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招教育学重点概括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367762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招教育学重点概括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师公招教育学重点概括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师公招教育学重点概括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师公招教育学重点概括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师公招教育学重点概括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公招教育学重点概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招教育学重点概括(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 教育一词的来源:“教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 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人类产生以来就有、存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之中。) 狭义:学校教育。教育学就是研究的狭义的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即德育。 教育的三要点:一种实践活动,明确的目的性;个体社会化+社会个体化;动力性。3. 教育起源的四种理论: 教育的神话起源论最古老所有的宗教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界教育的基础是生存竞争的本能教育的主流是生物的冲动法国、利托而诺,英国、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根本错误: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遗传导致的人类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美国孟禄对生物起源学说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论社会起源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的中的作用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4. 原始教育特征: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阶级性;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5. 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学校名称:庠、序、校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国奴隶社会教育 斯巴达教育重视培养军人武士军事体

3、操教育欧洲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教育奴隶教育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僧侣教育内容七艺,其中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各科都贯穿神学欧洲封建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骑士七艺: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社会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人类最早的学校公元前2500年,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公元前1000多年,商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官吏、牧师、骑士。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等级性,浓厚的宗教性教育内容:道德文章,宗教经典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比

4、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方法严格的纪律约束+个人自学和修行6.近代社会(16th后)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建立契约型社会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体现在四点:A.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上宣扬自由、平等重视发展人的个性,追求教育的普及。B.个人主义,国家主义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C.重视劳动,劳动创造财富教育与劳动相结合D.重视知识与科学技术推动近代知识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与中世纪教会教育比较,近代西方教育:追求世俗化,回归现实;与古希腊教育比较,近代西方教育:重视现实,追求物质利益。7.20世纪后的教育:形成于20世纪50th末60th初,欧洲,法国人,保罗朗

5、格郎联合国教科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精辟论述了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印度,达夫终身教育与学校课程终身教育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包括学校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通过终身教育可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适应机能和革新机能。终身化1994,意大利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教育应该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降低辍学率,所有中青年脱离文盲。全民教育的主要内涵教育的民主化、普及化全民化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筹资方式,招生制度,管理模式,教学手段,评价标准。使受一定的教育成

6、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满足所有公民受教育的希望教育过程的民主化,尊重学生的个体性,教育的自主权,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民主化教育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要素1. 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由教育自身特殊性决定 从教育的结构来看,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构成。这三者相互构成了三对矛盾,其中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2.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相对独立性,时代性。 教育有两大职能: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 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

7、发展不平衡;3. 教育的基本要素 宏观六要素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 微观四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A. 教育者以教为职责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育活动的开展起领导作用,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具有自我提升能力的学习者。B. 受教育者以学为职责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主体性的体现学校存在的主体,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学校与教师评价的主体,教学任务完成的主体,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创造性、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制约着教师的教学。C. 教育内容基于一

8、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最佳的教育内容是目标性和对象性的统一教育内容内在地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活动传授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标。D. 教育手段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物质手段:教育的活动场所和设施,教育媒体,教育辅助手段精神手段:教育方法,教育途径。其中教育方法教育者的教法: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实践的方法;受教育者的学法:发现式,接受式。第三节 教育劳动的特点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对象复杂,过程复杂,能力的需要复杂,

9、内容复杂。2.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A.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们的活动并无固定的规范、程式、方法可以套用。B. 学生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对于教师来说,完全相同的条件是根本不存在的,绝对找不到的。C. 课堂教学需要艺术创造。对教材内容重新创造,口语化,是学生乐于接受,质疑问难,抓住问题关键。3.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学手段、思想品德、知识传递的示范性,教师个体劳动的隐蔽性。最普遍最经常的教学手段言传身教。孔子提出“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国、第斯多惠教师本人是学校里的重要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第四节 教育的研究对象及

10、基本问题1. 教育学起源于希腊语“pedagogue”教仆在我国有三种含义: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一种课程的名称;一种教材的名称。2. 广义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中的各种矛盾及其规律。 教育问题分为:教育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部问题,教育与其外部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外部问题。根据问题的大小还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的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分类与此相同。 狭义教育学: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普通教育学,即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来研究和阐述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涉及: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途径、内容、原则和方法、研究方法、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3. 教

11、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教育本质,揭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教育目的问题;教育制度问题;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学校管理问题。第五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 教育学的产生2. 教育学的发展:萌芽时期,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时期,繁荣时期。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在欧洲从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前(公元16世纪);在我国从春秋战国(公元前6世纪)清朝末年(公元19世纪)。 孔子“仁即爱人”春秋末期师祖,万世师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

12、欲达而达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以身作则”“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国先秦时期的学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欧洲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儿童教育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方法的书。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时期(成为独立学科)没有摆脱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大教学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本教育学,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有五个方面的影响:A. 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B. 强调了义务教

13、育的重要性。C. 提出了客观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D. 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E. 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德国,赫尔巴特教育科学之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作为相对独立学科的地位由此确定。我国代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批判理学家的人性论,批判旧学校为为科举的附庸、势力的场所,批评死读书主张学习对实际有用的礼乐兵农医,注重学习经史,研究经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王夫之提出学习包括学问思辨行。颜元“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繁荣时期(20世纪至今)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用自

14、然科学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代表人物:德国梅伊曼代表著作: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主要观点。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19世纪末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代表著作: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基本观点。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作: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教育思想;教学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成果代表人物:凯洛夫,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巴班斯基,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凯洛夫1939教育学第一本指导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理论著作。杨贤江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教育史ABC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第六节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意义:1.有利于树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