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367900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 以周主任家的交通工具为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教学重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方法与学法设计】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图片展示:小长假时的高速公路师:同学们,你们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吗?汽车作为一种高档耐用品现如今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么我们消费的汽车是从哪里来呢?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知识-生产、劳动、经营的第四课第一框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我将以周主任家的交通工具为例。问题设置:同学们搜索一下自己身边的记忆,谈谈你自己观察记忆中的生活消费都有哪些变化?是什么导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丰富的产品从何而来?生:回答(略)二、讲授新课 第一框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问题设置:生产与消费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认为是先有生产还是消费?生:回答(略)(一)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板书)1、 生产决定消费(板书)

3、课件展示:古代皇后外出和主人出嫁那天问题:皇后和主任外出的工具不同主要原因是?生:回答(略)(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课件展示:主任爸爸花100元钱买的永久牌自行车和2012年主任首付8万,按揭3.8万买的小汽车问题:两者分别是什么交易方式的消费?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回答(略)(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课件展示:主任家交通工具的变化问题:主任家先生交通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略)(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课件展示:几款最新的高级轿车随着汽车生产的大发展,各种款式的新车不断上市,这是主任家儿子要给爸爸妈妈买的车,其实主任自己对此也很有想法!问题:是什么激发了人们越发强烈的购

4、车欲望?生:回答(略)(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归纳总结过渡: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要重视生产,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能否忽视消费呢?消费对生产有什么作用?我们把这种作用称为“反作用”。2、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课件展示: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买第一辆车起,周主任家花在汽车上的消费具体如下:1、2009年购买手动档斯柯达花费12.5万 2、2011年手动档换自动档花费2.5万3、2012年转手自动档斯柯达损失6万4、2012年按揭贷款铃木花费11.8万5、2014年购买安全座椅花费1059元6、每年汽车强制保险费用约4000元7、每年汽车保养、维修

5、等费用约1000元8、更换轮胎、零部件等年均费用约600元9、6年来车内坐垫套、车内挂件等花费1000元10、6年来汽油费、过路费约3万以上花费共计约27万,年均约4.5万。共同探究:如果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都像主任家这么消费,这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此环节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扮演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色,思考并回答问题)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思考1:如果你是汽车生产厂家,你最想看到的场景是?结论一: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汽车生产出来如果销售不出去,汽车的价值就无法得到实现。(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思考2:如

6、果将来你要买车,你会对你的新车有怎样的要求和期待?作为汽车生产厂家的你又将作何反应?结论二:由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比较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要求也会提高。包括它的性能、质量、速度、外光、安全性、舒适性等等,汽车生产厂家就要根据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进行调整、升级。(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思考3:作为汽车生产厂家的你有想过赚一些和汽车产业相关的钱吗?例举你所知道的因汽车而兴起的行业。结论三: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它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汽车维修、汽车美容等等。(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思考4:作为汽车消费者,你认为消费汽车

7、对于个人的有利影响是什么?结论四: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过渡: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消费也很重要。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我们一起归纳一下。课件展示:(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8、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过渡: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是否意味着生产结束了?生:回答(略)结论:没有生产,我们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3、 社会再生产过程(板书)课件展示:问题探究: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就无法生存和发展,那么我国的生产力善如何呢?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段材料。 根据Wardsauto(汽车世界)的分析,自1970年以来,全球汽车数量几乎每隔15年翻一番。美国是目前最大的汽车拥有国,其汽车注册量

9、达3.43亿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排第2。中国次之,汽车拥有量为7800万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排第115。日本的汽车拥有量为7400万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排第14。德国汽车保有量5100万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排第24。到2020年之前,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将从目前的“千人70辆(人均0.07辆)”,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即每65人拥有11辆车,人均0.17辆) 问题设置:1、Wardsauto的分析说明了什么?2、要想顺利实现2020年的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全球平均水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学生回答:略过渡:这些数据让我们震撼!在巨大成就面前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直面现实,要缩短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10、,要解决所有贫困人口问题,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二) 大力发展生产力(板书)1、 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1)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而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急需改善,人们生活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是一种矛盾,也是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最根本的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原因之一:是解决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通过那些画面,我们发现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之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我国的根本任务原因之三:是我国的根本任务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原因之四:是建设全面小康

11、社会的要求(2)意义:略2、怎么办(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过渡:要做好一件事,我们就必须全心全意去做,偏离方向,就不可能搞好。所以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就要牢牢把握当前的主要矛盾,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那具体来说该怎么做呢?结合生产力的三要素分析(2) 科技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科技(3)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深化改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好比鞋和脚的关系,鞋要适合脚,所以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具决定性因素(3) 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人才,人才强国。课件展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

12、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实现生产力大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途径。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生产力。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让学生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框题学习的是经济生活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的有关知识,涉及学生实际生活的知识较多,为此教学设计以周主任家的交通工具为例,用教师自己的真实事例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悟到经济生活并不遥远而是置身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从生活中的现象明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从而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本框较难理解的是以搞个促发展这一问题,由于涉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等经济学中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几乎闻所未闻,因而讲授解释这些概念时,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少数同学能够理解。这需要在下次课中作进一步的分析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