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设计四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937196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乞巧》教学设计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乞巧》教学设计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乞巧》教学设计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乞巧》教学设计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乞巧》教学设计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乞巧》教学设计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乞巧》教学设计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乞巧教学设计四乞巧教学设计钟村第二小学 范远胜教学目标:1 、 认识“乞、霄、”2 个生字。2 、 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课前准备:1 、 教学课件、古典音乐。2 、 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 诗呢?(学生诵读清明、元日、寒食、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2 、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3 、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 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 向别人请教。

2、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 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读出课题。 (学生读题) 看看这个“乞”字, 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 字中间少一横)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 读读课题。(学生读题)2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 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 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 指名读,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3 、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 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 呢?(“宵”字是

3、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 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 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 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4 、自由读,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 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五分钟够吗?开始吧! (学生讨论)5 、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6 、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碧霄”是什么样的呢?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问的好!古人云:敏而好学,(生: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1 、要理解乞巧 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

4、我国四大 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 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2 、(指诗第一行) 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 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 说)再来读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 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 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 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3 、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 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

5、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 多少啊?(学生自由回答)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 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得像粼粼闪光 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 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 们个个都羡慕,羡慕得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 你们羡慕吗?你们羡慕什么啊?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

6、。渐渐地便有了这样 一个节日乞巧节。4 、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 三、四行。(学生再次读)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交流 指名回答)5 、反馈。a 、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 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 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 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 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 (他们想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b 、她们穿了多少条呢? (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 (没 有)那是多少条?(很

7、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 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 (穿尽)c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 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 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指名读,齐读)四、体验升华,指导朗读。1 、诗人林杰写下 乞巧 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 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 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 合作读)2 、指导朗读3 、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 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 齐背)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 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 诗篇。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 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有兴趣的同学在 课后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总结: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复习了以往积累 的古诗,还学习了一首新诗,同时还诵读了很多很七夕有关 的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国 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 去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你们能 做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