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941018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致橡树 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 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

2、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1977年3月27日1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答:_答案:否定:(1)极力攀附。(2)单方痴恋。(3)一味奉献。因为爱的双方没有平等、独立可言。2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答:_答案:(1)平等独立。(2)心心相印。(3)祸福与共。(4)相知相依3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答:_答案: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木棉: 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活泼,深沉博大,坚韧不屈。4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诗人的感情有何变化?答:_答案:结构上: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

3、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感情上:由强烈到平缓。诗人先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后半部分以女性的温情,真实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感情的抒发是平缓的。二、语言运用5下面是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对几个女人在商量去探望参军丈夫时的对话描写。请设计出一个简明准确,能切中这段文字的内容并引人思考的问题。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4、。”“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问题:_解析:本题要求根据对话内容设计问题,实际上也是考查压缩语段与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对话内容,即几个女人在商量去探望参军的丈夫时,各自陈述探望的理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够统领整段文字并引人思考的问题。答案:几个女人去看丈夫的理由分别揭示了她们怎样的心理世界?6仿照下面的示例,把“许诺”另换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比喻句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有人说,许诺通常分为两种:一种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一种如啤酒,才倒半杯,便已泡沫翻腾。答:_解析:在仿写语句的时候,不但要注意与原句

5、的句式相同、修辞手法相同,还要注意尽量与原句的意蕴、格调相同或相近。答案:(示例)有人说,人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如江河,走一路闯一路;一种如止水,找到憩息之地,便安然自乐。一、基础考查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痴情(ch) 慰藉(ji)皎(jio)洁标识(zh)B霹雳(p) 虹霓(n) 戏谑(xu) 诗行(hn)C雾霭(i) 眷属(jun) 累赘(li) 红硕(shu)D流岚(ln) 粗犷(un) 濒危(bn) 绮丽(q)解析:选D。濒读“bn”。2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还有絮语的波浪絮语:连续不断的话语B旅人在绿阴旁憩息 憩息:休息C在深途的峡谷久久回荡 深途:指空间深远D

6、我愿意是废墟 废墟:这里指曾有人住过而现在已被废弃的城堡解析:选D。废墟:城镇、街市或房屋遭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芜地方。3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的修辞手法是拟人。B“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的修辞手法是明喻。C“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的修辞手法是借喻。D“根,紧握在地下”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解析:选A。应是比喻修辞。4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舒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朦胧诗人,她的代表作是诗集双桅船、散文集心烟。B朦胧诗从审美角度看,由写意转向写实,由抽象转向具体,中国当代朦胧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C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徽安庆人,主要作品有长诗

7、土地、短诗河流传说等。海子的诗风自由率真,多表达对生命真诚的热爱和痛惜。D朦胧诗打破了过去诗歌单向抒情的方式,常运用内心独白和主体情绪流动的表现方式。解析:选B。朦胧诗应该是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向抽象。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汉江今夜从我枕边流过高建群汉江的中游有座山城叫紫阳。当地人每年都举办茶文化节。小小的山城,人头攒动,为这个节日,外边来的人,当地的人,大家都激动起来,亢奋起来,县城街道上的每一块石板都在响。紫阳茶是大大有名的。我很惭愧,喝了大半辈子紫阳茶了,来紫阳茶山还是头一回。在说这话时,我摘了一片茶树上的嫩叶放进嘴里,咀嚼着。满口生津,满口溢香,稍稍有一点苦涩。那

8、感觉,正像生活的况味。我是在北方长大的,我的笔也一直写北方的景物和北方的故事。我去过南方很多次,或者东南,或者华南,或者岭南,但是总觉得有点“隔”的感觉。我的思维很难进入南方。现在,在这汉江边,这种南方的感觉终于找到了。有一条伟大的江叫汉江,这条江一肩担南北。 中国的北方正是这样,一步一摇走入南方的那山形水势,那树木植被,那人的秉性,正是靠这条江贯通的。在紫阳,我还听到了最好的民歌。对于南方的民歌,诚实地讲来,我以前也是很难进入的。我更喜欢北方的黄钟大吕和那些慷慨悲凉的东西。但此刻听到陕南民歌,我突然眼睛湿润起来。那歌里有一种人生况味。我想,千百年以来汉江两岸的先民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一代一

9、代打发着日月的。再过千年,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我们,世事已经沧海桑田、山谷为陵之后,这些头戴斗笠、身穿汗夹、肩扛锄头的山民们,他们依然倚这条大江而活着,依然在唱着这千年不改的歌声。民歌中有“三千里汉江,三千里流动的画廊”的歌词。这是一个叫张宣强的紫阳籍作家编的。紫阳这么个小地方,出了不少的人物,张宣强大约算一个,我认识他快30年了。此外,还有一个新出的作家叫李春平,我这次也见到了他。李春平在上海打工,然后写了一本关于上海的故事,叫上海是个滩。上海好像评了个奖,不给巴金,不给王安忆,不给叶辛,给了这个从安康紫阳来的打工仔。这事一方面说明了李春平的书写得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上海人大气和公正。我还见

10、到个紫阳人叫黄振洲的,一肚子文化,满腹经纶,谈起文坛的事情,见解精辟,一针见血。我以这位黄先生为同类,我对他说,幸亏你的双脚被捆在紫阳,所以只能应了古人这“江湖居土闲处志”一句话,倘放在安康,你就是安康的人物,倘放在西安,你就是西安的人物了。我在紫阳只呆了一天,也就是说,时对时,呆了24个小时,然后在画家谭宗林的陪伴下,来到安康城。夜来,在汉江南岸,一边喝着新茶,一边看着沉静而深邃的、仪态万方地从身边流过的汉江。次日,又去了一趟岚皋,登上了南宫山,见到了诸如岚河、溢河这些蓝汪汪的汉江支流。见识了“远山如黛、近水如岚”这句古话。汉江是一条伟大的水流,一条肩担中国南北的水流。夜来,在汉江边的一个旅

11、馆,我不能入睡,我将旅馆的旅客意见表拿过来,在背面写上以上的文字,以记述汉江给我带来的感动,以记述我对这条河流的礼赞。据说汉民族这个称谓,就是因汉江而名,不知道我听来的这个说法对不对?汉江发源于汉中的宁强县,然后一路走来,像一根藤一样一路结出许多的瓜。仅在陕西境内,它就孕育了两座重要的城市,一是气象森森的汉中,一是安详如水的安康,然后它继续着它的行程,三千里奔流之后,在武汉三镇与长江交汇。据说这一江汉水,将南水北调到北京,以解北京的水荒。如脂如玉的一江汉水,历史给了它这样的一个使命。旅馆的纸用完了,我们这篇短文也该结束了。汉江的又一个早晨开始了,安康这座城市已经苏醒,又开始了它新的一天。而在安

12、康的上游,那个叫紫阳的小城,茶文化节既罢,那些一个一个紫阳人物,大约又开始他们的故事了。5作者开篇没有直接写汉江,却从汉江中游的紫阳山城茶文化节写起,目的是什么?答:_答案:作者开篇宕开一笔,从紫阳茶文化写起,其目的是说明汉江文化哺育滋养着紫阳文化,从而表达作者对这条伟大的河流的礼赞,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6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汉江是一条伟大的水流,一条肩担中国南北的水流。答:_答案:汉江滋润着中国南北风物人情,沟通融合着中国南北文化和文明,成为汉民族朴素的象征和生生不息的写照。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汉江在南北文明交流中的伟大意义。(2)(汉江)像一根藤一样路结出许多的瓜。答:_答案:汉江源远流长,以它不绝的流水哺育着两岸人民,孕育着许多重要城市,成为汉民族发展的重要纽带。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汉江为城市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7作者说“在这汉江边,这种南方的感觉终于找到了”,结合文本,简要说明“这种南方的感觉”的内涵。答:_答案:“这种南方的感觉”指的是:(1)伟大的汉江横贯中国南北,滋养着南方的植被和南方人民。(2)汉江培育着南方人的秉性,融合南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