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言虚词复习.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361287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文言虚词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点文言虚词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点文言虚词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点文言虚词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点文言虚词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文言虚词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文言虚词复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文言虚词复习一、【之】1代词 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可代人、事、物,译为:“他(们)”、“它(们)”。例:A 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B 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C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第一人称(较少见),译为:“我”。例:A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B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种)、这样、这些”。例: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D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2助词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2、译为:“的”。例:A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B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A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B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逍遥游)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宾语前置标志,不译。例: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B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表明定语后置,不译。例: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B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音节助词,不译。 例:A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师说)3动词 作谓语(该义项为实词用法),译为:“到、往”。 例:A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 B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C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二、【为】1动词 作谓语(该义项为实词用法),翻译比较灵活,如: 做、作 例:A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治、治理 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担任、充当 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变为、变作 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 当作、作为 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以为、认为 例:此亡

4、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叫做、称为 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 是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为 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与 例: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演奏 例: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关于“以为”、“以为”:在古汉语中,“以为”一般是两个词,是“以之为”,即“把当作/做”的意思(也有例外)。现代汉语“以为”是一个词,即“认为”。以下可自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劝学)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2、介词 介绍

5、涉及的对象,译为:“替、给”。 例:A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B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原因 译为:“因为、因此”。 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 表目的 译为:“为了”。 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货殖列传序) 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为所”) 译为:“被”。 例:A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高祖本纪)B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C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D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对,向”。例: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3助词 句末语气

6、助词,表疑问。例:A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廉颇蔺相如列传)B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C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4连词 表假设(较少见) 译为:如、如果 例: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秦策)三、【焉】1、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例如:于是余又叹焉。(游褒禅山记)于是我对此有许多感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出现,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到来,积累善行善事形成高尚的品德,那么智慧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圣人的思想也会具备了。2、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例如:

7、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益处呢?焉有仁人在位,网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哪里有仁爱的国君在位却可以干出陷害老百姓的勾当?3、作疑问代词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况且将土石放置在什么地方?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什么)世俗既然和我的志向不合,我还要出去追求什么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如果不损害秦国,他将从何处得到土地?4、 作代词: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代老师)句读不知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倒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5、 作形容词词尾寺僧使小童持

8、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相当于“然”)寺里的和尚让一个小孩子拿把斧子在乱石之中选择了一两块敲打,也硿硿作响。6、 兼词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但是大国的情形很难捉摸,怕他们有埋伏在那里。青麻头伏焉。一只青麻头伏在那里。谢安未仕时亦居焉。谢安未做官时也居住在这里。四、 而 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蟹有六只脚两只钳子。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且)那孩子的老师,是教孩子读书并且学习标点断句的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并且)学习并且按时练习它,不是值得喜悦的吗?溪深而鱼肥。(并

9、且)河沟里的水深并且鱼大。(二)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 “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君子博览群书而且每天检点自己的言行。(三)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心方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我心里正害怕打算回去,就在这时有很响的声音从水面上传来。骊山北构而西折。(接着)(它从)骊山向北建筑,接着往西拐弯。日出而林霏开。(接着)太阳出来了,接着林中的雾气就散了。(四)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靛青是从蓼草里的取的,却比蓼蓝草的颜色更青。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但是)鸟儿们只知道生活在山林中的乐趣却

10、不知道人游山的乐趣。不敢言而敢怒。(却)(阿房宫赋)(这一切使得全国的老百姓)不敢说话表示反对,却在心里积聚着怨愤。(五) 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诸位如果有意抗敌,只要看着我的马头行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人如果说话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可以肯定的。(六)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我曾经整天的苦思冥想,但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我战战兢兢地起床。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把各种野味和山菜,错杂地摆在面前。 用作代词。只用着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

11、”;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父亲回家来,自然要跟你算帐的。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老妇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的母亲常在那里站着。”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五、何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什么呢?是要尊重大国的威望显示敝国的敬意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我曾经探索过古代

12、仁人的心情,他们或许有不同于前面两种情况的,这是为什么呢?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例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您(刘豫州)现在准备到哪儿去?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没有?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回头看看妻子的愁容哪里去了,(我)随用卷起了诗书欣喜若狂。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例如: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快乐呢?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这里早晚能听到什么呢?只有杜鹃的悲啼、猿猴的哀鸣。4、用作副词。用在句首或者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

13、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收起甲胄向曹操称臣去事奉他呢?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不是这样,我凭什么要和你过不去呢?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啊?5、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巾,何其衰也!(伶官传序)至于彼此对天发誓,割断头发,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裳,这种情景是多么的衰败凄惨啊。水何澹澹。(短歌行)水波多么起伏不定! 复音虚词“何如”“何以”。(一)“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樊哙说:“现在的情况

14、怎么样?”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现在你一个人来代替我,怎么回事?七、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就赦免了我。(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就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怕他撞坏了璧。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他们听说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这些都是说它可观赏的事。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他们)(秦国)使者往来东方,(我们郑国)可提供他们不时之需。(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以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为下曹从事。(赤壁之战)眼下我投降了曹操,曹操当会将我送回乡里,品评我的名位(委以官职),我还不至于失去做个小小的官儿。而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而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