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精心生成精彩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9331166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精心生成精彩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设计精心生成精彩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设计精心生成精彩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设计精心生成精彩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设计精心生成精彩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精心生成精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精心生成精彩(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精心 生成精彩 -在新课标下如何备一节好课淮安曙光双语学校 潘文秀Email: 联系电话:0517-5093791 邮编 223200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现代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那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教师就应精心设计、调整练习、合理预设,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随机应变”,生成精彩。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达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讲课要“精”,传

2、授知识要“准”,教学效果要“高”的目的。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八单元P6465页认识分数谈谈对备课的认识。一、理清前后联系,明确内容和目标。备课的第一步是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了解本内容的教学要求;其次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知识的内在结构;第三步是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教学内容“少、精、活”原则,确定具体的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弄清本节内容在本单元和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又是什么知识的基础?第二,知识结构分几个层次?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关键?第三,本节

3、教材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怎样培养?如认识分数的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上学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对分数认识的一次升华。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另一方面对下一节课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今后认识小数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举足轻重。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年段教学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代课堂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4、。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事实,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树立学习自信心。二、制定重点难点,选择教法学法。经过多方面地认真思考、反复研磨,教师除了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外,还应该备好解决难点或关键的方法和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如:重、难点:同样是认识几分之一,上学期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而这节课是“把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飞跃,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为: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

5、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根据教材,学生往往又很难实现对“一份”质的跨越性理解过去的一份是一个物体,而现在的一份也可能是多个物体,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之所在。 教法:“课堂是师生生命对话的阵地,是智慧启迪的舞台,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时空”。本节课中力求遵循“唤醒主体意识、教给探索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主要运用“启发诱导自主探索”式的教学法。 教学中,将通过启发和诱导,运用观察、比较、归纳、巩固等方法,以“疑”为媒,层层深入,让学生充分暴露学习思维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观察、发现、探索、应用的过程。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1道例题和4道

6、练习题的教学。本节课的4个练习题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法: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课堂中主要想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进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课堂中我将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感悟出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运用六人一组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交流的时空,增强交流的密度和效度,加强对单位“1”及每份数的认识和理解。“课堂是条线段,前应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延伸,后又要向

7、继续学习延伸”,设计这样的学法,力求达到让学生形成“敢于质疑、善于争辩,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学习境界,让课前预设变得更加灵动和精彩的生成。三、构思合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备课中,教师应考虑生活是教学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个教学内容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载体,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其次要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第三要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教师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如:教学过程:本节课整个教学流程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从“以学生的发展为

8、本”的理念出发,设计了一系列有效与连续的情境,创设生动、现实、有趣的数学情境。在本节课中,注意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大圣分桃”、“大圣救猴”、“众猴闯关”等丰富多彩的童话情境,整个情境的主题前后一致,首尾响应,将学习内容巧妙融合其中。力求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合作交流,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有利于形成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一)情境探索认识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选取小朋

9、友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人物形象导入新课,(出示课件:在西游记片头曲中随着一声“俺老孙来也!”,孙悟空乘云而来。画面定格在孙悟空手拿一只桃子,膝下缠着四只可爱的小猴。)这时我引导说:“多么有趣的画面呀!你们能帮孙悟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样导入,既可以复习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是几份之一,强化平均分的概念,同时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这时我说:孙悟空神通广大,“变”。(课件显示:孙悟空手中的一只桃子变成了一盘桃子。孙悟空高举着盘子。)这样很自然地完成了从“一个物体”到“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过渡,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想一想,现在每只猴子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

10、多少呢?”在讨论交流时,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学生思维,又能增强其合作意识,便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动手、动脑,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为了较好的实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创设了这样的几个情境,师:猴弟弟是怎么想的呢?(课件显示:猴弟弟:我想盘子里如果有四个桃子,那我可以得到)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预设学生可能这样回答:1:猴弟弟可以得到一个桃子。2:猴弟弟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这时师给予肯定、根据第二种回答揭示课题,并运用闪动效果(课件显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出把四个桃

11、子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然后我引导:这一份是这盘桃子的,那这一份呢最后一份呢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一份都是这盘桃子的这样就集体强化了将一盘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盘桃子的的认识。第二个情境(出示课件:猴三哥:我想这盘子里应该有四袋桃子,那我就可以得到),这样设计就是使学生认识到将几袋物体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是认知上的一次升级。第三个情境(课件显示:猴二哥:我想要是有12个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得到)我预设学生可能这样回答:12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三个,这时我就启发学生: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呢?那它得到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认知的深度有着较大的发展)第四个情境(课件显示:猴大哥:大王一

12、向很疼我们,我想),?让学生大胆猜一猜“最沉稳的猴大哥是怎样想的吗”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认识整体的四分之一时,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这时一向很聪明的孙悟空可就被搞糊涂了。为什么他们哥四的想法不同,每只猴子却都得到这盘桃子的呢?聪明的你能给孙悟空一个满意的答复吗”在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一个物体可以当成一个整体,几个物体合在一起也可以当成一个整体。(二)合理猜想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师:听说孙悟空回来了,众猴兴奋地从四面八方跑来。(课件显示:一

13、大群猴子向这里跑来。)师:现在将这盘桃子平均分给这些猴子,每只猴子得到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生1:我猜这里有18只猴子,每只猴子将得到这盘桃子的八分之一。生2:每只猴子将得到这盘桃子的一百分之一,因为我估计这里有100只猴子。师:谁猜得更大胆些。生:我猜这里有10000只猴子,每只猴子将得到这些桃子的一万分之一。师:照这样说下去,我们能说完吗?,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生:有多少只猴子就将这盘桃子平均分成多少份,每只猴子就得到这盘桃子的多少分之一。师:情不自禁的鼓掌,你的概括能力让我惊喜。师:猴子越多,每只猴子得到的越,但每只猴子得到的都是猴子只数分之一。精心设计习题 提高练习效度

14、.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三)分层闯关练习中不断深化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在练习

15、中,设计了“为救小猴闯四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主动地体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力求让学生明白:任何知识都是通过人们的艰苦努力地发现和探索而获得的,而且你对它思索得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师:不好,妖怪来了,孙悟空立即迎战,可是妖怪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法,掳走了猴弟弟,孙悟空立即追了上去。它来到一扇石门下,石门上出现了。师:孩子们让我们用智慧去拯救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吧! 1.根据已有练习进行联想。 第一关:想想做做的第一题(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到64页,想想做做第一题,仔细读题后,赶快动笔吧!学生做题。师:谁想说说自己的想法。生:每个球是这一盒的六分之一。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生:将6个球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这盒球的六分之一。(以下的程序同上)想想做做的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延伸:用分数表示出图中阴影部分要求学生说出分数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用课件出示平均分的过程 2.将已有练习深层挖掘。想想做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