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331220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文化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多元文化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多元文化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多元文化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多元文化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元文化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文化教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代码:10052 学号:MZ13084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期论文论文题目:读多元文化教育有感学 期: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学生姓名:连 溪年 级:骨干一年级院系单位: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指导老师:吴明海课程名称:外国高等教育史任课教师:吴明海完成时间:2014年1月3日读多元文化教育有感最近这段时间,我读了郑金洲老师写的多元文化教育这本书。郑金洲老 师对教育一直在做深刻的研究,这本书所讲内容就是他对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成 果。在21世纪,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正在走向全球化,这种情况越来越深 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展开,包括教育等在内的诸多方面 都会或多或少呈现出全球化

2、的色彩。具有全球眼光,占有世界信息,具备国际视 野,已经成为做好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前提条件。“如何让中小学教师如同专 业研究者一样,真切地感受全球性的、国际化的教育理论,并且能在感受、理解 的基础上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进而亲身时间这些理论,转变教育教学 行为?”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郑金洲老师等人编写了一套“全球教育发展新路向” 丛书。丛书包括5册,分别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建构主义 教学、多元智能教学、案例教学。其中多元文化教育这本书呈现的就 是全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革背景下教育整体的新形态、新文化。首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整体结构。这本书一共包括八个章节,分别为:第 一章多元

3、文化时代中的教育、第二章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与目标、第三章教育中 的多元文化类型、第四章多元文化课程、第五章多元文化教学、第六章多元文化 教育中的教师、第七章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学生和第八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教育。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对这本书中内容的理解。1多元文化的由来“多元文化”这一术语,在西方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是在20世纪 50年代以后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刚开始“多元文化”仅关注宏观层面,即种族、 民族差异,后来逐渐进展到涵盖微观层面即价值规范等的差异,开始越来越多的 与“文化”自身的含义相对应。也就是说,多元文化指的是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 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4、随着对多元文化的重视,文化多元论作为 一种文化理论萌生,大体可分为古典的文化多元论和现代的文化多元论。前者要 求对不同文化基本持不干预的态度,要容忍、尊重不同的文化,并且要尽力维护 这些文化;后者在承认文化间相互独立的同时,要求基于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协作, 以便达成单一群体无法达到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群体间会增进相互的依赖性。 这便是多元文化的由来。2多元文化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冲击。首先促使教育日益多元 化,比如文化模式的多样使得教育上的模式越来越呈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其 次引发了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再次,弱化了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在当今社会, 多元文化建的共存以及文

5、化的自主、自律倾向日益明显,而且随着各文化群体的 成员主体意识的提升,要求尊重和学习不同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这教育的 文化整合功能。最后,多元文化推进教育变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它的定义即:多元文化 教育是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 同等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 的条件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待自身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得当方式及 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在对多元文化教育目的或目标的规定上,研究者存在着不 小的差异,大体为以下几类:1.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强调情感、 态度与

6、认知的结合。3.情调情感、态度、认知与技能的结合。4.情调个人素质与 社会效用的结合。归纳一下,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总体目的与具体目标。 总体目的可以从学生、社会和文化自身三方面归纳。具体目标可以从个人目标(包 括认知方面、情感方面、技能方面)、社会目标和文化目标三方面进行概括。多 元文化教育倡导者的一系列主张以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使得教育进一步尊重 文化差异,更能符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需要。但是围绕着多元文化教育的主张 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异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文化教育容易导致学 生基本能力的降低。2多元文化教育不但不会消除反而会加剧教育的分化与不平 等。3多元文化教育容易

7、导致虚无的价值中立主义。4.多元文化教育混淆了“优 异”的定义。5多元文化教育将民族、社会阶层、性别、年龄等广泛领域的群体 都包括在内,使得人们的注意力从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真正受害者那里转移 了。6多元文化教育未能触及“不平等”的原因。7多元文化教育根本无法消除 所存在的不平等。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批评,反映了不同理论流派的立场、态度,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元文化教育中应予以注意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当多多 关注多元文化教育中存在的显性的或者隐性的问题。当今社会下,一方面文化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另一方面教育又无 时无处不在程度不同的反映着这些多元文化,因此,考察教育中的多元文化类型 就成

8、了有效实施教育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划分多元文化类型的时候,我们可以 以由近及远为标准划分文化类型,奥尔波特按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的标准把教育 中的多元文化划分为:人类文化、种族文化、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城镇文化、 邻里文化、家庭文化。也可以以共享范围为标准划分文化类型,戈尔尼克等人首 先把教育中的文化类型划分为宏观文化与微观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具体说明了 微观文化所包含的类别。还可以以文化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为标准划分文化类型, 包括普遍文化、选择文化、特殊文化三种类型。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教育自身所反映出的复杂多样的文化类型,教育在 多元文化中承担着一定的角色。同化论认为社会中的各小族群的文化无

9、助于丰富 现有的文化,应把它们视为外来者,使具有少数族群背景的人们融入主流文化, 诱使他们放弃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接受主流文化的语言和行为。这种理论认 为,教育是将多元文化群体塑造于主流文化之中的必要手段,在教育上要做出制 度上的限制,迫使各不同群体的人们在行为上统一到主流文化中来。融合论把社 会看成是多个群体的综合,社会中现有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群体会接受外来多种 文化的人们,然后把他们纳入一个共同的或融合的文化之中,而外来文化的人们 则相应地需放弃其原有文化中的一些成分,以使自己更像是一个主流文化中人。 按照融合论的观点,教育应对所有的群体予以关注,它要将众多不同的文化汇总 在一起,形成一

10、种新的文化类型。多元论认为应把族群文化视为特殊的、单独的 成分,对这些文化要加以保存,而不是加以压迫、消灭和混合。如此看来,在多 元文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且对教育构成一定冲击的情况下,在教育 中多元文化格局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对教育所扮演的角色持一种“保守的多元论” 的观点是必要的。3多元文化课程在谈多元文化课程之前,我们首先看一下传统课程设计存在的文化缺陷,这 些缺陷包括主流文化中心倾向明显。一些研究者对“主流中心课程”提出了批 评,认为这种课程是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经验、文化、历史、观点等为中心设 置的课程,忽略了其他民族、种族、宗教等族群。这类呼声导致了一些少数民族 团体反对在教

11、材中出现诋毁他们的内容,要求教材要体现出他们的利益。性别 文化角色刻板。关于这一观点,有的研究者认为传统课程大多是“男性界定的课 程”,把男性的经验当做普遍可以类推于全人类的经验,排除了女性的传统、历 史、文化、价值和观点,这是男性支配的一种表现,应加以改变。书中提到20 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并研究这一问题。他们主要从人类学、 文化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选择教材样本,分析其中的故事性课 文及插图,检视男女角色出现的数量与质量,最后就性别差异的新都进行检验。 研究普遍表明:教材中男角色多于女角色,男女角色都根据男主女从、男主外女 主内的性别传统定性加以描述;教材内容

12、几乎不涉及性别平等问题。文化类型 严重失衡。以目前仍在被广泛使用的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课文的 文化内容为例,成人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生同伴群体文化所占比例偏少。其 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憾,例如反映沿海文化的比例过大,内陆文化的比例过小; 弱势群体文化很少受到关注。传统课程设计存在文化缺陷,我们应对多元文化课 程进行开发,其次学校教育的课程要尽可能反映各民族、群体的要求、历史和文 化;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仅限于考虑种族或民族的文化特征,还应把性别、社会阶 层以及其他文化群体的文化特性考虑进去。此外,多元文化还影响着教学的各个方面,它涉及到所有学科的教学方法和 计划,尤其在西方一些学者看

13、来,任何成功的、有效的教学,都应是多元文化的 教学。多元文化教学不应只是限于使个人接受所属或某一特定族群文化的态度和 行为,并逐渐将这种文化的画质与行为规范内化于自身心理的一部分,还应注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使学生们对自身文化及其他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把 握。这也正是多元文化教学的目标。尽管多元文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在不同文化 之间进行选择,形成批判性思考能力,但并不否认基础知识等教学的重要性,因 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与基础知识以及基本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多元文化的视角 也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国学者斯莱特等人曾提出七项有关的原则:要相 信不同文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要因学生的学习型式而异

14、。要注意运用多 样化的教学活动。对所有学生持有较高的期望水平。提倡合作思考。坚持 两性平等。注意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概念。在“教学要依不同的学习型式而教” 这一原则下,我举一个书中的例子来解释一下这一原则。有一个案例,名字叫“闷 葫芦”会说话了。讲的是一个老师刚刚当某班的班主任遇到的事情。这位老师初 见班上一个叫小李的学生,发现这个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总是默然以对,闷声不响, 就算在课上点名提问他的时候,他也一声不吭。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了他是一 个“闷葫芦”。班主任老师开始关注他,寻找问题的原因。经过了解,得知小李 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受到过老师要将他关进“小黑屋”的吓唬,使他幼小的心智受 到了摧残,

15、产生了心理障碍。班主任得知后刻意找机会叫上小李还有其他同学一 起做游戏,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渐渐的“闷葫芦”不再闷了,上课也敢回答问题 了。后来,这个班主任总结到,老师在学校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只要以心 交心,真正去接近他,了解他,关心他,真情一定能滋润孩子的干渴心灵。在这 个案例中,小李同学是个“闷葫芦”,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从小李同学这样一种 学习型式出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不懈努力,终于使小李同学纳入到了班级 正常教学轨道上来。这个案例说明,学习型式的差异是可以在教学中被充分关注 到的,也是教师可以有效加以引导和调整的。文化因素使学生外在行为表现的背 后制约因素,是隐于其后不易被察觉的

16、,但在很多情况下恰恰是这些因素使得学 生之所以成为这样而不是那样。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学生不同的学习 型式,并根据这些型式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我们平时的 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尤其注意到这一点。4.多元文化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现在我们来看看在多元文化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有哪些变化呢?首先我们来 谈谈教师。多元文化时代的来临,对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它要求教师须具有多 元民族的态度和价值,对学生的不同文化及各民族、群体的文化与历史因素有充 分的了解,能从多元文化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的诸多问题;教师要能代表社会的文 化多元性,要把年龄、性别、宗教、社会阶级、民族、种族、语言或任何这些因 素结合而成的文化,主动地包容进教学策略、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材料、考试 和组织模式中,同时也要强调或增强社会中的共同核心价值。在实施多元文化教 育中,教师首先需要消除对多元文化教育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