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主题单元概述.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377316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区位主题单元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业区位主题单元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业区位主题单元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业区位主题单元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业区位主题单元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区位主题单元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区位主题单元概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区位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 300-500 ) 农业区位是本部分内容的重点。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

2、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专题一:农业区位因素;通过调查,整理,应用材料分析。 专题二:农业地域类型;通过授导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教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 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

3、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对应课标内容标准: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活动建议: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主题单元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设计2、以某一农业地域类型为例,分析其形成、

4、特点。 专题一:农业区位因素( 1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农业地域类型( 1 课时) 专题一 农业区位因素 所需课时 1 课时 专题一概述 (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 农业活动是区域产业活动的第一个知识体系,目前的学生对于农业生产活动,比较陌生,因此要在收集、整理资料上下功夫。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活动学习的前提。 本专题计划安排 1 课时,结合调查或收集的农业活动的图像资料,认识什么是农业活动,农业活动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以及对农业活动的影响?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通过实例分析与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农业活

5、动的理性认识,能独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运用实例,说出农业区位因素。 2.结合农业活动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3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什么是农业活动? 2.农业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3.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 4.农业区位因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 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主题资源包 常规资源 学生收集到的所在地的农业相关图片、文字材料、视频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 其 他 相关教学资料学习活动设计 (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认

6、识农业活动 1、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 2、从事什么生产活动?特点? 活动二:归纳农业区位因素,并分析 1.提出问题:什么是区位?哪些因素影响农业区位?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上述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4. 课件展示: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乡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的,它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种带回国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 问题:说说我国“明前龙井

7、”在日本种不好的原因。 5、说明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6、课件展示: “以色列的智能农业”图片和材料 7、思考,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8、总结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重要 活动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学生分组活动:结合小组收集整理的材料,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展示成果,学生、教师进行评价、小结。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评价学生收集材料,应用材料的能力。 2、评价读图分析整理的能力。 3、评价对知识迁移,归纳的能力 专题二 农业地域类型 所需课时 1 课时 专题二概述 (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

8、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 专题计划安排一个课时,结合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分析某一农业地域类型。通过案例分析,与区域比较的方法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力求使学生能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实例分析某一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2.结合农业活动实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布。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 2.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3.混合农业的特点? 4.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 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主题资源包

9、 常规资源 学生收集到的所在地的农业相关图片、文字材料、视频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 其 他 相关教学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析 1.提出问题: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思考分析:为了加强理解,请同学们看一则实例。 课件展示:多媒体资料“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请同学们观看材料并展开讨论:该地区形成 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有哪些? 3. 看材料并分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小组互评或教师点评,作补充讲解。 活动二:世界农业生产类型 1、农业分类。给出集约型农业和粗放型农业资料,学生讨论分析什么集约型农业?分类?集约型农业与粗放型农业的不同? 2、课件展示:混合农业和种植园农业景观图和视频,从材料分析,这三种农业的生产对象, 特点,分布。学生间点评,纠错,老师总结。 3、习题巩固 4 、粮食作物有哪些?课件展示:教材图片。分组整理水稻种植业旱地农业的特点分布。展示 参考答案。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学生是否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表述,并找出有缺点? 2、学生在交流讨论时,能否把思维闪耀点记录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