空间作业前必须办理工作许可证; 2、进入封闭空间作业前必须分析掌握设备状况,做好防护工作,穿戴好防护用品,特别是戴好防毒呼吸器; 3、保证封闭空间与其他设备、管道可靠隔离或有明确断点,防止其他系统中的介质进入封闭空间,严禁堵塞封闭空间通向大气的阀门; 4、必须保持足够通风置换,排除封闭空间内易挥发的气体、液体、固体沉积物等有毒介质,或采用其它适当介质进行清洗置换,确保各项指标在允许工作的规定范围内; 5、必须在封闭空间的控制部位悬挂安全警示牌,检测系统含氧量达到可工作状态,并在封闭空间外指定2名监护人随时保持有效联系,若有意外发生,应立即将作

11、业人员救出.6)酸碱区域作业:穿戴防酸碱工作服。酸的注意事项: 1、操作酸时要戴防护手套,如酸为强腐蚀性且易挥发,需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如酸液有毒,应戴防毒口罩。 2、如果酸液滴在皮肤上,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用5的碳酸氢钠冲洗,严重时需要就医。 3、如果滴在皮肤上的酸是浓硫酸,需先用干抹布轻轻擦去,再进行冲洗。 4、如果酸液滴在眼睛里,必须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水冲洗,并不时转动眼球,就医。 企业安全生产文件 5、如果滴在皮肤上的酸是氢氰酸,必须立即冲洗干净,并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解毒,立即就医。 6、绝对不能用手触摸或用嘴去尝酸液。 7、酸液滴在皮肤上时,绝对不能用碱去中和,避免放热烧伤.碱

12、的注意事项: 1、操作碱时要戴防护手套,如碱易挥发,需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如碱液有毒,应戴防毒口罩. 2、如果碱液滴在皮肤上,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用红醋冲洗,严重时需要就医. 3、如果碱液滴在眼睛里,必须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水冲洗,并不时转动眼球,就医。 4、绝对不能用手触摸或用嘴去尝碱。 5、碱液滴在皮肤上时,绝对不能用酸去中和,避免放热烧伤。 6、盛放碱的试剂瓶绝对不能用玻璃塞,否则会打不开。盐的注意事项: 1、操作有毒性的盐时需要戴防护手套; 2、绝对不能用手拿取或用嘴尝盐; 3、如盐能经皮吸收,必须穿全身防渗透服; 4、操作氰化物时需特别小心,必须要戴防渗透手套和全身防渗透服,如不小

13、心吸入其粉尘,应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7)噪音区域作业 佩戴合格的防护工具,防护耳塞,耳罩。严禁无防护从事作业。常见耳朵震聋。 8)触电事故 1、不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具上岗操作; 2、非电气工人缺乏安全用电意识乱修电气设备; 3、对电气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带病运行; 4、电气设备安装不合理,多存在装置性违章现象; 5、高压线断落地面可能造成跨步电压触电等。 预防措施: 1、上岗作业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具,否则不准进入现场作业; 2、设备停送电必须办理操作票,并采取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即: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警示牌和装设遮栏; 3、加强设备维护,非专业人员不得维修电气设备,设

14、备还应安装漏电保护设施; 4、严格按照电气标准化施工,杜绝私接、乱接线路等违章作业现象; 5、一旦误入跨步电压区,双脚不要同时落地,最好一只脚跳着朝接地点相反的地区走,逐步离开跨步电压区。9)、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主要包括气体火灾、液体火灾、可燃物火灾、电气火灾等事故。这几类事故各有特点和不同的起火原因,但究其共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员工缺乏安全防火知识,在作业中违反安全防火规定和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在禁止防火区域进行明火作业、吸烟等,致使酿成火灾; 2、现场作业场地狭窄,将一些禁止同一室内生产或存放的物品,放在同一室内生产或存放,为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埋下了隐患; 3、电气设备老化

15、存在漏电和安装不当现象,是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4、未经消防部门审核,擅自改变房屋用途,且消防设施不配套、不完善。预防措施: 1、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防火培训教育工作,同时加大防火检查频次,坚决查处违章、违纪现象; 2、危险作业场所动火应办理动火证,动火时配备相应人员与足量的灭火器材,并提前组织防火演练,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根据不同的起火原因,分别采取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等方法进行灭火; 3、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的有毒气等可燃性气体迅速排出,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高层建筑必须进行防火分隔,以阻止事故发生时的火势蔓延; 4、电气设备在安装时,应严格按照电气规程进行现场安装,对高层建筑或其他重要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