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372926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熟读并背诵全文;品味简洁而蕴含丰富的语言。3.正确看待作者的社会理想。【教学重难点】1.积累词语,背诵课文。2.正确理解和看待作者的理想。【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常把理想中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地方称作什么?(板书: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千百年来它一直吸引着人们,具有如此长久的魅力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踏上快乐的桃源之旅吧!(板书标题、作者)(说明:导入应着力于激起思维矛盾,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1.学生朗读:请学生先按照自己的理解

2、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读给同桌听。2.指名朗读:评价读音、停顿。3.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弄懂文意,时间为10分钟。然后畅谈:桃源带给你怎样的世外感受?(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比如:奇、美、乐等。)三、探究桃源之奇故事确有传奇色彩,因此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仔细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描写让你产生奇的感受?1.自主探究。2.合作探究。3.交流展示。在学生展示中,教师相机点拨、纠正、穿插、强化重点词句的积累。(1)入源经过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人沿溪行而忘路之远近,何以不返棹而一直走下去?究竟是什么事物吸引了他?穿插词语积累:缘,沿着。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3、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千百株桃树夹岸,其中竟无一棵杂树,这是自然生成还是人工所为?穿插词语积累:鲜美,鲜艳美丽,是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则是口味好的意思。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的样子,这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异,感到奇怪,动词。欲,想要。穷,走完,动词。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洞口仅容一人通过,且深不可测,不知其中有何怪异,而渔人竟敢孤身而入,亦奇人也。穿插词语积累:舍,舍弃,丢掉。才,仅仅。豁然开朗,形容洞口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这个成语现在也用来比喻经过长期思索,突然明白了某个道理

4、;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2)桃源中人奇。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若为仙,何以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皆与常人无异;若为隐,何以凭一洞之隔便与尘世相去万里?穿插词语积累:悉,都。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怡然自乐,成语,高高兴兴,自得其乐。(3)桃源消失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渔人出洞后既已处处志之,何以再去找时竟茫然无所见?这样看来,此村似乎又不在人世间了!后来南阳刘子骥规往而未果,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

5、一个尾声:有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更浓了。穿插词语积累。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便扶向路、寻向所志。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志之;名词,标记-寻向所志。及:到了。诣:到。遂:终于。规:计划。寻:动词,寻找-寻向所志;副词,随即,不久-寻病终。津:渡口。无人问津的词语由此而来。第二课时一、感受桃源之美1.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桃源之奇,这节课我们来欣赏桃源之美。请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桃源外部美和内部美的句子,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口头描绘桃源的环境美。(外部美: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内部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6、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穿插词语积累。俨然:整齐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则是极像的意思。属:类。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交通:交错相通,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现代汉语中则是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2.桃源的美,不仅表现在环境,更表现在人们之间的关系上。请先认真读一读第三节,然后把它改写成一组具体生动的人物对话。先由同桌之间表演,然后指两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师生共评。穿插词句积累:(1)重点词。具,详尽。要,通邀,邀请。咸,都。妻子,妻子和儿女,是两个词,和现代汉语中妻子不同。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在现代汉语中则是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不必说,不要说,是两个词,在现

7、代汉语中则是表示条件的连词。延,请。语,y,告诉,对说。不足为外人道,不足,不值得,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如不足挂齿、不足为奇等。(2)省略句。根据上下文填出被省略的字:(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屏显)这是省略句子成分。在不妨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掉具体的指称,可以使行文简洁、流畅。这种省略不仅文言文中常见,在现代书面语和口语中也常见,只是在文言文中出现得更为频繁罢了。答案依次是: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渔人、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屏显)这一句改成人物对话后,有什么变化?原

8、句,作者巧妙剪裁,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陶渊明的语言明净如一泓清泉,没有一点杂质,真正做到了将可有可无的字句一概删去,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他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很值得探究和学习。二、对话采访先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进行以下活动,活动分两组进行:1.如果让你对桃源百姓说一段话,你会怎样说?2.如果让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对陶渊明进行采访,你会问哪些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先拟出采访提纲。(说明:活动一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与文中人物的直接对话,深化对桃源社会实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把课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9、活动二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深层次探究本文的写法。对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其他学生回答:你觉得陶渊明会怎样回答?譬如:-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我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连连的环境里,中年以后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我在桃花源诗中说的更具体,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正是原始农耕社会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和平生活的写照;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说的是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和

10、压迫的社会制度;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这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这或许就是吸引人们的原因。-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渔人的复寻而迷失?我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我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我在桃花源诗最后说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也仅仅是意愿而已,谁办得到呢?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也表达了我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三、总结深化陶渊

11、明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理想天国的生活画面: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没有重税;人人安居乐业,个个亲如家人;房舍整齐,环境优美。这实际上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心目中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的雏形。陶渊明本人对此是十分清醒的,在文章的末尾,在太守派人按渔人所说路线去找时,路途标志全部消失,桃花源最终亦不可求为结束,已清晰地点明,桃花源仅仅是一个空想虚幻的地方而已,它实际上并不存在。以此来交代文章的主旨,就更显示出其意义之深远。但如果我们联系起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作一个东西方思维发展的对比,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生活在公元4-5世纪的陶渊明,他提出的乌托邦的理想竟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12、理想的出现,早了近700年。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对比!四、课下作业1.比较探究:桃花源记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课下把二者加以比较,找出内容相对的语句。桃花源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注释:全句意思是秦王朝暴虐无道,造成战乱,贤人们都逃

13、离世间。嬴氏,指秦王朝。天纪,指合理的社会秩序。黄,夏黄公。绮,绮里季。秦末汉初时高士商山四皓中的两人。全句意思是桃源中的人就在此时也离开了世间。伊人,指桃源中人。云,语助词,无义。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初进山的路渐渐湮没。迹,足迹,代路。来径,来时的路,与往迹同指,但角度不同。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憩,休息。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靡,无。全句意思是按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游诣,游玩。纪历志,岁时的记载。这两句的意思是,桃源中人的奇异踪迹从秦末到晋已隐没了五百年,却被渔人在这一天发现了。五百年,约数。敞,开

14、放。神界,仙境。这句意思是桃源中的淳厚风俗跟浇薄的世风,二者本源不同。这句意思是,渔人离开不久,它又隐没了,指记中的遂迷,不复得路。游方士,游于方内的人,指世俗中人。这句的意思是,世俗中人不能测知尘世以外的事。尘嚣,指尘世。言,语助词,无义。契,契合,指志趣相合的人。)2.背诵课文。【资料宝藏】1桃源梦寻(湖南长沙桃花源旅游区)(一)记得还在读中学时,就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记中所描写的武陵渔人问津桃花源的故事,将幼年的我迷得如醉如痴。好几回我都梦见桃花源,每次醒来,眼前晃动的是一片粉红的烟雾,还有秦人古舍中俏丽的村姑、银须飘髯的老者。那时,我就想一定得去访访桃花源,机会终于来了。而且,我已四

15、次访过桃花源,每次都兴味盎然。桃花源对我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连我也感到惊讶,难道我的桃源梦还没有醒么?(二)桃花源的魅力首先在洞,正是这洞将两个世界隔开了,一为世外,一为世内。一为仙境,一为人间。那洞何在呢?前几次游桃花源,都把桃花山上水源亭对面岩壁上的那个小山洞当作文中说的小口了,那个地方的风景也很好,一口清潭,三面为石壁,青苔满布,一面为平地,建有一亭,即水源亭。潭水沿石壁飞泻而下,形成一瀑布,瀑面虽仄,但落差很大,自高空坠下,犹如一条银练。那洞可容一人出入,出洞后,为一水库,当年可能是一水池,水池周围,青山环列,林木蓊郁,静谧,幽深。神清气爽之际,我略感疑惑,陶渊明的文章明明说,出洞后,辖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此景不对呀!看洞口的石壁上镶嵌了碑铭,一块为洞口常春,系明代常德知府林应亮所题;一块为秦人古洞,系清代桃源知县余良栋所撰。查桃花源的史料,唐朝时狄中立的桃源观山界记云此洞:厥状如门,巨石屏蔽,灵迹犹存。可见在唐代就是一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