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 》教案 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教材分析 选择性必修学习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单元解读 古诗词诵读 学习提示 李白怀才不遇,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登高宴饮,借酒抒情,一泄其寂寞的愁怀,由此产生了《将进酒》这首诗诗中所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郁愤,传达出舍我其谁的自信;而“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等语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于穷愁之境中的狂放不羁黄河奔流入海的宏大空间,无疑也暗示了时光流逝;“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感叹,更使诗人的郁愤、失意之情具有了典型意义 诵读时,要细心体会诗人豪迈激昂的笔调,感受他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六、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接触过李白的诗,基本能把握作者诗的特点和风格,学习《将进酒》,学生要体验作者特定时期感情表达还需要深化 七、教学目标 让学生以“古诗词阅读五看”为主线,①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诗歌风格。
②对照注释翻译全文,知晓诗歌大意,品析诗歌语言③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表达艺术,感知作者情感 八、教学重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表达艺术,反复朗读,感知作者情感 九、学法指导 讲授式指导法、渗透式指导法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小时候就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大家知道出自谁的 讲授新课 带领学生回顾学习主线:古诗词鉴赏“五看” 一看整体,知体裁 二看题目,知题材 三看作者,知背景、风格 四看注释,知大意 五看内容,知情感 1.看整体,知体裁 学生活动1:让学生泛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体裁 教师总结: 将进酒:乐府旧题 本诗的体裁是乐府古体诗 2.看题目,知题材 学生活动2:让学生分析本诗题目,思考文章题材 教师总结: 本诗为——饮酒诗 3.看作者,知背景、风格 学生活动3: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知晓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总结: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夜宿山寺》《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多首 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编的《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记录为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 一般认为这是天宝(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间李白离开京城后,周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4.看注释,知大意 学生活动4:让学生对照注释细读,感知诗句含义 教师总结: 1.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2.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3.高堂:高大的厅堂一说指父母 4.青丝:黑发 5.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6.金樽: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7.会须:正当 8.岑夫子:岑勋 9.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10.将进酒:劝酒歌,属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 11.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12.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13.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14.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15.馔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16.不足贵:一作“何足贵” 17.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18.古来:一作“自古” 19.圣贤:一般指圣人贤士,又另指古时的酒名 20.惟:通“唯” 21.陈王:指曹植 22.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23.恣:纵情任意 24.谑:戏 25.主人:指宴请李白的人,元丹丘 26.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27.径须:干脆,只管 28.沽:买 29.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30.裘:皮衣 31.尔:你 32.销:同“消” 5.品内容,知情感 学生活动5:阅读诗句探究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分层概括诗句内容,并简要赏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教师总结:以上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腾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学生讨论回答:上两句表现李白什么性格特征? 教师总结:强烈的自信以及狂傲不羁的处世态度是李白极具个性的一面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才天生也,天授我才,必定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敢自许“天生我才”,放眼古今,恐怕惟李白一人而已这种狂傲不羁源自强烈的自信,而这种自信乃是大唐帝国的文化心理,是华夏子孙的民族性格李白对自己充满信心,丝毫也不怀疑,甚至于认为获得表现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是理所当然后的事,是天命所归。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学生讨论回答:上两句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总结:李白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尽管才高八斗却难以如愿上层官僚的排挤和打压使得他不得不远离政治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以喝酒来排遣内心的压抑和苦闷,暂时忘却政治人生的失败,在醉眼朦胧中纵声放歌,恢复本真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超脱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学生讨论回答:上两句历来为人所称赞,为什么? 教师总结: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那是李白自我安慰之言罢了他自比圣贤,志颇清高,既与俗人不能共舞,从古圣贤那里倒可觅得知音入世不得也不甘放弃,心中仍有期待;出世也难,求仙访道终成空,名山大川走遍也不能彻底脱离俗世。
李白在由入世到出世这条路上,可以说是“一步三回头”强烈的自我意识与浓厚的主观色彩使得李白对待出世和入世的态度具有两面性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学生讨论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陈王曹植? 教师总结:李白与曹植怀有相同的情感曹植被贬为王,又遭曹丕打压,终生郁郁不得志,空负一身才华李白将自己比之于曹植,感叹之余又想表现出洒脱,其情态可见凄凉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把你的儿子喊出来把这些东西都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学生讨论回答:上两句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总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已然大醉!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真是肝胆欲裂,写尽内心的痛楚和绝望诗篇落脚一个“愁”字,纵横捭阖之势,慷慨豪迈之气,倏然收归,把所有勃发之情都凝聚成“愁”了这是李白对自己一生追求的一次总结。
课堂小结: 本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李白的人生,可谓是悲剧的人生《将进酒》一诗,是其悲剧人生的写照 理解性默写 1.《将进酒》中诗人表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诗句是“ , ” 2.《将进酒》中诗人蔑视权贵、纵酒使欢的诗句是“ , ” 3.《将进酒》中“ , ”两句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既是诗人的豪情,又是诗人的愤慨之语 4.《将进酒》中诗人表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是“ , ” 明确 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