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反思(4)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37102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反思(4)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反思(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反思(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反思(4) 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单一的师生间或师生间的课堂交流模式,形成师生间、生生间多方位交流、多边互动的三维结构;应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有效地采用主动和探索性的学习方法,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在实践层面,应该是“不封顶,保底”;对部分特殊学生(优秀或难学)要给予特殊政策;课堂应该是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仅

2、仅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很多东西老师教起来很难,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理解。只有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时,学习才是有效的。在一堂好的数学课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和规则的形成,揭示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地说,在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新知学习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识学习提供认知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合适概念的可用性;要启发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的基础,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要学习的新知识已经了解多少,从而确定学习新知识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怒”状态,创设学习新知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学习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