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豕尊的千古创意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338602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华豕尊的千古创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华豕尊的千古创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华豕尊的千古创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华豕尊的千古创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华豕尊的千古创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华豕尊的千古创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华豕尊的千古创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华豕尊的千古创意冶金技术的发明,是史前时代末期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它使人类社会由新石器时代跨入了一种全新的时代,这就是文明时代。人类的冶炼技术是从炼铜开始的,当发明了熔点低、硬度大的青铜冶炼技术后,终于修成正果,启动了前所未有的青铜器时代,发明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最早提出“青铜器时代”观念的中国科学院张光直院士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指出,夏商周三代为青铜器时代的鼎盛期,而后尚有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时期的湘中地区,自青铜锻造技术从中原传入后,青铜文化的发展亦是突飞猛进,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挖掘出土为数不少的青铜器,其中宁乡的四羊方尊和湘潭的豕尊已是蜚声中外。1938年春,宁乡县黄材镇,姜氏三兄

2、弟开荒种红薯时,发现了四羊方尊。作为宁乡最早出土的青铜器,宁乡青铜器群的代表作,四羊方尊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其独特之造型、工艺之精美,被史学家称之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世纪30年代以来,宁乡炭河里遗迹和周边邻近地区陆续出土了300余件商周青铜器中的上品,被考古界称为“宁乡青铜器群”,湘中地区藉此以“青铜器之乡”享誉中外。以来,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湖南考古研究所对该遗迹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经考证炭河里遗迹不仅是南方地区已知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中国范畴少有的西周城址之一,遗迹石碑面积约平方米。炭河里遗迹和炭河里文化的发现,弥补了湘中及湖南

3、地区历史的空白,也为解决久负盛名的湖南铜器群的来源和性质问题找到了至关重要的突破口,且连带解决了湘中及湖南地区青铜文明的形成问题。炭河里这一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在历经三千年风雨沧桑后,将建成为长沙炭河里国家遗迹公园,供世人探幽访古,领略与参悟南中国青铜文明中心的神韵绝响。称湘中地区为南中国青铜文明中心并非夸张其词。据记录,湖南迄今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型之美、纹饰之精,均居国内南方各省之冠。湘潭地区商代中期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近一种世纪以来,湘潭共出土商周青铜器数十件,多为窖藏。青铜器中有礼器、兵器、生活和生产用品。从青铜器的外形及纹饰来分析,大体可分为中原文化型、中原与地

4、方文化混合型、地方文化型。商代中期此前的器物多属中原文化型。其时,湘中地区尚无青铜冶炼技术,所有的青铜器如兵器、礼器、生活生产用品等,随着着中原统治者相继开疆南国、封土湘中,而由中原南征军士和商族携入。那些南征军士和商民们,最初十分艰难地将非常笨重的青铜器千里迢迢搬运到了湘中地区,她们中不乏掌握青铜制造技术的能工巧匠,一旦在湘潭安居后来,自会想到如何千方百计发明条件开设青铜器锻造坊。这里我们不妨估测一下,在当时的湘中地区要建起第一种青铜器锻造坊,难度究竟有多大?公元71年,唐朝大将高仙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发生一场战役,战败的唐朝士兵俘虏中有懂得造纸的工匠,造纸术便传入了西方,一方面在乌兹别克

5、境内建立第一种造纸作坊,794年巴格达浮现第二个造纸作坊,尔后传入到欧洲。在湘中建青铜器锻造坊比阿拉伯建造纸坊要早一两千年,难度无疑要大得多,但搬家湘潭的商族工匠们有的是时间准备,完全可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将建设青铜器锻造坊的抱负代代相传。只要看一看那些欧洲的教堂往往要花上一两个世纪才干建成竣工,用一种世纪的时间建成湘中首个青铜器锻造坊又有何不可?湘中地区本有制陶业的基本,本地又不乏铜矿、锡矿,只要假以时日练出铜和锡来,也就为青铜器锻造坊的成功开创奠定了最重要的原材料基本。至于开办青铜器锻造坊所需要的其他东西,本地能置办的就在本地置办,本地暂无法置办的便可回到中原去置办,只要本着有条件要上、没

6、有条件发明条件也要上的霸蛮精神,青铜器锻造坊必然能在湘中大地矗立起来。1981年注定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迎来鲁迅诞辰1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宋庆龄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邓小平初次提出“一国两制”;国外则有IB推出首部个人电脑,威尔士亲王与戴安娜举办世纪婚礼。也正是在这一年,在伟人故里湘潭,则是商代青铜器豕尊在原湘潭县九华乡桂花村船形山(现九华经济开发区)的骄然出土,重放光华。“金猪保水土,玉兔塞龙门。”豕尊在九华经济区这片热土发现,或许是偶尔之中的必然。这个豕尊产自哪个青铜器锻造坊虽难以考证,却不阻碍我们对创意及制造这一绝世佳品的先民工匠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敬意

7、,尽管我们不懂得她们姓甚名谁。豕尊俗称猪尊,是商代后期盛酒的容器。用猪作为器物形制,在既有的商代青铜器中独此一例,堪称青铜文化的千古创意。这一堪称青铜文化珍品的豕尊,高40厘米,长72厘米,重达20公斤。该猪形体高大厚重,两眼圆睁,两耳呈招风状,长嘴上翘微张,犬齿尖长,背上鬃毛竖起,四肢刚健,臀、腹滚圆,生殖器刻画仔细,活脱脱一头野性十足的公猪形象。细而观之,豕尊纹饰精美细腻,头部刻画兽面纹,躯体饰鳞纹,四肢饰长尾夔纹,背上有盖,上立一鸟。盖孔为椭圆型,腹空,实测容积为3升。九华豕尊与中原青铜器的庄严凝重和图案化倾向相比,更显形象生动、秀美清巧,富有鲜明的本土文化风格。像这种鸟兽合体造型的容器

8、,亦是前所未有,为湘中青铜器文化区所独创。豕尊有多次修复的痕迹,可见其当年使用之频繁。专家觉得,这一商代晚期的豕尊颇有写实风格,猪虽带有野性的雄风,但已属人工豢养的猪。湖南省将文化创意产业赫然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在全国尚属敢为人先之举。如果要研究湘潭的文化创意发展史,九华豕尊无疑可作为最早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创意杰作。乘成都航空公司的飞机,我们会看到太阳神鸟的金色图腾标记,到成都旅游,太阳神鸟的图案到处可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图案的设计者远非现代人,而是距今三千年的晚商或西周的某位设计大师。新世纪初,在成都市城西发现了金沙遗迹,这是一座商周时代古蜀王国的都邑,正是在这儿,发掘出精美

9、绝伦且现代感十足的太阳神鸟金箔,不久,该神鸟成了成都的标记。基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湘潭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来研究九华豕尊,确乎可收古为今用之效。国内是世界上最早把野猪驯化为家猪的国家之一。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在史前从事农耕的部落中,最重要的家畜是猪。中国新石器时代较早驯化的家畜是狗,而家猪驯化的年代也许与狗大体同步。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研究室李宁专家团队通过对古代猪和现代猪DNA样本的分析,确证中华民族驯化猪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发现国内在现代猪的来源、驯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否认了之前西方科学家觉得中国对现代猪遗传多样性没有奉献的见解。这一成果刊登在美

10、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目前已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欧洲等国家诸多猪的品种均有中国猪的血统,研究团队还将研究进一步探究中国猪对世界猪的奉献。诸如:中国猪的哪些品种对畜牧业有推动作用?中国为什么会从数千年前家猪的出口国,变成近代的输入国?在游牧民族的畜牧经济中,猪是难养的动物,它不像牛、羊、狗那样适合游牧迁徙,饲养难度大、成本高,那时候养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几近于目前的人们衣食无忧之后养宠物。当湘中档南方地区进入到定居农业后,饲养难度、成本随之减少,开始大量饲养。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材料看,殷商时期的养猪业相称发达,“陈豕于室,合家而祀”,猪是祭祀中的重要祭品,养猪业已经遍及各个家庭。猪跟中国人生活的有

11、关度极高,从“家”字的构造即可看出。什么是家?房子底下有“豕”(猪)才叫家。房子底下若无“豕”,也就不成其为“家”了。古代的医疗条件差,人口死亡率高,初民特别是女性,渴望对猪的崇拜能起到将其超常生殖能力转移给自身,故猪亦与女子有关联。九华豕尊的生殖器刻画仔细,便是这种猪生殖崇拜的重要体现。“家”字也就还隐含一层含义,一种家庭的女性若具有像母猪同样的繁育能力,这个家庭自会气愤勃勃。今湘潭民间犹有称女子为“猪婆子”之谑,亦是古代湘中地区猪生殖崇拜的流风余韵。据1986年版的中国猪品种志简介,中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地方猪种48个,根据猪种的外貌特性、分布状况、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关系

12、,以及互相间的亲缘限度,可分为华北型、华中型、江海型、华南型、西南型、高原型六大类地方猪种。华中型的代表猪种有华中两头乌猪、浙江金华猪、湖南宁乡猪、湖北监理猪、江西萍乡猪、大围子猪。金华火腿之因此名扬中外,一种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其原材料好,宁乡花猪肉价卖得高且颇受欢迎,也是由于宁乡猪名不虚传。作为长江中游地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优良猪种,华中两头乌猪的首席代表则是湘潭的沙子岭猪。因产于湘潭市砂子岭一带,故称砂子岭猪。其颜色特性是躯干、四肢为白色,头、颈、臀、尾为黑色,即“两头乌”。湘中地区素为鱼米之乡,产区多为沙壤土,四季青料和野草丰茂,为饲养优品猪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今观九华豕尊与砂子岭猪的外观

13、,确有几分神似,不难推断湘潭饲养家猪的历史至少已有三四千年。据百度百科简介,砂子岭猪肉品细嫩多汁,营养丰富,肉质中脂肪成分重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保健不无裨益。作为湖南四大名猪之一,砂子岭猪继列入国保级别家畜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又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几千年来,中国人偏爱猪肉,美食大国的形成与叹为观止的猪肉烹饪技艺密不可分;其中,便有着砂子岭猪的一份奉献与荣耀。出名经济学家厉无畏先生近年来提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引擎”。在猪产业领域,如何谋求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双轮”驱动,其他地方或许不太容易做到,但对于砂子岭猪产业化开发而言,由于坐拥湘潭豕尊这一全球独有的中华国宝,实行“双引擎”战略确乎是一条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发展捷径。民以食为天。砂子岭猪的产业化开发,除在保种选育、原种猪扩繁、优种猪养殖、肉品加工、品牌专卖、生物医药及生物饲料技术开发上通过外引内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外,若能高屋建瓴深掘并拓展湘潭豕尊的文化创意空间,将之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并大力彰显砂子岭猪产业的豕尊文化底蕴,让豕尊这一青铜文化的千古创意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与爱慕,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伟人故里,砂子岭猪产业将异军突起,获得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湘潭文化读本之三励志禅者撰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