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公德的思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941939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社会公德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社会公德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社会公德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社会公德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社会公德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社会公德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社会公德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老人乘车无人让座引起对社会公德的思考一、课题提出 “面对着整车人,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叫冷漠。”身患癌症的老人朱祥林用颤抖的嘴唇回忆了心碎的一幕。十多分钟的时间内,朱祥林老人手持癌症病历苦苦恳求有人能让出一种座位,换来的均是冷漠的双眼。 人流拥挤,从中门挤进时已没有了座位。停留半晌无人积极让座,呼吸困难的老朱不得不趁着女售票员售票间隙,坐在她的座位上休息。“大伯,我要掌控中门开关,您坐在这里我不能工作。”话音未落,售票员胡晓东开始向全车人喊道,“哪位乘客能给这位体弱的老先生让个座?”原本喧闹的车厢安静了下来,但无人应答。“哪位乘客能给这位体弱的老先生让个座?”胡晓东提高了嗓门,但车厢仍旧静

2、悄悄。“哪位先生、女士能给这位体弱的老先生让个座?”胡晓东环顾着拥挤的车厢,仍旧没能换来任何回音。“哪位先生、女士能给这位体弱的老先生让个座?”四次动员乘客让座无果,为了不影响售票员的正常工作,朱祥林离开了售票员座位,不能持久站立,她坐在了中门附近的台阶上。地势低矮,人群拥挤,坐过两站后,朱祥林呼吸急促,面色发青。然而就坐在她旁边的青年乘客们,仍旧似乎没有看见。朱祥林试图爬起来缓和呼吸,但终因体弱多次努力均未成功,最后还是在一位同样没有座位的女士协助下,才最后站立起来。为了减轻疼痛,朱祥林用颤抖的双手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癌症病历,用虚弱的声音恳求全车的乘客:“我一种肺癌病人,真的撑不住了,谁能

3、给我让个座?”车内再次陷入了沉寂。看不下去的售票员再次动员乘客让座,然而,话音还是石沉大海,就这样,车辆已通过五站路,两公里。 目睹这个场景,人们忍不住要问,给老人让一种座位究竟能有多难?3月,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相称一部分不乐意积极让座的人,所提出的因素是“别人不让,我也不让”。面对需要协助的老人,每一种人都把眼睛盯在别人的身上,把但愿寄托于别人的自觉与自律,这样的成果是但愿变成了失望,失望变成了绝望。公交车上的乘客们再次一同见证了这种转变。 图略 身患肺癌的七旬老人朱祥林述说自己在公交车遭遇的无人让座的通过图略 一位老人乘坐一辆公交车,尽管车上广播不断地发出“请给老弱病残孕让个座”,但这位老

4、人周边的乘客要么“睡着了”,要么视而不见。二、调查目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就是以礼仪著称,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提出“以德治国”这样说来“德”不仅对一种国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步对一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社会公德是衡量一种国家全民素质水准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一种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后必然贯彻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社会公德的过程,简朴地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因此衡量一种人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下,不是看其偶尔浮现的行为,更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而是看其与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但是习惯养成

5、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巨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数量的道德实践不也许形成道德行为习惯。 但随着人们跨入一种崭新的世纪,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较过去有了一种很大的奔腾,人们生活与社会这个人们庭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接踵而至,并且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社会公德已被大多数人所淡忘,因此引起了我们对社会公德的思考与质疑,以礼仪著称的中国今天究竟变成了什么样?是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提高反映出的正常现象?还是道德的沦丧?还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没有养成? 三、调查过程 为了能更进一步的理解中学生对社会公德这个社会的焦点话题的见解,我们在陈经纶中学分校的初一

6、和初二的同窗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乘坐公交车时,您看到过什么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最多选4项) ()上车争抢座位 (2)逃票(3)抽烟()从车内向车外扔杂物 (5)大声喧哗 (6)带宠物 (7)破坏车内环境 ()不给老幼病残孕让座2、您觉得目前北京市哪些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较严重;(最多选择项) ()乘车时不给老幼病残孕让座 (2)随便占用公共场合 (3)出言不逊,污言秽语 (4)破坏环境 (5)毁坏公物 (6)没有人情味 (7)挥霍资源 (8)在公共场合喧哗、怪叫、争执 (9)将公物占为己有 、您觉得目前存在违背社会公德现象的因素是;(可最多选择3项) ()管理制度不

7、完善 ()舆论监督不够(3)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差 (4)忽视思想教育的成果 ()社会风气不好 、您觉得改善目前社会公德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请只选2项) ()加强舆论监督(2)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 ()实行严肃的罚款制度 ()从小进行普及教育及治理 第一题 从以上两个登记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选第一项、第五项和第八项的人数较多,共占了总人数的7%,阐明上车抢座位、在公交车内大声喧哗和不给老幼病残孕让座的行为很常用,同步也可以看出大多数觉得这种行为是一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这阐明大多数违背社会公德的人都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毫不顾及她人感受,缺少责任意识,因此抓好社会公德建设,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

8、秩序,净化不良的社会风气,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 第二题从以上两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选第一项、第三项和第八项的人数较多,共占了总人数的45%,阐明乘车时不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已经成为同窗心中一种很严重的社会公德的问题了,而出言不逊和挥霍资源的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市民根深蒂固的问题了,尽管北京是国内的首都,但生活在北京的市民的文明限度尚有待提高,否则,将会有损于首都北京的形象。 第三题从以上两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选第一题和第三题的人数较多,共占了总人数的54%阐明诸多人觉得管理制度不完善、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差成为了目前存在违背社会公德现象的重要因素。如果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普遍较差,就会导致社会风气不

9、正。因此要消除这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一方面要从这两点做起。 第四题从以上两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选第三题和第四题的人数较多,共占了总人数的61。阐明人们觉得实行严肃的罚款制度和从小进行普及教育及治理的措施对提高公民社会公德比较有效!!同步,我们也可以看出,提高全民社会公德已经到了靠实行严肃的罚款制度来解决的地步。 四、调查成果 国内宪法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公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国内的每一种公民都应当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既有一部分被调查者在调查问卷上胡乱填写,使诸多调查问卷都因无效而作废,对我们的工作制造了障碍。例如:在填写性别时,有人把“男”“女”的

10、选项都划上了“”;有人把一道题的每一种选项都划上了“”;在其她一栏中,有人不按规定,随便填写 通过我们征询教师,询问请教同窗,分析出如下被调查者胡乱填写的原由及心理: 敷衍了事,为了应付调查 2故意捣乱,存心制造障碍3 谋求乐趣,发泄不满,把自己的坏心情施加到她人身上 4 张扬个性,为了显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步,我们针对老人乘车让座问题在大街上还作了随机访问,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人们的观点。一位老年人:以老迈之躯登上拥挤的公车却无人让座,如此冷漠的风气使人心寒。 年轻人甲:在一天繁忙工作之后,公交车上的老年人仅为坐几种站去买菜或运动就凭着年龄优势而堂而皇之地享有公交资源是一种不体谅她人辛苦的行为

11、。 年轻人乙:人都会老,每个人都要学会尊老爱幼,年轻人有体力,有精神,站站没啥.当自己变老时,也就会享有到如此待遇,我想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老式! 一位上班族:诸多老年人很喜欢倚老卖老,好象什么都是应当的欠她似的,让人很反感,要得到别人尊重,就得自重,老年人也该自重,年轻人站一会无所谓啦。 一位大学生: 毋容置疑,不可争辩,给老人让座是一种基本道德!一位中学生: 我觉得在我生活的这个都市,给老人让座是一种平常得再平常的事情,由于我每次坐公交车,都会有人给她们让座,固然也涉及我在内.老年人更应当得到关怀,爱惜,由于她们是一种弱势群体,身体比不上年轻人,年轻人站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关系,可是老年人就

12、不同样了. 一位中年妇女:人均有老的一天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位中年妇女:该不该给老人让座,在我看来要看状况看地势,人们可以想想自己一种人加班到深夜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有一种位置坐上去后那种感觉,同步又有一种老人在你旁边,你发挥老式美德让座后,老人坐得心安理得,觉得这是应当的,是天经地意的事情,而不告诉你一句“谢谢”,或者说我还站得动,不需要,此刻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多少就不说了,只是举一种情景来阐明,没有谁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和尊敬每一种位老人,但是该不该让座,想清晰在去行动吧! 综合调查过程及访问成果,我们总结出如下几条: 1、部分市民生活习惯不良,缺少社会责任感,虽然这

13、些人在市民和来京人员务工人员中并不占多数,但给首都导致了十分不良的影响。 2、市民对宣传不太关怀,参与率低,缺少积极性。宣教形式单一乏味、内容浅显、与百姓生活脱节导致实际效果差等问题。 3、 政府主管部门在都市管理上存在问题。目前存在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现象最重要的因素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并且执行不力度不够。对某些不文明行为,往往需要多部门参与综合执法,而这恰恰是欠缺的。 、某些公共服务设施不具有或不完善,让市民感到不以便。 五、改善措施 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一种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种社会文明限度的重要标志。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 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

14、为准则恩格斯说过,社会公德是人们用来调节人对人的关系的简朴原则。列宁也觉得,所谓社会公德,就是“公共生活规则”。在列宁看来,这种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数百年来人们就懂得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规定。 对于目前社会上种种不文明的行为,经本小组研究,找出如下改善措施: 1、加大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可开展多种教育活动)一种社会与否和谐,一种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限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抱负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为此,要积极宣传公民道德,广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把市民喜闻乐见的社会公德宣传活动逐渐进一步到社区中,让市

15、民参与其中,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并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新闻媒体要开辟专版、专栏和专项节目,集中宣传公共生活领域文明礼仪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迈进的社会氛围,增进公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2、注重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基本。古语说:“德教为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教育部门应当注重道德教育,一方面从幼儿园开始就对未成年人其进行道德教育,在心中就种下一种文明的种子,深化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把社会公德教育带到课堂中,成为一门学科来学习。使其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为祖国将来文明打下坚实的基本。小学生可以运用假期等时间,在教师的带领下,做一种公德小监督员,提示违背社会公德的市民,我想,面对一种孩子善意的提示,大人们不会不有所动容。3、家长、家庭承当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责任 作为家长,一方面应当以身作则,严格规定自己,由于环境对社会公德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使孩子从小受到一种文明的环境的熏陶,耳濡目染,才干逐渐培养起良好的社会习惯。 4、加强舆论监督 对破坏社会公德的不道德行为,开辟访谈节目,对市公安局、市城建局、市行政执法管理局等与公共设施联系密切的单位领导进行专访,简介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影响,关注与市民生活息息有关的公德话题,动员全市人民积极参与监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5、加强都市管理,健全公共服务设施 在注重道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