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通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370593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3课辅导训练无答案苏科版通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课 1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发生了变化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2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 )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3下列关于一些物理量的大小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正常的体温是45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8 dmC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4m/s D人的脉搏正常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5s4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列对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第5题图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

2、雪”是升华现象5下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图像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质不吸热B图像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C图像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D图像表示某种晶体的熔化过程6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固态氢熔点/-38.81064108315353410-259A金在温度为1064时一定会熔化成液态 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7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

3、验钞机 D夜视仪8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第8题图A图甲中,用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第9题图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 把一只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烧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如图所示,这是 (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C.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光的色散现象10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cm B10cm C15cm D20cm第1

4、1题图11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光束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凹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D甲、乙都为凸透镜12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则正确的是 ( )13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从 和 控制噪声。第14题图第13题图14.如图所示,吹笛子演奏时,发声的物体是

5、。改变手指按住笛子管孔的位置,发出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音色”)就不同,这样就能演奏乐曲。15. 为了缓解旱情,有时会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 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中水蒸气便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成雨点降落到地面。16护士帮病人打针前,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皮肤处进行消毒,病人会感到此处变凉爽,这一现象说明 。严冬,往结冰路面上撒盐可加快冰熔化,根据这个现象,请你猜想:其原因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 。17如下图甲所示的是体温计,它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乙图是体温计的横截

6、面示意图,由于水银柱很细,读数时应该从图中 (选填“a”、“b”或“c”)方向观看,才能有“放大镜”的效果,从而看清水银柱到达的示数。第17题图第19题图18投影到“银幕”上的画面,教室中各个方位的人都能看到,这是由于光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的缘故;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人眼视网膜的(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 透镜进行矫正。19如图所示,是CHR5型“和谐号”列车进南京站的情形。列车中的乘客看到窗外的建筑物向后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人站在距离列车窗户玻璃2m远的“安全线”外站台上,他从列车上的窗户玻璃中看到了“自己”,这是由于平面镜成像的缘故,人与他所成像的距

7、离是 m;若列车进站时的速度已经减小为1.8km/h,合 m/s,则人的像相对于站台上人的速度为 。20如下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下图(乙)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s。(甲)(乙)第20题图21阅读短文,解决文中提出的问题我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航天大国。2020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回收,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载人航天时代。2020年6月20日,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乘“神舟十号”飞船,在“天宫一号”完成太空授课,并通过视频通话

8、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如图甲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透镜实验。第21题图甲乙2020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在月面实现软着陆。接着利用“太阳能帆板”经过约9小时的充电准备,嫦娥三号上的玉兔号月球车于12月15日04时许和嫦娥三号分离,“走下嫦娥三号”,踏上月面。 12月15日晚,玉兔号月球车与嫦娥三号进行相互成像实验,如图乙是嫦娥三号拍摄的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的照片。(1)关于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字母)A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超声波B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 m/sC王亚平的家人听到她讲课声音就能知道是谁,是根据

9、音色来辨别的(2)玉兔号月球车利用“太阳能帆板”充电, “太阳能帆板”的作用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3)从王亚平做的水球透镜实验,可以看到她“倒立的像”,实质是凸透镜成的 像(填“实”或“虚”),它与嫦娥三号拍摄的玉兔号月球车照片的成像原理 (填“相同”或“不同”)。23(4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第23题图(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

10、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电铃声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选填或)。24(6分)小刚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装置如下图乙所示。(1)实验前,该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气温,如下图甲所示,此时室内气温是 。(2)请指出图乙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 。(3)小刚纠正操作错误

11、后,正确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时间t/min012345678温度t/909598100101101101101101 (4)从实验中得到的水的沸点是 。(5)根据图像,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 。25.(4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FEoAB平面镜 r N第25题图画表格处 i (1)让一束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角,观察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

1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表格。(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26(6分)如图是小刚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之外,还需要一件实验器材,它是 。(2)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3)实验时,教室的光线比较亮,为了更清楚地看清像的位置,有下列四块不同的玻璃板可供选择,应选 (选填序号字母)的玻璃板。A无色、厚度为2mm B无色、厚度5mmC茶色、厚度为2mm D茶色、厚度5mm。(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棋子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棋子的像A。小刚拿另一个相同的棋子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棋子B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 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记录的像A与物体A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连接对应的像点A和物点A,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平面镜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