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389823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音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音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鼓乐铿锵教学设计高一年级 王亚敏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鉴赏感受民族音乐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了解民族打击乐的多种演奏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打击乐的浓厚学习兴趣。过程与方法:欣赏代表作品绛州鼓乐滚核桃,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探究把握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利用头、身、尾作品结构并进行创作。教学重点:1、打击乐器的种类及演奏技法。2、对乐曲滚核桃中头、身、尾演奏结构的探究,引导学生模拟创编袖珍版滚核桃。教学难点:掌握滚核桃乐曲结构特

2、点和节奏特点。探究运用节奏表现的多种形式进行创作。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实践法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鼓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进入主题观看水鼓舞中国龙,感受中国民间打击乐艺术魅力。“我们一起来探讨鼓的文化,一起来体味鼓的铿锵神韵!”出示课题鼓乐铿锵。(二)出示图片,了解世界各地鼓的种类及发展历史同学们,这是什么鼓?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土鼓、青铜鼓、击鼓说唱佣、架子鼓、印度鼓、非洲鼓、长鼓、手鼓)(三)学生讨论鼓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最早的鼓不是以乐器形式出现的,同学们思考一下,鼓有什么样的用途和作用呢?(狩猎、祭祀、政治活动、集体劳动、活跃

3、生活)(四)探究鼓各部位名称及音色特点出示道具鼓,让学生认识各部位的名称。教师用各部位演奏节奏,让学生感受各部位的音色特点。鼓面:强而有力、浑厚结实鼓边:力度其次,较生硬鼓槌:明亮、略带生硬鼓梆:清脆、通透鼓钉:金属音质、尖锐请同学们,用鼓的不同部位演奏本条节奏24XXXXOXXXXO(五)欣赏绛州鼓乐滚核桃,观察鼓乐表演中所用到的演奏技法,学生上台展示。1.双手敲击鼓面2.敲击鼓梆3.双手交替敲鼓面4.闷击5.双手交替敲击鼓槌6.刮击鼓梆(六)复听滚核桃根据乐曲的音乐情绪划分段落。探究各段音乐特点有何不同?分为头、身、尾三部分来组成表现手法就是运鼓梆,鼓棰,锣鼓,花敲等打击乐器!击鼓运用了磕

4、、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干打的击奏法丰富的表现了农民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头”为散板,引子特点,先合奏后10人轮奏鼓梆,表现“晒核桃”“身”以基本骨干节奏不断变化不断重复不断加速一直把乐曲推向高潮!42XXXXXXX XXXXXX“尾”跟头相似。(七)拓展与探究引导学生模拟创编袖珍版滚核桃1、“头”用跺脚展示,由弱慢强快,展现核桃随风滚动的场景2、“身”用手拍出下列工整节奏,展现晾晒核桃的场景。42XXXXXXX XXXXXX(注: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3.“尾”用跺脚展示,由快慢,由强弱。(八)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为民乐金蛇狂舞创编姑伴奏鼓乐要求:运用本节所学演奏技法创编节奏九)

5、深化与小结:希望这堂课上我们不仅了解的是铿锵的鼓乐,更是在了解一种文化。同学们在课下多关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世界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吧!教学反思1.课堂开始为了调动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安排了一段锣鼓音乐,并把前面学过的知识: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音色、力度、速度)结合进来,很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在欣赏民间器乐曲时,我并没有直接地把音乐所描绘的情景、表现的情绪以及知识性的概念、形式和盘托出地告诉学生们,而是先给出问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最后才讨论、总结。意想不到的是同学们都很踊跃,大胆回答,课堂气氛浓烈,而且问题回答得都很不错。3.课堂上运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把视、听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了。不足之处就是在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的活动中,由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还不是很理想。因此,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还需进一步地探究。总之,教完鼓乐铿锵这一课,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能够顺利地完成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