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9392340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一、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三、治疗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并紫外线照射消毒,并有记录 。 四、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二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换大消毒二次(每周一、四),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时,应无菌保持24小时有效。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带制;用后针头、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六、体温表应在75酒精中浸泡后

2、冲洗甩干备用。 七、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有定期更换、消毒制度,并注明日期。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一、新入院病人(除急、重病人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剪指甲、更换衣服等)。 二、传染病人不准和普通病人住在一个病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三、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出院、转院、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对其所用的物品必须消毒处理,不经消毒不准带出,更不能给他人使用。对其所用的被服、衣服等出院时用化学消毒剂溶液浸泡二小时后,再行清洗。 四、凡遇有厌氧菌,

3、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用化学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高压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消毒一次。 五、病人用的被服要定期清洗,有污染严重的要随时拆洗,被褥服装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每出院一个病人要更换一次。 六、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七、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周进行空气消毒1次。 八、大小便器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每用一次,消毒一次。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二、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如手术间有限,

4、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三、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四、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五、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要求。 六、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丝线、 刀片、剪等应高压蒸汽消毒。七、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八、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两次(周一、四),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九、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

5、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十、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戴口罩。 二、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包括皮试),用后放入消毒液浸泡。一次性用品用后必须浸泡在广谱消毒液中,消毒后送供应室处理。三、室内应有洗手设备及消毒药液,每注射一人应洗手一次。医务人员的手要经常消毒,每月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超过10个cfu/cm2 。 四、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二次,并紫外线照射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总数

6、不超过500个/m2 。 五、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六、消毒镊子及窗口应配套使用,每周更换消毒及容器二次。七、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八、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应灭菌保持24小时有效。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一、分娩室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每周大扫除,室内空气、家具、用品彻底消毒,对空气、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及消毒液每月作细菌监测。 二、每日通风两次,循环风消毒机消毒一小时,有记录。 三、每日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擦拭全部用具,每班用浸有消毒液的拖把擦地面1-2次。 四、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 五、产床每次使用

7、后,应用消毒液抹洗,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六、接生用的臀垫,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非一次性的用后应用杀菌剂浸泡,刷洗凉干再用。 七、各类物品如体温表、剃毛刀、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规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八、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罐、器械盘冲洗用品,每周进行二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换消毒液。 九、接生后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应及时处理、更换、消毒。 十、浸泡消毒手术器械,应标明时间,一切无菌物品必须具有灭菌日期。 十一、产妇用卫生纸,必须高压消毒、灭菌,方可使用。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新生儿病房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小扫除,每周大扫除。清洁工作用湿式打扫,卫生工具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

8、区分别使用,应有醒目标志。室内不得有蚊、蝇、蚂蚁、蟑螂等。 二、正常新生儿室每日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为55%-66%之间。 三、每日用循环风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月环境监测。 四、新生儿被服、尿布等应高压消毒后使用,和其他新生儿所接触的物品,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 五、新生儿床套,每周更换二次,出院后更换被褥,全部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六、新生儿奶具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次哺奶前,应消毒小毛巾,产妇拭净乳头、双手。喂奶毛巾专用,每次均要洗涤,并煮沸消毒。 七、新生儿暖箱每周二次消毒,并更换水箱中水,蓝光器每日擦拭玻璃一次。 八、工作人

9、员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新生儿无交叉感染,不应有眼炎、脐炎、脓疮等。九、进入新生儿病房应衣帽整洁,戴口罩,更换拖鞋或穿鞋套,接触新生儿前应洗手或使用手消剂。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一、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无菌观念。二、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明确,不交叉、不逆行,工作区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三、灭菌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后重新灭菌。四、特殊污染的物品、器械应有标志,并做特殊处理。五、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洁消毒,分区存放。六、室内每日湿式清扫

10、,每月做空气培养。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保存在无菌橱内。八、工作人员手及物体表面每月做一次细菌培养。九、严格掌握消毒规程及监测制度。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并做好纪录;生物监测每周一次,合格后方可使用。内镜检查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内镜室应设检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洗涤消毒区应设置专用的洗涤水槽清洗内窥镜及其附件。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三、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或灭菌、使用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四、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

11、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及其附件、必须灭菌,操作应在手术室进行。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无菌处理。五、进行内窥镜诊治前需对病人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过筛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应进行抗一HCV等过筛检查。六、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用专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七、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份后进行消毒。八、内窥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消毒剂,如2戊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内窥镜、活检钳的灭菌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九、

12、HbsAg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十、肿瘤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常规清洗、消毒,再用毛刷洗,酒精消毒。十一、消毒后的内窥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十二、操作和清洗内窥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十三、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一、口腔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诊疗室和清洗消毒灭菌室单独设立。二、口腔科应配备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设备。设置有专用的器械清洗池,便于口腔器械的及时清洗;配备有压力蒸汽灭菌器,保证口腔器械的及时有效灭菌。三、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

13、对工作台面、诊椅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四、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搞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帽、配备护目镜、橡胶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更换时必须“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五、严格执行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和处理原则。六、棉球、敷料等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七、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规范收集。母婴同室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一、母婴室应设置在与产房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接触婴儿前后应洗

14、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二、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病人的引流液、体液、血液等液体标本应该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三、住院产妇建议使用一次性被褥、拖鞋,产妇哺乳前必须洗手、清洁奶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四、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五、严

15、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六、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温箱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七、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感染性强的疾病,如脓疱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时应及时隔离。八、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九、严格探视陪住制度。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母婴室应开窗通风,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十、每季度必须对母婴室空气、物表、消毒剂以及医护人员的手作一次微生物监测,并保存好检测记录,对不合格的以及接近限值的,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重新监测直到合格。十一、对有乙肝等传染病的病人,应实行隔离治疗,并在病历夹、床头卡上标明“乙型肝炎”等标志,所用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单独处理。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一、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防止交叉感染。二、对被污染的器皿和有可疑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处理标本应高压消毒处理。一次性用具按有关规定处理。三、菌种、毒种专人保管,有详细记录。四、采血室、微生物室、血库、艾滋病实验室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0.5h,并做好记录。五、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若清洁区和污染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