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381377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天的雨》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秋天的雨》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秋天的雨》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秋天的雨》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天的雨》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的雨》教案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 秋天的雨 一、概述 1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2这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质写秋天。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本课的的学习,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3 一共两课时。我所教的内容是第二课时。4 不仅要让学生感到秋天的美丽,更要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眼里的秋天。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评,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进而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秋天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难点 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运用语言。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读中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体验,但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再加上这篇课文的

3、意境优美,就取决了我们运用一些直观有效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所以,教学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语言。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我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使秋天更形象、具体,更生动,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品味,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我把秋天

4、的图景和秋日私语的乐曲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让孩子受到感染,从而展示自己收集来的秋的讯息。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雨落、听雨声,结合前段时间的秋雨绵绵引入课题,秋天的雨。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回忆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三、品读课文,理解体会(一)第二自然段(重点段落)1、听教师范读,谈感受。2、理解重点词句。3、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的比喻和拟人的句子。4、用什么概括本段的颜色?(五彩缤纷)5、内化运用语言文字。(二)学习三四自然段1、感悟第三小节。出示实物,看、闻、再说感受。读这一小节,抓住“勾住”感受秋天芬芳的气味。2、学习第四小节抽生读提问:课秋时节,哪些动物、植物在做过冬的准备?教师引读:做了哪些准备?师用童趣的小诗概括这段内容。四、全文升华1、回顾内容。提问:你是大自然的小精灵,想对秋雨说什么?2、情到深处,齐声朗读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3、提取每段开头一句话,合成小诗朗读。4、欣赏画面,进一步感受。秋天里,你想做些什么?板书设计11课秋天的雨钥匙颜色 (美丽)五彩缤纷气味 (丰收)香香甜甜声音 (欢乐)带来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