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32800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有机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等有机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等有机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等有机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等有机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有机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有机化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生课程论文题 目: 浅谈有机化学的研究进展 姓 名: 陶月红 学 院: 理学院 专 业: 化学 学 号: 2014111004 2015 年 1 月 12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授课:XXX浅谈有机化学的研究进展 理学院 2014111004 陶月红摘要:本文综述了中国大陆地区有机化学研究人员2011至2012年两年内在合成方法学领域获得的重要成果。文章中共引用参考文献50篇,其中30多篇手性金属配合物和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反应、金属催化的碳氢键活化等合成方法学论文。本文汇集了中国有机化学家两年中合成的30多个不同物质。关键词:有机化学 合成方法学 有机合成 有机化学是化学科学中一个十分

2、重要的二级学科,也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化学分支,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在国家科技政策和科研经费的支持下,我国有机化学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有机化学相关领域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如,全国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的参会人员数已由十年前500多人发展到超过2000人),研究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数迅猛增加(几乎每期国际一流化学期刊上都有中国有机化学家的论文刊登)。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有机化学家被邀请担任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的地区主编和编委,国内的有机化学期刊也开始得到重视。从近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看,我国有机化学的各分支学科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工作主要集中于

3、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的研究。我国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研究始终保持强盛的发展势头,但原创性、实用性工作仍旧有限。有机合成化学得到了发展,但主流观念和思路还停留在首次合成上。在元素有机化学中我国有机氟化学一支独秀,其他元素有机化学需要加强。中国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工作突飞猛进,成为发现新化合物分子的主力。通过对我国有机化学学科20112012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检索,本文对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有机合成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等有机化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做一个简要总结。1 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是有机化学的基础,历来受到有机化学家的重视。有机化学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许多以发

4、现者名字命名的人名反应,使这些化学家名垂青史。在我国除黄鸣龙外,尚未有其他有机化学家获此荣誉,故在近30 年来,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在我国有机化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有机化学界,从事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的化学家人数和各种资源占有半壁江山,导致我国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多为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内容,为此本文也仅能收录刊登在JAmChemSoc和德国AngewChemIntEd上的成果。国际上流行的热点研究领域,如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交叉偶联反应、碳氢键活化反应、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等,我国有机化学家不仅几乎全部涉足,而且人数比例和发表论文的数量均占有重要地位。只要美国化学家能开辟

5、一个新领域,我们就会使这一领域成为论文发表的热点领域。我国有机化学家在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日新月异,如2012年10月,北京大学施章杰承办了第一届碳氢键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担任大会主席。无论如何,与西方国家的有机化学家,特别是美国化学家相比,我国的研究工作思路和成果还授课:XXX是属于跟踪的多,自己独创的少。JAmChemSoc创刊125周年列举的125篇有影响的文章中,来自我国的仅为黄鸣龙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论文,足以说明我国还是缺乏真正有影响的独创性研究成果。我国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研究领域的特点是人数众多,仅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的人员就已超过千人;另一特点是发展均衡

6、,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既有我国著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院士、教授,也有许多普通高校名不见经传、刚涉足其间的青年学者。总之,有机反应和合成方法学是我国有机化学界最有希望从跟随者变为领跑人的领域,但道路还很长,还需要加倍努力。1.1金属参与的反应和合成方法学金属有机化学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得到迅速发展,所发展的反应涉及有机化学的各个领域,并发展了很多新型的合成反应,该领域有机化学家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化学奖。本文主要综述了20112012年我国在碳氢键活化、加成环合反应、偶联反应、过渡金属催化氟化反应、惰性小分子CO2活化以及金属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等方面的进展。1. 1.

7、1 碳氢键活化将惰性的碳氢键直接转化为碳碳键或碳杂原子键一直是有机化学家们想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也是近年来有机方法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碳氢键活化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非活化的烷烃碳的碳氢键活化15。我国当前取得的大部分成果多属于活化的烯烃或烯丙位碳的碳氢键活化。施章杰等68报道了不同金属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通过吡啶作为导向基团在铑催化下碳氢键活化与亚胺进行加成,得到碳碳键偶联的产物(式1)9,10。焦宁等11利用钯催化碳氢键活化实现了以DMF为氰源的直接氰基化。刘国生等12,13报道了钯催化下活性烯烃的芳基烷基化反应,实现了苯胺与乙腈的双碳氢键断裂(式2)。张前等

8、14也报道钯催化苯胺的碳氢键胺化反应,该反应可能经历高价钯中间体形成碳氮键。雷爱文等15利用两次钯催化碳氢键活化,在常压CO氛围下进行羰基化,高效合成了含氧杂蒽酮结构单元的分子(式3)。关正辉等16应用类似的碳氢键活化策略,通过两次CO插入,实现了芳基的羰基化,合成了靛红酸酐(式4)。黄汉民等17在钯催化下,通过自由基活化苄位碳氢键形成苄基钯物种,对CO加成得到酯类产物(式5)。此外,刘磊等18通过钯催化苯酚导向的碳氢键活化合成二苯并呋喃授课:XXX。麻生明等19报道了钌催化联烯的氢芳基化反应,反应通过苯甲酰胺导向的碳氢键活化进而对联烯进行加成而实现。除了钯钌等贵金属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外,利用相

9、对廉价的铜、铁等金属实现碳氢键活化也受到很大关注。焦宁等20实现了铜催化苯胺的邻位碳氢键活化而引入叠氮基(式6),该反应可能经历的是一个单电子转移过程。1. 1. 2 加成环合反应麻生明等报道了用一锅法,从3-碘-烯丙基吲哚出发,在零价钯催化下与炔丙基溴发生碳碳偶联,形成的联烯中间体进一步环化得到了吲哚并八元环结构(式7)21。此外,他们还报道了通过钯催化碳碳键偶联合成手性联烯的方法,丰富了联烯的化学内容22。刘元红等23,24利用金催化1,6-二炔环合得到多取代的萘环以及苯并芴,并提出了Au/Sn转金属的反应模式(式8)。施敏等发展了利用金催化1,6-二炔环合得到多取代的二氢吡咯结构25(式

10、9),而含炔基的联烯基环丙烷在铑催化下环合则得到多环化合物26。支志明等27利用金催化分子内酮的-位对非活性烯烃的氢烷基化反应。1. 1. 3 偶联反应雷爱文等28在钯催化下,通过氧化酯化反应将伯醇转化成为相应的羧酸酯(式10)。在此基础上,利用苄氯作为温和氧化剂,实现了醛和醇的选择性酯化29。江焕峰等30提供了通过钯催化烯烃碳酯化反应从炔酸酯和烯烃出发合成-甲叉基-内酯的方法。田世凯等报道在钯催化的烯丙基胺与芳基硼酸31或亚磺酸盐32的偶联反应。苏伟平等33,34发展了钯催化羧酸的脱羧偶联反应等。近年来,铜以及铁、钴、镍等廉价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雷爱文等授课:XXX35发展

11、了镍催化的Heck反应(式11)。刘磊等通过铜催化,实现了一级烷基卤代物与芳基硼酸酯36、二级烷基卤代物与格氏试剂37(式12)以及二级烷基卤代物与硼酸酯B2pin2的偶联反应38。焦宁等3942利用铜、铁催化剂在氧化剂DDQ的促进下,产生的正离子与叠氮等反应形成四唑、芳胺等化合物(式13)。王剑波等43,44发展了铜催化磺酰腙与炔烃等的偶联反应。李金恒等45发展了镍催化的Kumada 偶联反应,实现了烷基磺酸与格氏试剂的偶联。蔡倩等46首次报道了铜催化的去不对称Ullmann反应,并用于合成手性二氢吲哚。1.1.4过渡金属催化氟化反应近年来,随着含氟化合物在医药、农药、材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12、如何合成含氟化合物倍受有机化学家的关注。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将氟原子或含氟片段引入到有机分子中的策略得到了很大发展。这部分工作被纳入有机氟化学研究范围,将在后面元素有机部分进行叙述。1.1.5惰性小分子CO2活化如何将CO2这一惰性小分子进行活化,引入到有机分子中进行转化利用是有机化学家面临的又一大挑战。麻生明等47报道了镍催化炔烃的氢酯化反应,该反应仅需要常压的CO2,具有很好的立体选择性,反应得到反式,-不饱和羧酸(式14)。吕小兵等48通过银催化直接将端炔进行羧化,有效地合成了炔基羧酸(式15)。丁奎岭等49通过二价铑催化氢化,高效地将环碳酸酯转化为乙二醇和甲醇这两类重要的化工原料(式16)

13、,相应的环碳酸酯可由环氧与CO2制得,从而实现了CO2向甲醇的高效转化。1.1.6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我国化学家在新型手性配体、新反应、新方法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周其林等以螺二氢茚为配体骨架,设计了手性双噁唑啉配体50、手性氮膦配体51等,它们与不同金属络合后催化不对称反应52, 53均表现了很好的催化活性,如手性双噁唑啉配体与铜络合催化卡宾对氮氢键不对称插入反应(式17)。丁奎岭等发展了C2对称的单齿亚膦酰胺配体,在铑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54, 55,随后发展的手性螺缩酮骨架配体56,实现了钯催化不对称烯丙基胺化反应57(式18)以及不对称-羟基化反应58。唐勇

14、等设计合成了具有“边臂效应”的假C3对称的双齿或三齿噁唑啉配体,在不对称碳叶立德环合59、环丙烷开环60(式19)以及环丙烷化反应61,62中表现出优异的效果。授课:XXX游书力等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联萘酚为骨架的亚膦酰胺配体,在铱催化不对称苯酚、吲哚和吡咯的去芳构化烯丙基化反应(式20)6365以及吲哚、苯胺烯丙基胺化等反应6668中显示了很好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余志祥等69通过铑催化将该类配体应用于活化烯丙位碳氢键对共轭双烯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冯小明等发展的手性氮氧金属络合物(如式21方框内所示),在不饱和酮的氯胺化反应70、酮与-重氮酯亲电加成反应71、不对称Baeyer-Villiger

15、氧化反应72、烷基烯醇醚对1,2-二羰基化合物的对映选择性加成73、2-吲哚酮的羟胺化反应74、吡唑啉酮对不饱和酮的Michael加成反应75,76以及靛红与-烷基-重氮酸酯的不对称扩环反应77中,均体现出极优异的选择性(式21)。在芳杂环化合物不对称氢化反应方面,周永贵等7882利用联苯双膦配体实现了铱、钯催化的异喹啉和吡啶等的不对称氢化。范青华等83,84通过特殊的双氮配位的手性阳离子铑催化剂实现了喹啉的不对称氢化。童晓峰等报道了(Z)-1-碘-1,6-二烯在醋酸钯作用下进行环异构化反应,合成了六元杂环化合物并同时实现了碘原子转移85;他们86还报道了胺催化的联烯酸酯与不饱和酮的授课:XXX4+2加成反应,生成多取代的二氢吡喃化合物。冯小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