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40587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邹华玉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图11在图1太阳系示意图中,小行星带位于A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B金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C地球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 D水星轨道与金星轨道之间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9分43秒,我国“神七”飞船准确进入距地球343千米的预定轨道。据此回答第2题。2“神舟七号”飞船飞行范围所属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3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花岗岩 B板岩C石灰岩 D大理岩4读图2,图中四地的地形属于向斜成山的是图2AA BBCC DD5“热

2、在三伏,寒在三九”。湖南省在7、8月间出现的伏旱,其成因与图3中哪个天气系统有关1025.01022.51020.01002.51000.01005.0ABCD图3单位:hPa6我国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会引发或加剧洪涝灾害的现象是A修建水库 B植树造林 C深受季风影响 D蓄洪排洪7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气候资源 B生物资源 C矿产资源 D水资源8湖南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种自然景观特征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湖南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复杂性9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沿京九线坐火车沿途看

3、到的植被景观变化B从海南北上至北京沿途所看到的植被景观变化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变化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10下列行为方式值得提倡的是A在餐厅用餐时使用一次性木筷B农贸市场免费提供塑料袋C最后离开教室时关灯D刷牙或洗衣服时一直开着水龙头读下表完成第11-12题。地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全世界2.40.91.5A洲4.01.42.6B洲1.01.2C国0.91.1D国1.50.60.9E国3.70.63.111根据表中内容,B洲、C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是A0.2%,0.2% B0.2%,0.2% C1.1%,1.2% D1.

4、2%,1.1%12表中E国反映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C低-低-低 模式 D高-高-高模式图4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人口迁出地 甲人口迁入地乙图41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 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 乙地失业率、犯罪率较高C. 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 甲地优美的环境14图5表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中四个地点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的是A BC D15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A工业区用地 B商业区用地 C住宅区用地 D绿化用地16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兴建较多的城市 D城市绿地面积的

5、多少图6图6是洞庭湖的变迁图,读图回答第17-18题。17洞庭湖平原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乳畜业D混合农业18下列关于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最不可信的是A地壳上升,湖泊变浅 B长江及湘、资、沅、澧四水带来的泥沙淤积C围湖造田 D上中游植被遭到破坏19为了减少运费成本,下列工厂最需要接近原料产地的A啤酒厂 B榨糖厂 C服装厂 D石化厂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清洁能源开发、能源高效利用、追求绿色GDP的人类生存发展的新观念。据此回答20-21题。20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由于大

6、量消耗矿物燃料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A全球变暖 B海洋污染扩大C生物种类减少 D沙漠面积扩大21绿色产品是指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的产品。选用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时尚。广泛使用绿色产品将带来的影响有A增加碳排放量 B减少环境污染C提高资源利用率 D降低生活质量22区域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化综合发展 B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发展C综合发展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D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发展工业化下表是我国20世纪下半叶强沙尘暴发生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读表回答第23-24题。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

7、土地沙化速度(km2/年)15602100246023对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建设防护林体系 生态移民 抽取地下水 开采矿产资源A B C D24下列技术最适宜对沙尘暴和土地沙化现象进行监测的是A地理信息技术 B遥感技术 C数字地球 D全球定位技术25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主要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 B石油资源丰富 C科技发达 D水电、火电、核电丰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26图7为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太光阳图7SNOO 甲 乙 丙(1)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为 ,北半球的节气为 。(4分)(2)此时

8、,甲地为 (日出、日落),(2分)(3)如图所示,丙地地方时为 时。(2分)(4)乙地昼长为 小时。(2分)(5)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 (南、北)移动。(2分)图9图8甲乙丙ABC00300600900高气压低气压风向丁27图8为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图,图9为世界洋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气压带乙的名称是 。(2分)(2)在气压带甲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2分)(3)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图8中有利于减轻墨西哥湾海域原油污染的洋流是 。(填写图中洋流代号)(2分)(4)图9,中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的是 。(2分)28湖南某中学地理活

9、动兴趣小组暑假期间对我国东部沿海某地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读该地水循环及地质剖面示意图(图10),完成下列问题。(8分)图10(1)图中、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其中环节是 。(2分)(2)若本区大量砍伐树木,主要会对水循环 (填图中数码)环节产生影响。(2分)(3)甲处地质构造的有利于储存 (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2分)(4)假设甲山顶部海拔为3000米,老师在上山前提示同学们要多带一点衣服,请你从地理学的角度简述其原因。(2分)29读图11“我国部分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和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能源资源西多东少。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制约了

10、社会经 济发展。因此,对我国能源和水资源实行跨区域调配,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 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图11(1)在图中工程中,属于西电东送的是 和 ;属于南水北调的是 和 。(填图中代码) (4分)(2)工程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缓解东部的 不足问题;工程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 缓解华北地区的 不足问题。(能源、水资源)(2分)(3)线路的起点属于 经济地带,终点属于 经济地带(东部、中部或西部)。(2分)(4)有利于改善上海大气环境质量的是 和 。(填图中代码)(2分)30阅读下列资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资料一:30年来,伴随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社会

11、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16届亚运会于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2日20:00在广州开幕。资料二:1983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和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图12 1983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13 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1)为了观看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盛况的现场直播,旧金山(西八区)的华人应在2010年11月 日 时打开电视。(2分)(2)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形成城市的有利区位条件?(2分)(3)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成为世界产业转移的迁入地,这一时期,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的“三来一补”企业,试分析这里 “三来一补”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

12、的快速发展中带来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哪些?(4分)参考答案:1-5AACCA,6-10CCACC,11-15BBABA,16-20BAABD,21-25BAABD26(12分)(1)南回归线或23.50S,冬至 (2)日出 (3)4 (4)12 (5)北27(8分)(1)副热带高气压带 (2)热带雨林气候 (3) (4)28(8分)(1)水汽输送 (2) (3)石油和天然气 (4)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上山前要考虑山顶跟山麓的温差。(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29(10分)(1) (2)能源 水资源(3)西部 东部 (4) 30(12分)(1)12 4 (2)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便于农耕和筑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