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38421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来宾市第七中学 李京荣 (一)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怎么样统一的。什么是开皇之治?开皇之治的主要内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削减地方的机构,改革选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作用。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隋炀帝是怎么样的一个暴君,隋朝是怎么样灭亡的。 2.能力培养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考“隋为什么成为一个短暂的王朝?”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隋炀帝在历史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提高辨证看问题和全面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

2、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至今值得我们骄傲。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 隋文帝的治国措施 本课难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三)课前准备 学生要先预习课文,然后在互联网上查 找关于大运河的资料,把它的图片找出来。 教师把有关隋文帝的图片和资料整理出来,以及多媒体和课件的。 (四)教学创新点 把隋文帝和隋炀帝进行比较。 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素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建立了隋朝,他是谁?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评价的标准。角色扮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

3、究欲望学习新课 1、隋朝统一南北 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 1)开皇之治 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

4、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 (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 第一学习小组的发言人上台给介绍他们所了解的 隋朝建立的时间、南北统一的时间。其他同学注意听讲解,注意捕捉有效信息并提出问题,第一小组同学合作解答问题。学生共同思考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收集有效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

5、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

6、 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 第二学习小组的发言人上台介绍 隋文帝的治国措施。其他同学注意听讲解,注意捕捉有效信息并提出问题,第二小组同学合作解答问题。学生共同思考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新课 (引入有关评价大运河的诗。学生朗读、教师释读) 例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3、暴君隋炀帝与隋朝的灭亡 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为什么“尽道隋亡为此河”? 隋炀帝曾经三次

7、巡游江都。(多媒体显示,教师可讲述,也可以利用媒体旁白,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1.605年8月,第一次从洛阳到江都。 随从大队嫔妃、歌舞乐队、侍从军士共近20万人。整个船队首尾相接,前后200多里,为船队拉纤的壮了就达8万多人,运河两岸还有大队骑兵护送。一路上鼓乐不息。船队所过州县,强令500里内居民贡献珍品美味。由于勒索品太多,每次起程前,要把许多食品倒入河里或埋到地里。船队如同蝗虫一般,所到之处,地方被吃尽搜空。 2.610年3月,二次到江都。 又下令开江南河,准备东游会稽(浙江绍兴)。611年2月从江都北上巡游涿郡,为对高丽的战争作准备。612年614年,隋炀帝三次进攻高丽。为转运军需,男

8、子征调完了,就征调妇女。有人为躲避繁重的徭役,把自己四肢弄成残废,称作“福手福足”。战争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带来无休止的兵役、徭役。 3.616年秋,第三次巡游江都。 当时已经是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抗隋炀帝暴政了。隋炀帝依然奢侈腐化,横征暴敛。当时有民谣说:“要抗兵、要抗选(选美女),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赃官杀个光。”618年隋炀帝的侍卫部队政变,在江都用巾带缢死隋炀帝。繁荣一时的隋朝灭亡了。 第三学习小组的同学上台介绍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学生根据发言人的讲解提出问题,第三小组同学合作解答问题。学生共同思考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第四学习小组发言人上台介绍大运河得以开通的原因。学

9、生根据发言人的讲解提出问题,第四小组同学合作解答。第五小组和 第六小组讨论课文第5页动动脑筋问题 学生思考并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收集有效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新课教师总结:一游江都反映出隋炀帝的奢华和腐朽,二游江都说明了隋炀帝急功近利,国家繁重的徭役、兵役,三游江都说明隋炀帝已是人心尽失,连他的部下都反对他。 (学生思考隋亡的原因,教师引导可以讨论国家的兴衰和巨大建筑工程的关系,和统治者的关系,民富和国富的关系,隋亡带给我们的启示等。) 巨大的建筑工程的修建是对国家发展有利,还是使国家走向危机,取决于统治者对工程的使用。开通大运河已经耗费了大

10、量的人力、物力,本应该修养生息,减轻徭役赋税。但是在隋炀帝的眼中大运河首先为他巡游享乐、发动对外战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提供了便利。通过巡游来显威风,巩固统治,为发动战争作准备。变本加厉的剥削,兵役、徭役更加繁重,结果隋朝被淹没在人民的反抗中。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在教师的指导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小结: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比

11、泰和隋之间的相同。) 参考答案:相同点: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皆因暴政而亡。第七小组的发言人上台介绍大运河的分段、中心、作用。学生根据发言人的讲解提出问题,第七小组同学合作解答。第八小组比较隋文帝和隋炀帝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小结1请同学们谈谈对本课学习的收获。教师可以细化问题为: 隋朝建立的时间,南北统一的时间 隋文帝励精图治的表现(措施)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分段、影响你和你的同伴在本次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2教师展示学习小组学习量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互评和自评。3教师展示学生学习自评反馈表,要求学生课后对本次学习活动做自我评价。学生对学习过程作反思和评价。学生根据评价量规展开小组间的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能力。通过总结和评价反馈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