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政绩意识强化为民思想.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40477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淡化政绩意识强化为民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淡化政绩意识强化为民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淡化政绩意识强化为民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淡化政绩意识强化为民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化政绩意识强化为民思想.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淡化政绩意识强化为民思想 “政绩”,按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本的解释,“指官员在职期间办事的成绩”。这一解释虽然简短,但却十分精辟地说出了政绩的基本内涵。政绩是一个官员得以褒奖的凭据乃至日后升迁的阶梯。古往今来的为官从政者无不十分重视自己的政绩。 对官员政绩的评价,要受到人的认识能力与缺少有效测评手段等的制约。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一个官员的政绩,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考核官员政绩,为官一任,不仅要造福一方,而且还不能损害其他各方的利益,还要恩泽子孙后代才行.只有那些能够兼顾各方利益,并能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成绩,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为官者的政绩

2、。 关于政绩的评价,无论是在质与量的把握上,还是空间与时间的考察上,都还难以找到科学的途径。有关官员的政绩考核和工作评价,至今世界许多国家也还都在探索当中。在我国,为了能对各级干部的工作成绩给出一个公正准确的评价,许多组织部门和干部主管部门在考核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从看报表到搞测评,从一个gdp到若干指标体系,从定性考核到数据分析,从“打钩到“评分”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考核方法、考核指标不断翻新,另一方面却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照旧层出不穷。这说明,光靠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体系的完善还难以考核出真正的政绩,也难以使我们的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念。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

3、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的重要,因为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本身就是一种导向。但是,再公正客观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面对各种各样的造假手段,也会失去它的效用。 对于共产党人来讲,执政不是为了做官,追求政绩也不应是为了个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是根本要义。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和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工作成绩最终也要由人民群众来评价。只有把人民作为政绩评价的最高裁决者,我们才能找到破解政绩评价这道难题的有效途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追求政绩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到人民中去,虚心向人民学习,尊重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我们许多政绩的取得实

4、际上最初都是人民群众的创造,也正是尊重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推广,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有了我们的所谓政绩。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听群众呼声,察民情顺民意,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做损公肥私的“政绩文章”。只有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兼顾好各方面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并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增强科学性和预见性,才能作出一番经得起群众检验和历史推敲的政绩。 党中央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作为人生最高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视个人名利乃至政绩淡如水,才能视人民利益重如山.从这个意义上讲,“淡化政绩意识,强化为民思想”,应当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