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396391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汶上县教育局教育创新研究探索题目之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实 施 方 案 课题单位: 汶上县康驿镇三十里铺小学 课题负责人:王继会 时间: 2010年5月14日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实 施 方 案三十里铺小学课题组一、课题名称: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二、课题的提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广大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面对网络,部分学生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以及道德品质是值得关注的。浏览不良信息、网络语言不文明等不良现象比比皆是,这些事实说明我们在正确引导学生网络阅读的力度是不够的,或者说是效果是不理想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不良的网络阅读行为又往往是

2、在不能够被人监督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这一阶段如果不能重视学生的网络阅读培养将会影响其今后一生的成长。因此,培养学生在互联网前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是非常必要的。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网络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网络阅读是获取信息素养的主要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学校信息化的发展,中小学生在校园内接触网络、独立运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学校的网络资源相对其他网络途径最大的优势是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同时还有同学和老师的监督,这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阅

3、读习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对网络运用是有目的的和有监督的,这对培养学生在网络面前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有优势的;另外重视青少年时期特别是从小学到初中过渡这一重要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可塑性较强,对学生进行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网络阅读培养,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是及其必要的而且可行的。三、研究的目的 研究在小学阶段这一青少年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如何发挥学校的网络优势,把学校德育、信息技术教育、网络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定势,以培养其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本课题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校开展哪种形势的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是有效可行

4、的,学生良好的网络阅读意识和网络行为的考核标准,以及学生良好的网络阅读水平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四、研究内容目前培养学生的网络阅读比较普遍认同的做法是从提高学生网络阅读认知、升华学生网络阅读情感、锻炼学生网络阅读意志、强化学生网络阅读行为等四个基本方面。本课题组准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学生网络阅读水平的基本评价标准和检测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网络阅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网络阅读培养与传统阅读方法的异同点和结合点。 培养学生网络阅读对信息技术教学以及信息整合的促进作用。 学生良好网络阅读行为习惯的强化方式。 与学生网络阅读教育相关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 学生在网络面前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5、因此学校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络资源优势,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和网络整合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阅读教育,科学引导与合理监督并举,逐步建立起学生的网络阅读行为定势,培养其正确的网络阅读意识和网络行为准则,以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课题的中心任务是发挥学校的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在学校的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网络阅读素养。注意引导与监督并重、在学习过程中中强化青少年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提高网络阅读素养,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学生网络阅读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应该从小学到初中进行一贯制的网络阅读教育,我们准备发挥学校小学优势,在小学高年级实施网络阅读培养

6、计划。 第二,学校网络阅读教育不是孤立的,应该把学校网络阅读教育教育与学校常规的阅读学习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培养家长的网络意识和能力也是本课题的特色之一。 第三,学校有实施网络自主学习的条件和需要,在这种有目的、有监督、有竞争的环境下进行网络探究,更容易校正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网络阅读。课题组准备把本课题的实施和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科研任务结合实施。第四,学校信息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日益推广,让学校对学生网络使用的引导、技术监督等变得更为可能,学校绿色上网环境可以从技术上保证学生的网络阅读更加规范,学生之间的监督也能促使学生的

7、信息道德意志更加坚强。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基于优质教育理论优质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的教育。优质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建设面向21世纪的高质量的教育,是教育质量普遍提高,能够符合社会大多数受教育者需求的教育。优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改”是本课题研究重要依照标准,在课题实验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

8、展等。 基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理论 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网络阅读素养必须以现代教与学的各种理论为基础,如:人本理论、元认知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理论、学习条件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暗示教学理论等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已由单一的教学辅助方面发展到改变课堂教与学模式、加速课程改革和管理信息化等各个方面。因此,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力。六、研究方法 本实验以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共建共享、综合评价和在应用中反复修改完善的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统计法等。 学校课题组按照明确分

9、工和要求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定期集中进行研讨交流活动,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经常采用调查法、观察法和统计法来量化学生的道德水平,并反馈到实验方案中,不断调整学生的网络阅读行为。七、课题实验进度计划安排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一)、申报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并根据课题任务的要求修订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参加实验的开题和培训活动。(二)、初步实施阶段(20010年3月-2010年9月)根据相关专家的指导,组织相关培训,根据调整后的研究计划和方案,逐步实施课题实验,并参加课题组的交流、研讨活动;参加课题组的优秀课例、优秀

10、论文、优秀教学资源评选活动;完成相关的资料积累,制定较为完善的学生网络阅读培养计划和考核办法。(三)、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结合相关专家的指导,全面实施课题实验计划,并参加相关课题的交流、研讨活动;积极和专家组沟通联系,全面完成实验任务,完成原始资料的积累和加工任务,并通过科学方法加工数据,得出结论。(四)、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5月)根据课题任务的要求对本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材料的整理、检测,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汇编研究成果,参加行鉴定验收。八、课题组成员分工表姓 名项目中的分工王继会课

11、题规划与申报,课题组成员分工安排,课题实施计划与安排落实,实验课安排,数据采集与分析加工,实验报告的撰写,师生培训工作。张西敏信息技术教学、网络资源设计工作郑本照学生网络阅读和网络行为检测分析校正工作。徐传强网络整合教学、学生网络行为检测和校正工作。邵慧敏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环境支持工作九、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集十、研究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课题组准备按照如下步骤扎实开展各项实验工作:1、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汶上县教育局的管理要求,反复对课题进行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完成申报任务。并积极听取专家

12、的建议,不断修改完善。2、积极查阅相关的资料,借鉴其他相关课题组的做法,制定完善的学生网络阅读水平的考核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修正,为课题组的量化实验数据打下基础。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及时向相关专家请教。3、在课题实验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法,科学严谨的采集原始数据,对实验班和对比班教师和学生实行严格保密,防治人为因素干扰实验数据的采集。4、学校保证对课题组的时间、人员和资金的一切支持。5、在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网络自主探究学习、学校德育工作等正常工作中积极渗透实验内容,认真观察、积极反思,得出规律性的成果。数据处理科学规范化,原始材料积累经常化,保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将课题组的研究资料和成果不断在实验和教学实践中验证和推广,争取让科研成果发挥最大效益。汶上县康驿镇三十里铺小学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网络阅读课题组2010年5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