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35620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 东 科 技 大 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新三矿矿井初步设计 系 部 名 称 资源与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安全工程08-1 学生姓名 XX 学 号 XXX 指 导 教 师 X X X 填表时间:2012年 3月 20 日填表说明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

2、设计(论文)一同存档。设计(论文)题目 新三矿矿井初步设计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其它 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大学四年期间对煤矿各项专业的学习,让我对煤矿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加上对采煤、安全、地质、测量、机电等煤矿相关专业的学习,使我能够初步掌握了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对煤矿生产有了整体概念。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实习,实践中让我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更深的理解和应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巩固和扩展所学的知识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个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个人对矿井设计的过程中,加深了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以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锻炼

3、和培养了自己工作能力,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对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为我们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第一章 采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第二章 井田境界和储量 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四章 井田开拓 包括井筒形式、数目及位置,开采水平的确定及采区划分、主要巷道的布置、矿井开拓及深部开拓方案、井底车场的形式及布置方式,巷道支护的方式。 第五章 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 包括采区煤层的特征、采煤方法及工作面长度的确定、采区巷道的支护方式及通风方式和采区主要硐室的布置。 第六章 采煤方法 包括确定采煤工艺方式、工作面布置图、工

4、作面循环图表的制定、以及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 第七章 建井工期及开采计划 第八章 矿井通风及安全 包括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的选择、矿井风量及风阻的计算、及防治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第九章 井下运输与提升 包括矿井运输系统的运输方式、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主副井提升设备选型。 第十章 矿井排水 包括排水泵房、水仓的设计、排水设备的选择计算 第十一章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从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采煤工艺的突破、对煤 矿机械制造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 ,提出了我国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趋势新

5、建矿井按照高产高效模式设计、施工;机械化成 为发展生产的主要手段;实现一井一面生产模式;推广应用高产、高效、安全的采 煤工 艺;通风系统实现自动监测监控;巷道支护锚杆化;辅助运输连续化。目前我国的煤矿矿井主要有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混合开拓等方式,多种不同的方案决定了矿井不同的施工设计方案。目前已形成多种方案并存,采区开采前进式的基本模式,以早出煤、快出煤,节约投资,尽早发挥矿井效益为原则的矿井设计与施工。综合开拓随着矿井随开拓延深、技术改造发展,其应用比重也成发展趋势,特别是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在深部开采、技术改造矿井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煤炭生产发展的要求,井田

6、开拓朝着生产集中化、矿井大型化、运输连续化、系统简单化方向发展,这将使煤矿的技术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巷道掘进工程量巨大,2006年仅国有重点掘进总进尺就达到7954.2km,其中综掘进尺2226.2km综掘机械程度达28.44,由此可见采掘机械化程度极不平衡。同时,这也向我们昭示了煤矿机械化发展的方向,重点在掘进机械化。掘进平行作业能大大提高开机率,充分发挥综掘机的作用,而我国主要是先掘进机掘进,后配套锚杆机支护,掘支不能平行作业,英国HL1300H型掘进机和日本三井池的MRH-S220型掘进机,均带有多台锚杆机,它既能割煤装运,又能进行锚杆支护作业,克服了连续采煤机和悬臂掘进机的很多缺点,

7、速度快、效率高、安全可靠,掘进和支护在同一台设备上进行。我国煤矿于1955年开始试用锚杆,1964年在试验平硐和少数矿井试验喷浆,喷射混凝土和锚喷支护。这是我国锚杆支护技术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以钢绳水泥砂浆锚杆为代表,锚杆没有托板,锚杆之间缺乏联系。到了8090年代,由于国家“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将锚杆支护定为软岩巷道支护的主攻方向之一,从而使锚杆支护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进入了以锚带网和锚梁网为代表的组合锚杆支护阶段。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阶段是锚杆支护的新阶段,其代表产品或结构主要有三种即桁架锚杆、水胀式锚杆和缝管式锚杆,这三类锚杆均具有良好的横向预应力和一定纵向预应力,其支护效果已经为国内外

8、矿山支护实践所证实支护理论。我国目前采掘设备的装备能力基本上能满足高产高效的需要。但设备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完善提高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大运量运输机、大吨位液压支架、重型掘进机等矿井高产高效设备配套工作,实现不同层次日产水平的综采、采掘配套技术。辅助运输连续化。适应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需要,根据我国煤矿普遍使用串车运输的现状,应大力推广单轨吊、卡轨车、齿轨车及无轨胶轮车等先进辅助设备。生产矿井要研究、改造全矿井或区域 性的辅助运输系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运输系统连续化,新建矿井或改扩建矿井,设计中要实现辅助运输系统连续化。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矿井的服务年限,工作制度,井筒的形

9、式,数目,位置。水平划分,采区形式及尺寸,开采顺序。采区车场形式、规格、尺寸,支护方式,采区形式、采区上(下)山的数目、位置及用途,采区区段的划分,采煤方法的选择,工作面长度的确定,采煤工作面设备的选择及回采工艺区段平巷的布置,采区车场及硐室,矿井总风量的计算与风量分配,通风设备的选择。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通过在新三矿的实习期间,能够对矿井的生产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安全系统等各个环节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矿井设计有一个总体概念。参考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同时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讲解构成我们设计思路。 方法:对矿井设计中重要环节(如井筒个数,位置,井底车场形式等)通过自己提二

10、到三个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安全上作比较,即方案比较法,选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的最优方案。五、 参考文献1 徐永圻.采矿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2 林在康、左秀峰、涂兴子.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3 张荣立、何国纬、李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4 戴绍城.高产高效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与装备.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5 东兆星、吴士良.井巷工程.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6 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及控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7 岑传鸿.采场顶板控制与检测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

11、版社,19988 蒋国安、吕家立.采矿工程英语.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9 李位民.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与工程实践.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10 综采设备管理手册编委会.综采设备管理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12 中国煤矿专用设备成套服务公司.采煤机械化成套设备参考手册.煤炭工业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13 刘吉昌.煤矿施工设计基础.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14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物资供应局.煤炭工业设备手册.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15 武同振、赵宏珠、吴国华.设备选型配套图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199316 林在康:风机装置性

12、能图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17 煤炭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煤炭科技名词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8 章玉华.技术经济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19 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20 杜计平、汪理会.煤矿特殊开采方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21 巷道断面图册.徐州: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200822 井筒断面图册.徐州: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200823 液压支架图册.徐州: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200824 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25 中国采煤方法图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3、,199026 综采技术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27 综采设备管理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1、第5周(3.15-4.1)开题第一章 采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第二章 井田境界和储量 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第68周(4.2-4.8)第四章 井田开拓3、第910周(4.9-5.9)第五章 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 5、第11周(5.10-5.16)第六章 采煤方法6、第12周(5.17-5.23)第七章 建井工期及开采计划7、第13周(5.24-5.31)第八章 矿井通风及安全 第九章 井下运输与提升 8、第1415周(6.31-6.3)第十章 矿井排水9、第16周(6.3-6.6),第十一章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10、第17周(6.7-6.10),毕业答辩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专家组评议 组长(签字):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