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408904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 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 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本课属于思想领域的知识,在本单元中处于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由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加上思想较为解放,因而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学生在小学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历史课又学习了“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一课,对春秋战

2、国时代背景已有相当的认识。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过程与方法: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体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 要以人为本,和学生建立一条良好的沟通渠道,体会他们的心声,参考他们的意见,使得无论从校内到校外都充满和谐,老师和学生成为互相信赖的朋友。为体现教学方

3、式的革新,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引导、补充、归纳、小结。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让学生阅读中华五千年等有关通俗读物并印发有关儒、道、法三家学派的有关资料给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并进行分类。 2.将学生分成儒、道、法三个辩论小组,熟悉各学派的思想观点,做好辩论准备。 3.制作相关课件、剪辑有关录像资料。鼓励学生进行竞赛,比比谁的资料搜集得全,加工得好,提高学生准备工作的投入热情。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先请同学们作个思维拓展,谁能解释一下老师的“一三五七九”,即一周三分五霸七雄九鼎。那么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哪一个历史时期?(春秋战国)归纳出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生

4、产力发展即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出现了孔子及诸子百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2学习新课: 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在尊重“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如下处理:第一,将课文“百家争鸣”子目中关于“百家争鸣”背景的阐述前置于课文开篇。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空间”的阐述同样适应于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产生的时代;再者,原课文开篇就直接提出孔子,显得突兀。如有背景资料引入,将更能体现历史“因果关系”的学科特点,同时也便于联系学过的知识切入新课。 第二,在“孔子”之

5、后,简略增加“老子”的内容。关于老子只增加“老子是春秋末年与孔子同代齐名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即可,不必展开。因为在“百家争鸣”中,道家是一个重要学派,适当提到老子,不但使上下教学内容本源相贯,也使课文结构更具完整性。 第三,在战国“诸子百家”教材内容中,删去墨家部分。根据标准,删去墨家内容属允许范围,并不会降低标准的要求。这样做的理白是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因为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很明确地区分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的区别。在这节课中,阐述诸子百家内容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辩论活动,墨儒两家学说对立性不强,容易混淆,不利于辩论的开展,故删去。 (一)孔子 孔

6、子是本课重点知识,要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仁”“礼”学说及教育方面的贡献。通过学生表演课本剧“孔子讲学”, 再现孔子设坛讲学情景,并在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中, 一起归纳出孔子“仁”“礼”的思想内涵。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通过“因材施教”课本剧的表演,并结合语文刚刚学完的论语内容,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如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再由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与学的积极影响。 (二)百家争鸣 以图表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出儒家、法家、道家

7、等思想特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再现百家争鸣的情境。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课堂小结: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集诸子百家所形成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泉。 4.课堂练习: 结合本校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校风建设提出你的看法。 5.板书设计: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生产力发展 引发 出现 孔子 思想活跃 思想文化发展 社会变革 诸子百家 六、评价 本课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对教材、学生知识、心理等方面的分析,课型选定为:师生合作型的活动课。教师的活动形式:启发、引导、补充、归纳、小结;学生的活动形式:分析、质疑、表演、辩论。师生之间建立一条良好的沟通渠道,体会彼此的心声,参考彼此的意见,本节课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