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优化古诗教学.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941646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多媒体优化古诗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巧用多媒体优化古诗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巧用多媒体优化古诗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用多媒体优化古诗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多媒体优化古诗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多媒体 优化古诗教学摘要: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诗文的学习和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关键词:意境 转化 再现 提高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古代诗歌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然而,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古诗教学也就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几年来,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古诗教学中合理地

2、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诗文的学习和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创设诗境,感知整体美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练,具有浓郁的诗意。多媒体能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课堂上借助多媒体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出优美的诗境,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1、画面展示意境法。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必然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才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历来十分注重形象描绘。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

3、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也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教版小语第十册游园不值这首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好像可视的形象只有“一枝红杏”,其实这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而这种蕴含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因此,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画面上:一座四合院,院墙上一枝红杏悄然探出,在优美的乐声中静静绽放。教学时,我先让同学们想象“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然后出示 “一座四合院,院墙中间有一扇门”的场景,接着演示“红杏”伸出墙头的过程,这时,让学生从这枝红杏接下去想像:院墙里可能是什么情景?画面为孩子们的想象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他们

4、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结合画面说说诗意。这样,引发出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为学习的古诗配画,再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他们的作品。创作中学生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张张充满童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为诗作画,反馈出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调节了教学气氛,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2、音乐感受意境法。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历代文学宝库中,有许多诗篇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

5、唱,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咏柳一诗,诗人主要凭借柳树来赞美春天,赞美生命的萌芽,赞美大自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学中,我选用了同学们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中的一段音乐,美妙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轻松的乐曲很自然地带着学生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在反复诵读了这首诗后,我让学生随着音乐,用彩笔尽情地描绘长在不同地点、不同姿态的柳树。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二、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

6、了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多媒体手段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非常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只能是云里雾里,很难真切地理解、体会。而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

7、“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起伏,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动画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这里,多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

8、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不再单一乏味,而是由“眼、耳、脑、口”多种感官协同展开想象,对诗词的理解自然深刻而富有个性了。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采用形象直观的课件,旋律优美的背景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为学生营造出诗意的氛围,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在加深对古诗语言文字的理解的同时,又着实地提高了朗读能力。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同学观看录像,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瀑布的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再播放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

9、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重读、慢读,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字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四、启发想象,训练表

10、达美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的感受提供了天地。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还是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有学生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课件中的声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学生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

11、美极了!”有学生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就这样,教者巧妙地借助多媒体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发现美,再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大量的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欣赏美,表达美,从而提高古诗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张庆.我的小学语文观.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01月 戴亚斌等.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0期王崧舟.诗意语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佚名.新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 语文天地网.2007年2月姚春杰主编.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