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案二例.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938011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伤发热案二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内伤发热案二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内伤发热案二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伤发热案二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伤发热案二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变法治疗发热二例 王业龙一 解阳气之郁以和营卫刘金仙,女,65岁,2011年4月5日初诊,近一年来,自觉双侧大腿外侧,似有火烘热,休作有时,尤以夜间为甚,有时候致彻夜不眠,伴烦躁,诊见面色白少光泽而兼黯滞,体瘦,二便如常,无颧红升火及夜间盗汗等现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细,前医作阴虚内热治,非但无效,反增热重,在城市医院经多项检查,无异常。转诊中医,辨为阳气内郁,营卫不和,以小剂桂枝汤消息之,果有效,再诊处以桂枝9克、白芍10克、黄芪9克、生姜5克、大枣5枚、白术9克、枳壳6克、柴胡6克、当归10克、5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服药后已不发热,效不更方,再拟柴胡8克、枳壳6克、甘草6克、

2、白芍9克、桂枝6克、黄芪9克、当归9克、白术9克、生姜5克、大枣5枚、5剂。药后未曾发热,再诊与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8克、生姜5克、大枣5枚,枳壳8、柴胡5剂,前后治疗半月,临床治愈。 按:本例发热,热在局部,似或成条状或成块状,非全身发热,且无阴虚现象,显系阳气内郁,营卫不和,先以小剂桂枝汤消息之,果然有效,再以桂枝方稍事出入,服十余剂病愈,缠绵年余之疾,豁然而失,病家甚喜之。方中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荣,黄芪益气,当归补血,生姜、大枣,甘草,用以调和中气,枳、芍、柴、甘疏肝解郁,调和肝脾,敛阴泄热,如是则阳郁散,营卫和而发热除。 二 益脾胃清气

3、而散郁热 储芙蓉,女,67岁,2012年3月2日初诊,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有10余年,双足关节及腕关节趾、指关节者已经出现畸形。生活不能自理,而近三年来出现数度发热,一发热就必须到县医院住院,出院后过不了多久又发热,发热了又去住院,如此往复两年来余。家中积蓄耗尽。今又发热,无钱再进医院,遂来我处求治中医。刻诊,面色苍白,骨瘦如柴,四肢关节畸形,自觉体内发热,用手触及皮肤又不显然。舌质淡白,少苔。脉细弱。久病内伤,气血被耗,脾胃之清气不升,郁而发热,用补中益气法进:党参10克、黄芪10克、陈皮10克、升麻8克、柴胡8克、当归10克、白芍9克、熟地9克、生地7克、甘草6克、知母8克、百合12克、乳没

4、5克、秦艽9克、鳖甲9克 二诊,进前方5 剂后,发热渐退,纳谷渐馨,再拟党参10克、黄芪10克、陈皮10克、升麻8克、柴胡6克、当归9克、白芍9克、熟地9克、生地6克、甘草6克、知母6克、百合9克、乳没7克、秦艽8克、鳖甲8克、太子参9克 三诊:前方前方的基础上加山茱萸15克、麦冬9克。 按:病者患类风湿十年余,气血消耗迨尽,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脾胃为气生化之源,今脾气亏虚,化源不足,非大补脾胃之中气而清气不能升,郁热难以散,故用补中益气法为主,兼及养血滋阴,脾气升,郁热退,阴液化,营卫和,发热可瘳。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李东垣认为“火与元气不两立”,故用甘温补气之药以治气虚身热内伤之火;病久血必虚,故用当归、白芍、熟地补血;久耗阴不足,知母、百合、鳖甲滋补阴液,使气血充,阴火降,而身热自除。三诊:前方前方的基础上加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山茱萸利九窍以救垂绝之阴。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全方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补中之剂得阴滋之药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益血之品益培,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益阴使内热自退。此阴阳平调,气血并治之法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