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39571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课 题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战国七雄、合纵与连横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同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教学重点商鞅变法教学难点商鞅变法教学方法讨论、练习、启发

2、教学手段课件、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同学们从短片中看到了什么?发生在什么时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二、讲授新课战国七雄1、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31-32页,思考问题: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教师简单介绍“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有何特点?有哪些著名战争?3、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小结:战国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为了不被兼并,每个国家都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怎样才能富强?变法!1、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学

3、生说出战国七雄,并能看图说出各自的位置。2、学生回答: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3、反对战争,希望战争结束;和平统一,过安定的生活。商鞅变法1、 通过铁器牛耕的图片,讲述变法的原因.2、师:通过“徙木立信”的故事介绍“商鞅”其人。3、要求学生阅读课文33页,齐读商鞅变法的内容。由学生变法的历史作用。4、提出问题:商鞅变法为何能取得成功?小结: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兴修水利。引出下一节: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生:小组讨论。并由组长汇报讨论结果。2、生:能理解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3、学生能说出其中一、二即可。4、顺应时代潮流;地处西陲,国家

4、落后,改革决心大,秦孝公支持;商鞅个人品质和措施得力。学生能说出一、二即可。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 师:出示都江堰示图2、 学生默读本部分,并知晓: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年代、主持人;工程的建造原理及其作用。3、 播放都江堰的工作原理能通过看图与课文内容结合进行理解。课堂小结战国时期,七雄之间相互攻伐,地处西部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课后活动第2题。第1题,能学生课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以便加深对成语典故的理解。小组讨论并回答。板 书 设 计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的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特点:评价:破坏性;客观作用二、商鞅变法1、背景2、内容:行县制,废世袭特权,编户籍,明法度;废井田,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3、意义:秦国国力大增,封建制度建立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建造及特点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科学利用高山与平原交界处的地势与河道2、都江堰的结构3、都江堰的作用与影响教 学 反 思通过学生讨论商鞅变法的内容,发现了学生的潜力,学生分析的非常到位见解独特,充分显示出了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师生关系.此外,在讲述战争的时候,学生讲解全面,互相补充,积极参与到课堂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