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导游词15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38311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坛导游词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天坛导游词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天坛导游词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天坛导游词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天坛导游词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坛导游词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坛导游词15篇(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坛导游词(15篇) 作为一名静默奉献的导游,时常会须要打算好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天坛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坛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李。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闻,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漂亮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像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引,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我

2、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欣赏天坛的风景。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爱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18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最终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天坛到处有漂亮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天坛导游词2各位挚友,

3、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家简洁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特别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重肃穆,是一处特别志向的祭祀场所。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日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特地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特地祭天,从而形成了今日的格局及规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

4、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多数宝贵文物,犯下不行饶恕的罪行。最终一个在这里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的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书目。好!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天坛导游词3各位游客,你们好!今日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日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日

5、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闻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许多健身的人们。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途起先巡游。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留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立刻要起先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

6、最高层,大家会发觉,坛上全部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这些莫非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给予圜丘坛“崇高”之意。说完了神坛的奇异,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须要特殊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殊嘹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妙的愿望。现在咱们接着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这组建

7、筑不仅非常精致,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非常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微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楚地听到对方说话。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其次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巡游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即将走进祈谷坛了,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尖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

8、。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焚烧,送上天宫。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是祭祀时运输祭品的通道。今日的观光巡游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间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愿带给您的家人挚友。天坛导游词4天坛景区欢迎各位远道而来的挚友!你们好,我是导游小王,今日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天坛,并讲解导游词,很荣幸能和大家共度美妙的一天,希望大家好好感受这宏大的建筑带给我们的震撼。天坛,顾名思义,就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地方,它的面积是故宫的四倍。天坛的中轴线上有三组闻名

9、的建筑:圜丘坛、皇穹宇和祈年殿。我们今日的导游词主要就是讲解这三大建筑。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圜丘坛,其实它就是真正的“天坛”,皇帝于冬至在这里祭天。告知大家,圜丘坛隐藏着许多个数字“九”,大家视察一下它们在哪里好吗?是的,我们数一数每一组台阶,有没有发觉都是九级?这是设计师奇妙地把“九五之尊”融入里面了。好的各位挚友,现在参观的是皇穹宇。这是祭天大典之后存放诸神牌位的宫殿,就是诸神休息的地方了。这里最好玩的就是那三块回音石了,大家随我过来感受一下。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能听到一次回音,其次块石头能听到两次,第三块就能听到三次。大家可以站上来试一试,是不是很奇异?现在参观的就是祈年殿了,它是皇帝在

10、孟春祈雨的地方。整个大殿最让人叹为观止之处,就是它完全由木料卵合,没有用一根铁钉,只靠28根柱子支撑,这样的结构竟能历经风雨矗立不倒,也是一个奇迹了。一天的参观立刻就要结束了,挚友们,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可以来我这里取阅导游词。特别快乐能和大家相伴巡游天坛,祝大家在北京玩得快乐!天坛导游词5我们现在在天坛的昭亨门,也就是现在天坛的南大门。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

11、。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拓的。内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处实行,名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后,才实行天地分祭,从今这里特地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实行祈谷礼,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其次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国成立后,天

12、坛回到了真正值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我们从南门进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门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台,它叫作台。台上有长杆,叫望灯杆,该杆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杆长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所用特制,长四尺,粗一尺,并铸有凸龙花纺。燃点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可燃烧十二个小时,名为“蟠龙通宵宝蜡”。此刻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这是名副其实的天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实行。

13、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很多奇妙好玩的说法。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奇妙运用几何学原理设计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阔游人所赞美与称奇。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四周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其次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

14、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立祭坛呢?缘由是:一、据神话传闻,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祥瑞的数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这种设计规制,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超群的数学学问和计算才能,实在令人叹服。从南门进入圜丘坛,在内墙南隅有一座用绿琉璃砖砌成的燔炉,是祭天

15、时焚烧松柏木和祭祀后烧祝版、祝帛的地方,燔炉旁有一座瘗坎,祭典结束,把扬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在坎内,像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的意思。大家看在燔炉前排有8座燎炉,这些是专为祭天时焚烧松柏枝、松花、松塔等用的,在坛东、西门内还各有一对。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漂亮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现按原样陈设,并塑有清代祭天官员的蜡像。现在是我给大家介绍回音壁,它是指围括皇穹宇和东西配殿的高大的圆形围墙而言。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米,厚0.9米。假如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样相互对话,极其奇异好玩,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下面介绍的是迷人的圆心石回音,圜丘坛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心石,是游人最感爱好的又一奇异之处。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其次、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为什么呢?原来,这也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非常光滑平滑,声波传到四周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快速地被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