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作业.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38831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作业.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通论形成性核查作业答案作者:日期:2汉语通论形成性核查作业一、填空1、语言符号主要有两大特点:(1)任意性;(2)线性。2、汉语属于汉藏语系。3、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4、语言的三要素是指语音、词汇和语法。5、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1)字母表;(2)声母表;(3)韵母表;(4)声调符号;(5)隔音符号。6、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拟定宣告的记音符号,已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7、国际音标拥有以下特点:(1)精确性;(2)通用性;(3)合用性;(4)开放性。8、汉语传统音韵学依照有无介音或介音种类的不相同将韵母分为四类,称为“四呼”。详尽地说,“四呼”包括:(

2、1)张口呼;(2)齐齿呼;(3)合口呼;(4)撮口呼。9、一般话语音系统共有四个调类:(1)阴平;(2)阳平;(3)上声;(4)去声。10、从文字系统上看,可将文字分为三类:(1)音素文字;(2)音节文字;(3)语素文字。11、“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质上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12、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构造模式,即:(1)上下关系;(2)左右关系;(3)包围关系。二、简述现代汉语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1多元性的文化起源。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中原文化时期,夏朝和商朝的建立标志住华夏民族的形成。春秋至秦汉,汉语同周围民族语言密切交流、交融。长江文化中的楚、

3、越文化也影响了中原文化。秦始皇一致中国后,在民族交融中,文化也开始交融。2、拥有一致作用的汉字。秦始皇“书同文”政策,把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中心一致同来,汉字一致了全国的书面语,一致了古汉语和汉文化。汉字符号的表意性使其语素义长远坚固,使之记录的汉文化拥有了长远坚固的连续性,形成了高度发达坚固的汉字文化。汉字文化反过来促使汉民族自古以来在长远发展中一直保持坚固的连续性。3、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1)“四声”理论的建立。汉语声调“四声”理论的建立是受佛经转读的启示;(2)书面语口语化倾向。受梵文影响,自翻译佛经开始创立了白话语录文体,使书面语产生了口语化的倾向;(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扩大了汉

4、语的基本词和根词,充分了汉语的平常词汇,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构造方式,加速了汉语双音化的进度。4、社会混乱带来的人口迁徙。(1)汉民族交融了中国北部的异民族成员,这些融入的民族对现代汉语北方话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2)北方汉人数度大规模南下,带来了不相同时期不相同地区的北方方言,散落到南方的好多地区;(3)北方阿尔泰和南方古越语从外面融入了汉语,使汉语内部发生了很大的方言分化。三、现代汉语共有几大方言区?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个方言区?据中国方言地图集,可分为十大方言区。这些方言区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变化不大,但语音方面各有特点。( 1)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2)吴方言区,以上海话为

5、代表;( 3)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区,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6)闽北方言区,以福州话为代表;(7)闽南方言区,以厦门话为代表;(8)粤方言区,以广州话为代表;(9)晋方言区,以太原话为代表;(10)平话方言区。北京属于北方方言区。四、同英语及古代汉语对照,现代汉语各有哪些方面比较明显的特点?(一)同英语对照较,现代汉语有以下特点:1、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组成的音节多;(3)音节有声调。2、词汇方面:(1)词的构造有双音化的倾向;(2)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组成新词。3语法方面的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

6、义的主要手段;(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3)有丰富的量词。(二)同古汉语比较,现代汉语有以下特点:1、语音方面,古汉语有入声,现代汉语一般话没有;2、词汇方面,古汉语单音节占多数,现代汉语则是双音节占多数。这种转化表现在两个方面:(1)古代的单音节词被后起的双音节词取代;(2)大量的古代单音词变成现代汉语中的构词语素,用来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3、语法方面,(1)古代汉语量词不发达,数词能够直接修饰名词;(2)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比很多;(3)省略在古今汉语中都能见到,但在古汉语中更为常有;(4)古今汉语语序基本一致,略有不相同,表现在古汉语好多情况下宾语在动词从前。五

7、、同其他记音方法对照,汉语拼音方案主要有哪些优点?它的用途主要有哪些?1、优点:(1)符号数量少,只有26个字母;(2)采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有助于国际交流;(3)字母音素化,标写语音正确灵便。2、用途:(1)给汉字注音,帮助人们识读汉字,有助于语文授课,也有助于纠正读音,成为实行一般话的有力工具;(2)作为少许民族拟定文字的依照和基础;(3)字典注音,图书编目,译写我国人名、地名;(4)是现在信息化时代电脑输入信息的主要符号之一;(5)能够帮助外国人学汉语,促使国际文化交流。六、请写出每一个声母的发音条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j舌眼前不送气清塞擦音p双唇送气清塞音q舌眼前

8、送气清塞擦音m双唇浊鼻音x舌眼前清擦音f唇齿清擦音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d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sh舌尖后清擦音n舌尖中浊鼻音r舌尖后浊擦音l舌尖中浊边音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g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c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k舌面后送气清塞音s舌尖前清擦音h舌面后清擦音七、好多方言的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跟一般话语音有不相同之处,请简单概括一下你所使用的方言跟一般话语音的差别。(答案略)八、请解析以下汉字的音节构造(注明各音节的声母、韵头、韵腹、声调的调类和调值)音节声母韵头韵腹调类调值1摆biba上声2142,皇hunghua阳平353,卫wiue去声51

9、4,惘wngua上声2145,情qngqi阳平35九、举例说明一般话音节构造的特点p881、每个音节都有声调。2、一个一般话音节最多能够有4个音素,如“鸟nio、”最少能够只有一个元音音素,如“五w(u)。”3、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且有极强的凝聚力。每个音节最少有一个元音(韵腹),如“五w(u)。”最多能够有三个元音连续排列,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如“优yu(iou)。”4、韵母内部出现的地址及它们的组合关系有必然的规律。每个元音都能够充当韵腹;若是一个韵母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一般总是张口度较大、舌位较低的元音作韵腹。在韵头的地址上只能出现i、u、三个元音。能出现在韵尾地址上的元音只有

10、i或u。但同一个元音i也许u不会在同一个音节中既出现在韵头的地址又出现在韵尾的地址,它们在同一个音节中是互相排斥的。5、一个音节能够没有辅音,同时,辅音也不能够单独出现作音节。在有辅音的音节里,辅音的地址比较固定,也许在音节开头,作声母;也许在音节尾端,作韵尾,充当韵尾的两个辅音是n和ng。没有两个辅音连续排列的形式。6、音节拼写与音节解析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1)以i、u、开头的零声母音节的书写形式要用音头y、w,但解析音节时,y、w不需列出,由于这两个不是音素。(2)韵母iou、uei、uen与声母组成音节后的书写形式是iu、ui、un,但解析音节构造时还是要恢复成iou、uei、ue

11、n,中间的元音不省略。(3)和在音节里一般都省略上加符号,但解析音节时必定保留上加符号省得与u、e相混。如解析“学xu”时,韵头和韵尾就分别写成了和。(4)舌尖元音韵母-i、-i必定加短横,与单韵母i差别。十、一般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主要有哪些?p901、b、p、m能够和张口呼、齐齿呼以及合口呼中的单韵母呼韵母相拼。u相拼,不跟撮口2、f只能和张口呼以及合口呼中的单韵母u相拼。全部声母中,f能配合的韵母最少。3、d、t和n、l诚然发音部位相同,但是与韵母的配合稍有差别。跟张口呼、齐齿呼、合口呼的韵母相拼,不能够跟撮口呼的韵母相拼。但开、齐、合、撮四呼几乎都能相拼。d、t只能n、l跟4、j、q

12、、x能够跟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相拼,但不能够跟张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5、g、k、h、zh、ch、sh、r、z、c、s、与j、q、x正好相反,只能跟张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够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6、零声母能跟四呼中全部的韵母相拼。7、全部声母中,能和张口呼韵母的声母最多;能和撮口呼韵母相拼的声母最少;只有n、l和零声母能和全部四呼相拼。十一、同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对照,汉字拥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点?1、从书写形式上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2、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存在必然的理据。3、从汉字所记录的语音单位来看,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汉语的音节。4、从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上看,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5、从汉字自己来看,汉字数量多,字形构造复杂。6、从汉字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来看,汉字拥有必然的超时空性。十二、请写出以下汉字的随从式笔顺和笔画数。瓦(4画)横、竖钩、横折钩、点凹(5画)竖、横折横、竖、横折、横凸(5画)竖、横、竖、横折横折、横毋(4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