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认知过程.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33730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认知过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四章认知过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四章认知过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四章认知过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四章认知过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认知过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认知过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认知过程一、导入:美丽心灵介绍1928年出生,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30岁的时候得精神分裂。大多数患者在年富力强的青年时期起病,以25岁左右为最多,也有不少在1540岁之间的少年和壮年时间起病,大多起病缓慢,少数呈急性或亚急性。 包括基因(遗传)、化学平衡失调、怀孕和分娩期间的并发症。精神分裂症在同一家族中多发,近亲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比没有近亲患者的更容易发病。1、思维障碍也称联想过程障碍,较轻病状时为思维散漫,病者讲话或写文章时,每句话文法结构尚通顺,但上下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连贯性,因而整段讲话或文章使人无法理解其中心内容。病状严重时加重思维破裂,不仅句与句之间无联系

2、,每个语句也不完整,好象语词的杂拌或语句的堆积,紊乱得支离破碎,好象一个文盲的人乱按打字机所打出来的文章。有的可表现为思维中断,与人谈话时突然停顿片刻,再接下讲时己转变了话题。此外还有思维涌现,即脑子内不由自主地冒出一连串毫无联系语句,有如泉水一般涌出,病者想压也压不住。2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病者在安 静时表现冷淡,对周围事物无兴趣,不关心,与亲人疏远,告知重大事件时无动于衷,喜欢一人独坐房中,甚至连吃饭也不与亲人一起吃。有时会出现兴奋激动或焦虑抑郁等反应,但大多与周围环境无联系而是受幻觉妄想所支配,有时其情感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为亲人开追悼会的时候他却站在一旁自笑。其情感也常

3、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笑嘻嘻的叙述她的悲惨遭遇。二、介绍认知过程认识过程:是人脑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形式,认知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心理过程。分自我认知过程和客观事物的认知。一、感觉感觉的概念及意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对光波、声波、气味、物体表面的光滑与粗糙的反映而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只有通过感觉,人们才能获得外界的各种信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在通过感觉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类加工信息的过程,就是从感觉开始的。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

4、信息。通过感觉,人们获得了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以及自身的状态。其次,感觉是保持信息平衡,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任何信息过载或信息不足都会破坏这些平衡,给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等人在1954年进行了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被试者被分别孤单地关闭与外界隔绝的暗室里,戴上隔离套,躺在舒适的床上百般无聊地昏睡或胡思乱想,吃喝也不用移动手脚。被试者在感觉被剥夺后,心理活动发生异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连贯,甚至产生了幻觉,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实验结束后,每个被试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实验表明,感觉对维持人的

5、正常生存和心理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再次,感觉是人类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如果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和其他较高级的较复杂的心理活动就无法进行。感觉的生理基础及种类1感觉的生理基础 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将感受到的不同形式刺激所含的能量转换成相应的神经冲动,后者沿一定的神经传入通路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由此可见,感觉的产生都是通过以上三个特定的部分共同活动而产生的。这三个部分称为感觉分析器。它们各部分的作用是:感受器或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并将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神经传入通路,把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大脑皮层

6、的特定部位(感觉中枢),将传入信息分析综合,产生特定的感觉。2感觉的分类:根据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两类:外部感觉,是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对外部信息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又可分为远距离感觉和近距离感觉。远距离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和嗅觉,它们由与机体有一定距离的刺激引起,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意义。其中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在人脑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中,至少有70来自视觉。近距离感觉由机体表面或邻近的刺激引起,包括味觉和皮肤觉。皮肤觉又可分为触觉、温度觉和痛觉。内部感觉,是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对机体内部信息的反映,如运动觉、位置平衡觉及各种内脏感觉等。感受性和感觉阈值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

7、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衡量指标是感觉阈限。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值。感受性与感觉阈值成反比,感觉阈值越低,感受性越高。对于同一性质的两个刺激,其强度的差异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人在感觉上加以分辨,这种刚刚能分辨的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称为感觉辨别阈。不同个体及同一个体的不同身心状态,其感受性是有差异的。年龄、功能状态、情绪、个人意向等因素对感受性都有明显影响。感受性随年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青年期达高峰,老年期感受性普遍下降。老年人对视、听、嗅、味的感觉越来越迟钝,但对痛的感觉有上升的趋势。机体处于疲劳状态时,感受性降低。人患病时,可能

8、变得对声、光、温度等非常敏感,甚至对自己内脏的活动及身体的姿势也非常敏感,直接影响到睡眠和情绪,所以,在病房管理中十分强调光线柔和,放轻谈话声和脚步声。医护人员对病人感受性的差异及变化应有正确认识并引起重视,在工作中尽量采取措施减少让病人感觉不适的刺激。感觉的特性1适应:是指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改变的现象。适应可表现感受性提高或降低。适应对于人适应环境变化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适应的快慢,感觉可分为快适应和慢适应两类。前者有皮肤触压觉和嗅觉等,后者有听觉、痛觉及体内的各种感觉。感觉适应的快与慢有不同的生理意义:快适应有利于机体再接受新的刺激,慢适应则有利于感受器对机体某些功能进行长期持续

9、监控,并根据其变化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2对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中的对比是很明显的。例如,把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显得暗些;若把这个小方块放在黑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明些(图21)。对比现象在味觉中也很明显,如吃过山楂再吃苹果,觉得苹果很甜;吃完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这是两种感觉在继时对比时所产生的影响。又如,当人咬紧牙关或紧握拳头时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感觉要轻一些,食物的温度及颜色可影响食物的味觉,照明会加强声音的强度,噪声下会更感疼痛等。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刺激引起感觉

10、的感受性,强刺激能降低其他刺激引起感觉的感受性。3联觉: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联觉有多种表现,最明显的是色觉与其他感觉的联系。色觉可以引起不同的温度觉,如红、橙、黄等颜色使人联想到太阳和火焰而产生温暖的感觉,因而称为暖色;蓝、青、绿等颜色使人联想到蓝天、大海、树木而产生清凉的感觉,被称之为冷色。色觉还对情绪和健康有影响,如黑色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红色给人以欢快热烈之感,蓝色则给人以静谧之感;红、橙等暖色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上升,而蓝、绿等冷色能使高烧患者体温有所下降。4后象: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在短暂的时间内仍不消失的现象。后象存在于各种感觉之中,但视觉中尤为突出。视觉后象有两种,

11、即正后象和负后象。后象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的叫正后象,相反的叫负后象。例如,在注视电灯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光亮形象位于黑色背景之上,这是正后象;随后可能出现灯的黑色形象位于明亮背景之上,这就是负后象。5发展与代偿:人的感受性不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暂时性的变化,而且能在个体实践活动和训练中获得提高与发展。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不同,人的各种感受性发展各不相同。由于职业的训练,可使某些人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明显高于般人。例如,专门制作黑色纺织品的工人能分辨出40多种深浅不同的黑色;有经验的医生能听出心脏的各种杂音等。丧失某种感觉能力的人,由于适应生活的需要,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和提高其他

12、健全的感觉来加以代偿。例如,盲人失去了视觉,其听觉和触觉可变得异常敏锐。可见,人的各种感觉能力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练习可有明显的提高。二、知觉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客观现实中的事物和人都有多种属性。物体有形态、大小、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等,当物体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里将物体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的关系和联系,将其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知觉。当我们看到红旗的红色时,是感觉,因为红色只是红旗的个别属性。当我们辨认出红旗时,就是知觉了。因为红旗本身包含了颜色、形状、大小、寓意等红旗的所有特征。通过知觉,人们才能对某一事物

13、形成一个完整的映像。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二者的相同点在于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都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对事物的反映都具有形象生动性和直接性。不同点在于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升华。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但知觉不仅取决于刺激物的特性,而且取决于人本身的特点如知觉经验,人格、情绪状态,需要和态度等。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 当事物的部分属性作用于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从而保持认识的完整性,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图22)。知觉的整体性

14、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性,也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与主观状态。知觉的整体性使人能够根据事物的个别属性迅速认识整个事物,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2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根据当前需要,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与周围背景区分开来,对其产生清晰的知觉映像,对周围背景只给予模糊的认识。这种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对象往往集中在新颖的、变化的、或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物上。但人的意识和以控制知觉对象与背景(图23)。知觉的选择性使人们的知觉既清晰准确,又完善丰富。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主动地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做出解释和理解,使其具有一定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15、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会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知觉。图24是一个不完整的图形,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作用,帮人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使人们把它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知觉的理解性可以使知觉更深刻、更精确,并能提高知觉的速度。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视知觉的恒常性最明显,如图25。恒常性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人们在不同条件下,仍能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反映事物,保证人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知觉,并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知觉的分类按知觉对象性质,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6、1空间知觉 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空间知觉有:形状知觉,指对物体平面形状的二维空间特性的知觉;大小知觉,指对物体大小特性的知觉;方位知觉,指物体空间位置和机体自身所处空间位置的知觉;深度知觉,指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远近的三维空间特性的知觉。2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时间知觉的信息线索主要来自自然界周期性的变化和人体自身生理、心理的节律性变化。时间知觉有:对时间的估量,如这门课学了一学期;对时间的分辨,如先过春天再过夏天;对时间的确认,如知道今天是10月14日;对时间的预测,如再过三天过元旦。人们对时间的估计与计时工具测出的时间往往不相符合。同一时间内,有人觉得“光阴似箭”,有人却觉得“度日如年”,这主要与个体当时的情绪、态度、身心状态及该时间从事的活动性质有关。3运动知觉: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