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版)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5.50KB
约19页
文档ID:549401035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版)_第1页
1/19

突发环境事务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版)目 录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5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86 格式和要求 17突发环境事务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版)1适用范围本导则规定了企业(或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务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使企业(或事业)单位能够依据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切实加强环境风险源的监控和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事务发生概率的前提下,规定响应措施,对突发环境事务刚好组织有效救援,限制事务危害的扩散,减小伴随的环境影响本导则适用于内涉及环境风险源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运用、运输危急物质的单位以及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急废物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务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单位本导则不适用于存在生物平安事故和辐射平安事故风险的单位2 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务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务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务总体应急预案》;《危急物质名录》(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第2号);《国家危急废物名录》;《危急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GB 5085.1)《危急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2)《危急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危急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GB 5085.4)《危急废物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GB 5085.5)《危急废物鉴别标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危急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5085.7)《危急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重大危急源辨识》(GB 182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作场全部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3.1 危急物质指《危急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3.2 危急废物指列入《国家危急废物名录》或者依据危急废物鉴别标准和危急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急特性的固体废物3.3 环境风险源指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务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运用、运输危急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急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3.4 环境敏感区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爱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殊敏感的区域3.5 环境爱护目标指在突发环境事务应急中,须要爱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3.6 环境事务指由于违反环境爱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行抗拒的自然灾难等缘由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宝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务3.7 次生衍生事务某一突发公共事务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环境事务3.8 突发环境事务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逼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平安的环境事务。

3.9 应急救援指突发环境事务发生时,实行的消退、削减事务危害和防止事务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务损失的措施3.10 应急监测指在环境应急状况下,为发觉和查明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3.11 复原指在突发环境事务的影响得到初步限制后,为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复原到正常状态而实行的措施或行动3.12 应急预案指依据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务的类别、危害程度的预料,而制定的突发环境事务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环境风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刚好、有效地统筹指导突发环境事务应急救援行动3.13 分类指依据突发环境事务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对不同环境事务划分的类别3.14 分级分级指依据突发环境事务严峻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环境事务划分的级别3.15 应急演练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打算的完善性、应急响应实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依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练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4.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务类别,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支配。

预案编制人员应由具备应急指挥、环境评估、环境生态复原、生产过程限制、平安、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监测、消防、工程抢险、防化、环境风险评估等各方面专业的人员及专家组成4.2 基本状况调查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状况、环境风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爱护目标等进行具体的调查和说明 单位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具体地址、邮政编码、经济性质隶属关系及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从业人数、地理位置(经纬度)、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凹地、河流的岸边等)、交通图、疏散路途图及其他状况说明 环境风险源基本状况调查(1)企业(或事业)单位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名称及日产量,主要生产原辅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最大容量、贮存量和加工量,以及危急物质的明细表等2)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急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平面布置图,雨、清、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等3)企业(或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的名称、日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其他环境爱护措施等。

对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及堆放地,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垃圾焚烧装置及危急废物处理场所等,还须明确纳污或收集范围及污染物主要来源4)企业(或事业)单位危急废物的产生量,储存、转移、处置状况,危急废物的托付处理手续状况(危急废物处置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状况等)5)企业(或事业)单位危急物质及危急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途,“跑、冒、滴、漏”的防护措施、处置方式6)企业(或事业)单位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的储存量,服役期限,库坝的建筑结构,坝堤及防渗平安状况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爱护目标状况(1)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5公里范围内人口集中居住区(居民点、社区、自然村等)和社会关注区(学校、医院、机关等)的名称、联系方式、人数;周边企业、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基本状况;给出上述环境敏感点与企业的距离和方位图2)企业(或事业)单位产生污水排放去向,接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状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下水(或海水)执行的环境标准3)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洋名称、所属水系、功能区及饮用水源爱护区状况,下风向空气质量功能区说明,区域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

4)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地下水取水状况、服务范围内浇灌面积、基本农田爱护区状况5)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道路状况及距离,交通干线流量等6)企业(或事业)单位危急物质和危急废物运输(输送)路途中的环境爱护目标说明7)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其他环境敏感区状况及位置说明8)如调查范围小于突发环境事务可能波及的范围,应扩大范围,重新调查4.3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价企业(或事业)单位依据风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爱护目标的状况,托付有资质的询问机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的要求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存在的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应明确以下内容:(1)环境风险源识别对生产区域内全部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并以附件形式给出环境风险源分析评价过程,列表明确给出企业生产、加工、运输(厂内)、运用、贮存、处置等涉及危急物质的生产过程,以及其它公辅和环保工程所存在的环境风险源2)最大可信事务预料结果明确环境风险源发生事务的概率,并说明事务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

3)火灾、爆炸、泄漏等事务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最大数量、浓度及环境影响类别(大气、水环境或其他)4)自然条件可能造成的污染事务的说明(汛期、地震、台风等)5)突发环境事务产生污染物造成跨界(省、市、县等)环境影响的说明6)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等如发生垮坝、溢坝、坝体缺口、渗漏时,对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或海洋及饮用水源取水口的环境平安分析7)可能产生的各类污染对人、动植物等危害性说明8)结合企业(或事业)单位环境风险源工艺限制、自动监测、报警、紧急迫断、紧急停车等系统,以及防火、防爆、防中毒等处理系统水平,分析突发环境事务的持续时间、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含次生衍生)的排放速率和数量9)依据污染物可能波及范围和环境爱护目标的距离,预料不同环境爱护目标可能出现污染物的浓度值,并确定爱护目标级别10)结合环境风险评估和敏感爱护目标调查,通过模式计算,对突发环境事务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影响周边的环境(或健康)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并以附件形式给出本单位各环境事务的危害性说明4.4 环境应急实力评估在总体调查、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现有的突发环境事务预防措施、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应急实力进行评估,明确进一步需求。

企业(或事业)单位托付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评估其现有的应急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或事业)单位依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务的类型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包括通讯联络队、抢险抢修队、侦检抢修队、医疗救援队、应急消防队、治安队、物资供应队和环境应急监测队等专业救援队伍2)应急救援设施(备)包括医疗救援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器材、消防设施、堵漏器材、储罐围堰、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交通工具等,尤其应明确企业(或事业)单位主体装置区和危急物质或危急废物储存区(含罐区)围堰设置状况,明确初期雨水收集池、环境应急池、消防水收集系统、备用调整水池、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的紧急迫断设施及清、污、雨水管网的布设等配置状况3)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设置状况,应急通信系统、电源、照明等4)用于应急救援的物资,特殊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汲取污染物的化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