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936157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教案一、课前四问(一) 我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二) 我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时间分配】其中教师讲授不超过25分钟,学生活动及课堂练习反馈20分钟。(三)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其作用。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成完整答案。【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思考归纳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四)我怎么知道教学达到了我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我的要求?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表达交流情况,口

2、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流畅度及准确度,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解题思维的形成情况,并及时跟进练习,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2.通过课堂提问、合作交流、表达评判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形成答题思路,能流畅表述,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二、教学过程五环节(一)导入新课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君,但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这位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 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最终入选三幅画作,你们觉得哪幅符合“笔意俱全”的标准呢?为什么?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高妙

3、之一就在于善于留白,虚实结合。“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空白或未曾画出的部分,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能成功地运用“虚实相生”的技巧。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总结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品鉴运用的效果。先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二)温故知新,进入新课先让我们来回顾以前学过的四首诗词,诗词中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小组合作,一人朗读,其余同学画出实写与虚写的诗句,概括虚实的内容。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说说你们对诗歌中虚实的认识。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

4、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雨霖铃这首词是以眼前之景为实,以想象未来为虚。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也是以眼前之景为实,却以回忆历史内容为虚。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也是以眼前之景为实,以自己的梦境为虚。衬托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屈志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处“忆”指的是“想念”,作者本是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偏说兄弟如何思念自己。这首诗以己方为实,而以想象对方为虚。(三)思考归纳,知识小结:回顾后进行小结,诗歌中

5、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诗词里的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衬托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从对方进行设想,有人称之为对写法。未直言其情,而其情自见,表

6、达上委婉,感情却更深沉,更真挚动人,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作用:虚与实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思想情感。虚实结合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激发读者的想象,使诗歌中的形象更鲜明。(四)小试身手,练习迁移1、请分析出下列诗歌中的虚与实:越中览古唐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梦入关 唐 韦庄梦中乘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传:驿站的马车 莲峰:指华山,即渭南,是韦庄童年生活的地方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邯郸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1滨州联考)酒泉子 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手法,只需按图索骥即可。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a.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

8、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词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b.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3、链接高考分析考点,答题注意事项考查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出题模式:分析技巧型常见提问:请对诗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做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主要是: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当然这

9、几点不一定面面俱到,涉及到哪点说哪点就行)。【20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 宋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1)“隔”字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写茫茫江水、迷蒙江树阻隔了抒情主人公极目远眺的视线,实际上却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无法与远方亲人团聚的失望惆怅的心境。答案一: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

10、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答案二:(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2)答案一: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答案二: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

11、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答案三: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 宋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

12、: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参考答案】8.(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9.(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作品简析】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公元1045年(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来到滁州,对琅琊山上的佳丽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

13、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此诗开头两句描绘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结尾两句从溪水飘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以眼前所见(实写)推写未见之源头(虚写),虚实结合,有暗示美景更在山中幽深处之意。(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诗的最后两句采用“对写法”,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

14、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上增添新的白发。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首诗的一、二句叙事写景暗含惜别之情,三、四句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消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表现对方因思友而产生的愁绪又深又浓。这当然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但诗人不写自身而写对方,这就既开拓了新的意境,又使诗作含蓄曲折,意蕴深长,耐人寻味。三、板书设计 古代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诗词里的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词里的实: 2、已逝之景之境。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3、设想的未来之境。 4 、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