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的波长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34683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波的波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微波的波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微波的波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微波的波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微波的波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波的波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波的波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风整理DOC文档资料微波的波长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量子的能量为1 99l0 -25 19910-22j微波的性质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一、穿透性 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

2、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微波透入介质时,由于介质损耗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高,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加热中的热传导时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时,物料内外加热均匀一致。 二、选择性加热 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质损耗因数来决定。介质损耗因数大的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强,相反,介质损耗因数小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弱。由于各物质的损耗因数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就表现出选择性加热的特点。物质不同,产生的热效果也不同。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介电常数相对较小,其对

3、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因此,对于食品来说,含水量的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影响很大。 三、热惯性小 微波对介质材料是瞬时加热升温,能耗也很低。另一方面,微波的输出功率随时可调,介质温升可无惰性的随之改变,不存在“余热”现象,极有利于自动控制和连续化生产的需要。 微波的产生 微波能通常由直流电或50MHz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许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变换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腔速战速调管、微波三、四极管、行波管等。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

4、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微波的热效应 微波对生物体的热效应是指由微波引起的生物组织或系统受热而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影响热效应主要是生物体内有极分子在微波高频电场的作用下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体内离子在微波作用下振动也会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一般分子也会吸收微波能量后使热运动能量增加如果生物体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较少,它可借助自身的热调节系统通过血循环将吸收的微波能量(热量)散发至全身或体外如果微波功率很强,生物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多于生物体所能散发的能量,则引起该部位体温升高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将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使局部血管扩张,并通过热调节系统使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

5、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消散等微波的非热效应 微波的非热效应是指除热效应以外的其他效应,如电效应、磁效应及化学效应等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生物体内的一些分子将会产生变形和振动,使细胞膜功能受到影响,使细胞膜内外液体的电状况发生变化,引起生物作用的改变,进而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微波干扰生物电(如心电、脑电、肌电、神经传导电位、细胞活动膜电位等)的节律,会导致心脏活动、脑神经活动及内分泌活动等一系列障碍对微波的非热效应,人们还了解的不很多当生物体受强功率微波照射时,热效应是主要的(一般认为,功率密度在在10mWcm2者多产生微热效应且频率越高产生热效应的阈强度越低);长期的低功率密度(1 m Wcm2

6、 以下)微波辐射主要引起非热效应 微波加热的原理 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电波,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在快速变化的高频点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秀相互摩擦效应,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微波杀菌的机理 微波杀菌是利用了电磁场的热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微波对细菌的热效应是使蛋白质变化,使细菌失去营养,繁殖和生存的条件而死亡。微波对细菌的生物效应是微波电场改变细胞膜断面的电位分布,影响细胞膜周围电子和离子浓度,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能,细菌

7、因此营养不良,不能正常新陈代谢,细胞结构功能紊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死亡。此外,微波能使细菌正常生长和稳定遗传繁殖的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由若干氢键松弛,断裂和重组,从而诱发遗传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甚至断裂。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约在300300 000MHz(相应的波长为10001cm)在300MHz至300GHz之间它具有波动性、高频性、热特性和非热特性四大基本特性。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量子的能量为1 99l0 -25 19910-22j它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微波能够透射到生物组织内部使偶极分子和蛋白质的极性侧链以极

8、高的频率振荡,引起分子的电磁振荡等作用,增加分子的运动,导致热量的产生。微波还能够对氢键、疏水键和范德华产生作用,使其重新分配,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构象与活性。生物体的非热特性一 生物效应是微波的重要特性之一,它已成为医学、细胞学等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它也能为微波理疗或微波手术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人们对微波加热技术认识的深入,它已引起了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并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11 微波的特性 111 选择性加热 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质损耗因数来决定。介质损耗因数大的 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强,相反,介质损耗因数小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也 弱。由于各物质的损耗

9、因数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就表现出选择性加热的特点。 物质不同,产生的热效果也不同。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 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介电常 数相对较小,其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因此,对于食品来说,含水量 的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影响很大。 112 穿透性 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 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微波透入介质时,由于介质损耗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高, 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 加热中的热传导时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时, 物料内外加热均

10、匀一致。 113 热惯性小 微波对介质材料是瞬时加热升温,能耗也很低。另一方面,微波的输出功 率随时可调,介质温升可无惰性的随之改变,不存在“余热”现象,极有利于 自动控制和连续化生产的需要。 12 微波的生物效应机制 当微波作用于生物体时,在生物控制系统的作用和调节下,生物体必然要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以适应外界电磁环境条件的变化,因此也就必然产生某些生物效应微波的生物效应主要是由微波的热效应,其次是非热效应所引起的 12.1 微波的热效应 微波对生物体的热效应是指由微波引起的生物组织或系统受热而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影响热效应主要是生物体内有极分子在微波高频电场的作用下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体

11、内离子在微波作用下振动也会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一般分子也会吸收微波能量后使热运动能量增加如果生物体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较少,它可借助自身的热调节系统通过血循环将吸收的微波能量(热量)散发至全身或体外如果微波功率很强,生物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多于生物体所能散发的能量,则引起该部位体温升高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将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使局部血管扩张,并通过热调节系统使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消散等 12.1.1 微波的加热优点 微波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微波具有以下优点: (1)加热迅速,均匀。不需热传导过程,且具有自动热平稳性能,避免过热。 (2)加热质量高,营养破坏

12、少,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减少食物中维生素的破坏。 (3)安全卫生无污染,对食品的杀菌能力强.因为微波能是控制在金属制成的加热室内和波导管中工作,所以微波泄露被有效的抑制,没有放射线危害及有害气体排放,不产生余热和粉尘污染。既不污染食物,也不污染环境。微波杀菌除了热效应之外还有生物效应,许多病菌在微波加热不到100时就全部被杀死。 (4)节能高效。由于含有水分的物质极易直接吸收微波而发热,没有经过其他中间转换环节,因此除少量的传输损耗外几乎无其他损耗。比一般常规加热省电约30%-50%。 (5)具有快速解冻功能。在微波场中,冻结食品在从内到外同时吸收微波能量,使冻结食品整体发热,容

13、易形成整体均一的解冻,缩短解冻时间,迅速越过一50C - 0这个易发生蛋白质变性、食品变色变味的温度带,以保持食品的品质不致下降。 122 微波的非热效应 微波的非热效应是指除热效应以外的其他效应,如电效应、磁效应及化学效应等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生物体内的一些分子将会产生变形和振动,使细胞膜功能受到影响,使细胞膜内外液体的电状况发生变化,引起生物作用的改变,进而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微波干扰生物电(如心电、脑电、肌电、神经传导电位、细胞活动膜电位等)的节律,会导致心脏活动、脑神经活动及内分泌活动等一系列障碍对微波的非热效应,人们还了解的不很多当生物体受强功率微波照射时,热效应是主要的(一般认为

14、,功率密度在在10mWcm2者多产生微热效应且频率越高产生热效应的阈强度越低);长期的低功率密度(1 m Wcm2 以下)微波辐射主要引起非热效应 13 微波在农业科学上的应用 微波对许多发芽率低或发芽慢的农作物或林术种子都作了催芽试验, 以探索能否提高发芽率。种子含水量对处理效果有明显影响, 一般说来, 低含水率种子受加热处理的影响大, 也能忍受较高温度不致受损。微波具有显著热效应,而且有促进G0细胞进入增殖周期(CarpitaNC& Murray W.N;1976)。另外,胡燕月等(1996)胡萱日等(1995),分别比较研究了微波和热击处理水稻种子的生物学效应,在相同升温(45)下,结果

15、表明微波处理可极显著促进芽活力,热击处理则可以极显著促进根活力 。赖麟与冯鸿(1997)利用50W、200W和500W的微波照射白兰瓜种子,发现200W功率的微波处理可以极显著地提高其发芽率,同时也能显著地提高萌发话力。200w微波处理的种子从萌发24小时起,其淀粉酶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48小时期淀粉酶同工酶有新的酶带产生。说明这一功率的微波能有效地激话白兰瓜种子萌发期的淀粉酶,加速物质和能量的代谢,从而提高种子萌发活力。黄桂琴等(1999)利用105W微波辐射黄瓜种子10s、20s,结果发现提早长出真叶株高增加。处理种子的时闻为30s,促进种子早出苗但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株高被抑制,叶片数也减少当辐射剂量105W ,处理种子的时间分刷为85、10s、l4s,促进黄瓜幼苗的主根和侧根增长与脱氲酶活性增加,表明根活力增强杨俊红等(2003;2004)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微波处理对白菜种子萌发特性及其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前,萌发环境的含盐量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最大,而且含盐量和碱性的影响较显著;经微波处理后,萌发环境的含盐量和碱性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而且无显著性;优选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比对照组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