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之巧:曲折与变化[3].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37176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叙事之巧:曲折与变化[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叙事之巧:曲折与变化[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叙事之巧:曲折与变化[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叙事之巧:曲折与变化[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叙事之巧:曲折与变化[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叙事之巧:曲折与变化[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叙事之巧:曲折与变化[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叙事之巧:曲折与变化 一波三折叙事件教学设想:初中教材的写作训练对如何叙事、如何安排材料、如何构思文章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而且年级目标的递进性很明显。根据教材的要求,训练学生写好一篇结构完整、构思奇妙、一波三折的记叙文是叙事类作文教学的目标和重点。再看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如何组织材料,如何构思一篇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生动的文章,是中考前作文升格训练的重点。怎样教学生写出一篇结构严谨,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文章?主要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叙事的技巧,例如“铺垫法”“抑扬法”“障碍法”“巧合法”“悬念法”“误会法”“矛盾法”等等。老师可以以名著里的典型篇章、情节为例,给学生提供可学的范例,例如智取生辰纲

2、,就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叙事的很好的范例,文章中十几处的景物描写,起到了为后文作铺垫、推波助澜的作用;又如“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这些名著里的典型情节,作者故意设置了障碍,使事情的结果得来不易,从而避免了叙事的平淡,吸引读者的兴趣。再如“风雪山神庙”,作者巧妙地设置了多处巧合,让事件处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曲折迷离,让读者手不释卷。名著本身就是学习写作的阵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学习名家的写法,引导学生把名著阅读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达到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提升的目的。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写作经验,大部分学生能写出一篇结构完整、要素齐全的记叙文,他们比

3、较注重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尽力做到开头点题,吸引读者;结尾抒情议论,深化主旨,呼应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但在对材料的处理、对结构的安排上,学生多是平铺直叙,不会去琢磨,更不会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叙事的技法,构思一篇情节曲折,打动人心的文章。从今次课前习作的反馈中,可见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往往写成流水账,纯属是凑字数;中上层生能做到思路清晰、详略得当,突出中心,可惜所写故事情节平淡无奇,叙述直来直去,甚少学生能把事件写得一波三折、曲折回旋、扣人心弦;有小部分优生尝试用了“环境渲染”“制造矛盾”“设置障碍”等技法,但因为过渡较为生硬、情节司空见惯,缺乏新意,所以效果就打了折扣。教材把名著导读纳进教学范畴,

4、许多经典情节迂回曲折、引人入胜,很适合用做学生的写作范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一波三折”的叙事件技法,运用技法重新构思自己的文章,最终达到恰当、灵活地运用写作技法,提升习作水平的目的。教学目标:1.以名著中的经典篇章(情节)为例,引导学生归纳“一波三折叙事件”的写作技法。2.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叙事技法,修改自己的作文,让作文结构更严谨、情节更曲折、中心更突出。教学重点:回顾名著经典篇章(情节),归纳叙事技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写作技法,修改作文初稿。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写作任务以广东省2017年的中考真题“原来, ”为例,辅导学生审题,并给学生三个选择,让他们参考以下三个拟好的题

5、目中,选一个进行课前写作训练(优秀学生可以自己拟题):(1)原来,这事并不简单(2)原来,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3)原来,我也很幸福写作要求:(1)力求内容具体,交代清楚所写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为了避免平铺直叙,尽量写出事件的波澜,可以选择以下叙事的技法:环境铺垫法、设置矛盾法、设置障碍法、设置巧合法、设置误会法、设置悬念法等。(3)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4)字数在600字以上,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规范,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选题依据:选择2017年广东中考真题作为学生课前写作训练的题目,一来,这个题目着重突出的是一个心

6、理产生转折变化的过程,由不知道到知道、由不明白到明白、由毫无感觉到感动满满,由此看来,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突出其中的“发现”和“改变”,才能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这样的习作恰好跟这节作文课的训练目标吻合。老师可以教给学生写记叙文的技法,设法让学生把“发现”和“改变”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达到“原来如此”的效果。二来课前习作便于老师了解上课班级学生的写作状况,便于堂上反馈,把课堂立足于以学定教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运用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作文的升格修改。2.教师对着评分细则批改作文,做好数据分析、评语反馈。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脂砚斋有语:“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

7、是死水。”同样道理,“文无波澜,便是劣文”,文章须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才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今天这节作文课,我们跟着名家学习如何“一波三折叙事件”,把我们自己的作文写活。二、看反馈 知不足(一)课前习作反馈作文等级评 分 标 准一类卷(5045分)德兴45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2结构严谨(能恰当运用叙事的技巧),注意照应,详略得当。3语言得体、流畅。二类卷(4440分)一鸣44 罗雪42 巧婷41艳华41 佩莲41 慧莹40 依琳40 淑怡40 傅灵40 康俊40 黄欢40 小英40 陈政40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2结构完整(情节有起伏),条理清楚。3语

8、言规范、通顺。三类卷(3930分)静恩39 豪清39 京延38 晓婷38 凯棋38 敏霞38 健富38 恩菘37 泽华37 芳莹37 颖怡37 林智聪36锦雄36 奕霖36 家翔36淑敏36 子恒35 璀杰35 林彬35 晓慧35 景乐35余华34 建华34 震南34世战34 陈昆33 梓锋33 扬烊32 扬诚30 佩榕30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2结构基本完整(叙事要素齐全,但情节平铺直叙)。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四类卷(2915分)金成28 钧程28 衍江28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五类卷(140分)1没有中心,空洞无

9、物,严重离题。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加分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4富有个性。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扣分1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最多扣3分。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5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二)分析小结中心、材料、结构是写作的三大关注点。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如何让文章“有血有肉有骨架”,具体生动又触动评卷老师的心弦?那就需要

10、匠心独运,在结构上巧妙构思了,让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正是今天的作文升格课的目标。下面,我们来看看名家是如何“一波三折叙事件”的。三、读名家作品 学写作技法范例(一):智取生辰纲(出自水浒传)1.师引入: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都对智取生辰纲的这一章回难以忘怀,其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个章回,你从中发现了哪些写作(叙事)的技法?2.课堂预设:学生也许会归纳以下几种叙事的技法(1)双线并进法 (2)制造矛盾法 (3)环境推进法3.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制造矛盾法”和“环境推进法”(1)引导学生找出智取生辰纲的矛盾冲突:矛盾一: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生辰纲矛盾二:杨志与军

11、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2)引导学生归纳“矛盾冲突”在叙事中的作用:如果人物之间没有以上的矛盾冲突,还有后面的生辰纲被取这一情节吗?即使有,也是无病呻吟,没有可读性。只有抓住冲突点制造矛盾,事情才能一波三折向前发展。在平时的写作当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人物之间的矛盾、家庭内部的矛盾,让矛盾成为助推叙事的波澜。(3)板书小结:叙事技法一制造矛盾法(4)引导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12、白胜挑了一担酒桶走上冈来,边走边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5)引导学生归纳环境描写在叙事中的作用:以上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当时天气的酷热难耐,为下文军汉们忍不住买酒解渴、后来中计喝了蒙汗药,失了生辰纲这情节铺垫。如果没有这些环境描写的渲染,单纯叙事,故事的发展就显得干巴巴,所以环境描写可以推波助澜,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使从而深化文章的主旨。(6)板书小结:叙事技法二环境推进法范例(二):三借芭蕉扇(出自西游记)1.师引入:话说那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取经,途径火焰山,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火后,才能通过火焰山。借扇的过程容易吗?作者是怎么把“

13、借扇”这件事写的一波三折的呢?2.引导学生概括“三借芭蕉扇”情节一借:悟空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到四万五千里外(失败)二借: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失败)三借: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成功)3.引导学生归纳:作者为了把“借芭蕉扇”这一故事情节写的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就让主人公经历一个“失败,再失败,最后成功达到目的”的过程,这样的结构模式叫“障碍法”。4.板书小结:叙事技法三设置障碍法范例(三):三打白骨精1.师引入:话说唐僧四师徒行至白骨岭,那善于伪装的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

14、肉,三变欺骗唐僧,孙悟空火眼金睛,三次识破了白骨精的诡计,三次救了唐僧,却换来怎样的下场?2.引导学生概括“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一打:白骨精变成少女悟空识破就打白骨精扔下假尸逃走唐僧误以为悟空杀人念咒惩罚悟空(失败)(误会)二打:白骨精变成寻找女儿的老太婆悟空识破又打白骨精扔下假尸逃走唐僧又误以为悟空杀人念咒惩罚悟空,欲赶走悟空未果(失败)(误会)三打:白骨精变成寻找妻女的老翁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信了八戒谗言赶走悟空(成功)(误会)3.引导学生小结:“三打白骨精”这个情节除了运用“设置障碍”法外,还铺陈了三次误会。同学们试想一下,假如没有这三次误会,唐僧一开始就相信了悟空,甚至支持悟空打白骨精,事情会变成怎样?估计白骨精早就被打死了,这个情节就得改名字为“一打白骨精”了。所以,设置误会法也能使文章情节富有戏剧性,波澜起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4.板书小结:叙事技法四铺陈误会法范例(四):风雪山神庙(出自水浒传)1.师引入:话说高衙内调戏林冲的妻子,林冲被骗佩戴宝刀进入白虎堂后遭充军,高俅想斩草除根,派陆虞到沧州杀林冲。这才有了后来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的精彩情节。作者是怎样把这件事写的一波三折的呢?2.引导学生概括“风雪山神庙”情节巧合一:雪大,林冲出去买酒,草料场厅倒。巧合二:栖身山神庙,陆虞侯三人火烧草料场,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