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932800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按照市政府的安排,某月某日至某日,县组织由常务副县长周大曙,分管教育副县长马志列挂帅的教育发展专题调研组,对全县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查。调查采取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了县一中、二中、生源学校、西竺山中学等,召集部分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学生家长、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县辖某个乡镇(园),人口万,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356所,其中县属学校7所,乡镇中学20所,中心小学21所,村小224所,教学点某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民办学校6所。在校学

2、生99多少人,其中小学生50多少人,初中学生35多少人,普高学生11多少人,职高学生2多少人。共有教职工8多少人,其中在职教职员工6多少人,退(离)休教职工1多少人。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1.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某年的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分别为13万元、13万元、16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105元、105元、105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三年分别为8万元、9万元、10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分别为%,分别比上年增长3%、4%、8%,预算内教育经费拨

3、款占财政总支出分别为%。2、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共有教职工8多少人,其中在职教职员工6多少人(含在岗教师5多少人、未聘分流教师多少人),退(离)休教职工1多少人;在岗教职员工中,高中教师多少人,初中教师2多少人,小学教师2多少人,行管及工勤人员多少人,局机关干部多少人。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多少人,大专学历2多少人,中师学历1多少人。在职教师中35岁以下的1多少人,36岁45岁的1多少人,46岁以上的1多少人。中学高级职称多少人,中级职称2多少人,初级职称2多少人。3、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其他地区办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县先后对县中、城关五小(现生源学校)、县二中、

4、县职业中专实行“国有民办、校长领办”办学体制改革。实行“校长领办”以来,几所改制学校抓住发展机遇,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强化管理,内活机制,均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一是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民办生源学校由原来仅100多学生的小学发展到有小学、初中、高中近1多少人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县二中投入1000多万元,三年学校净增资产600多万元,学生由改制前的多人增加到现在某个单位的3000多人;县中筹资近万元投入学校建设,学生由改制前的800多人增加到现在3000多人。二是教师待遇不断增加。几所改制学校均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在确保教师基本工资足额发放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三是教育质量

5、明显提高。县二中高考成绩三年三大步,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去年本二以上上线为多少人。县中去年达到了40多人。4、教育收费不断规范。坚持“标准不涨、范围不超、项目不增、程序不减”的“四不原则”。每期开学前,县电视台均要公布学校收费标准,同时各校悬挂永久性公告牌,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四个一律”的教育收费纪律,得到社会一致好评。5、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我县坚持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一条主要途径。目前,我县有“省示范性学校”1所,“省园林单位”6所,“省绿色学校”2所、“市名优学校”2所,“市级示范性学校”32所、“市绿色学校”21所,“市园林单位”15所,“市特色学校”7所,县级绿色

6、、园林、科普、体育、艺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特色学校32所。6、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某年高考录取多少人,其中本科录取多少人。某年高考录取1多少人,其中本科录取多少人。某年高考录取1多少人,录取率列全市第三名。某年高考本一本二上线多少人,上线率在全市九区县中列第三,理科平均成绩全市第一。二、当前教育发展存在某个单位的突出问题城乡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立马解决,必将阻碍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1、教育投入不足。一是县城区办学条件的改善明显滞后。县城区小学场地狭小,学生多、班额大,学位不足问题十分突出。调查中发现,城区小学班额大部分在多少人以上,

7、部分班级达到了多少人,在这样大班额的条件下教学,教育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县一中建设滞后,在校高中学生2多少人,校园仅占地131亩,规模明显偏校二是我县农村学校寄宿条件差。主要是在“两基”达标时,重视主体工程的建设,忽视了配套工程建设。三是农村村级小学教师配套用房及基本生活设施条件较差。以上问题均牵涉到教育投入,但经过“两基”达标后,凭县里有限的财力,根本无法改变这种滞后状况。学校本身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平时运转尚且捉襟见肘,维修和改造更是无能为力。2.学校负债严重。为了迎接“两基”验收,我县在学校建设上超前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截止到某年底,全县中小学校负债高达

8、7.万元。全县7所县属学校、某个乡镇中心学校不同程度存在教育负债,其中,县属学校负债3万元,乡镇中小学负债4万元,负债面达%。全县负债万以上的学校有5个,负债万元以上的学校有某个,负债万元以上的学校有7个。在我县乡镇教育债务构成中欠基建包工头2.万元,欠教师和社会个人2.万元。“两基”达标时,县委、县政府计划用往后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偿还因“两基”投入的资金缺口,但从某年开始农村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债务偿还失去来源。尽管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汉发10号文件)中对“两基”负债作了明确规定:凡因“两基”建设形成的债务按有关政策从

9、学校剥离,纳入县、乡消赤减债整体规划。7000多万元的债务,由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负担,但从实际情况看,县、乡财政目前仍无良好的解决途径。学校债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育发展,有的校长反映,一年到头校长大部分精力就是忙着筹集运转资金。近几年大部分学校的资金只能用于还债,无力投入建设,这也是学校发展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原因;部分学校由于欠债多,债主(包工头)经常到校讨债,有的还封堵校门,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3.教师队伍失衡。一是我县小学教师队伍出现年龄老化现象,社会流传“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伯伯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说法。全县2名小学教师中,46岁以上的教师有1多少人,35岁以下的教师只有

10、多少人,而这35岁以下的名教师中,分布在县城的有多少人、农村集镇多少人,在农村村小很难找到年轻教师。以我县大南湖乡中心学校为例,全乡名教师,30岁以下的教师不到多少人,村小教师基本是40岁50岁的教师。这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基本上是以前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显得很吃力,很难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我县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等学科教师。每年到外面也很难招聘到这些学科的教师,很多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中途改行”、“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专职教师不专的问题。目前,全县初中英语教师

11、欠缺多少人左右、物理教师欠缺多少人左右,化学教师欠缺多少人左右;全县小学英语教师欠缺多少人左右,音乐教师欠缺多少人左右,美术教师欠缺多少人左右。三是师德水平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受市场经济大潮等因素的影响,极少数教师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不敬业、不爱岗,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打牌赌博等现象也严重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4.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我县职业教育与当前市场需求间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配备上。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职业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很难有效对学生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教育。想改善职业教师队伍结构,但苦于县财力有限,无法保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12、。二是办学方向上。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大体方向还基本停留在学历教育阶段,适应不了形势发展需求,不能满足“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的要求。唯一出路是调整专业设置,办学方向对准市常而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是师资,关键是资金。三是基础设施上。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学生就无法接受到与社会和市场衔接的先进技术教育。近几年,我县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设备设施虽有更新,但由于资金投入上有限,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另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也很缺乏,学生如果局限于关门学习不多参加社会实践,也很难掌握到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5.外部环境欠优。尽管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汉发10号文件

13、)中明确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罚款,否则视为“三乱”行为。”但收效不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也还存在一定问题。三、加快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为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市“教育20条”精神,促进城乡教育健康发展,特建议:1、加大对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县(市)教育投入力度,解决农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同时继续落实财政保教师工资、转移支付保危房改造、杂费保运转的“三保政策”。2、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教育债务的办法。农村教育债务不能无限期由

14、学校承载下去,债务剥离不能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是否可以考虑采劝国家投一点、地方拿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加以解决。3、加大教育发展的规划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对本地教育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教育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要学校布局调整上,要摸清生源情况,宏观统筹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协调发展。4、理顺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建议教师的招聘、职评、档案管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主责。在教师招聘上,要以满足教育发展的正常需要为根本,立马足额补充的师资充实教师队伍;在教师培养上,与地方高等院校采

15、劝订单培养”做法,解决优秀师资招不进来的问题;在教师培训上,解决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编制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编制专门用于教师培训提高。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自学,并出台一定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教师成长提供一个坚实平台。同时,加强农村边远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职称评聘、工作待遇上予以适当倾斜,建立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逐步解决教师布局不均的问题。6、鼓励民办教育发展。仔细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

16、形式投资办学,加强对民办教育指导与交流,逐步建立公民办师资合理流动机制,做大做强民办学校。同时,着力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强化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7、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力度。采劝政府送一程”的办法,突出职业教育,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扶持,在就业上指导。同时,大力调整农村职业教育的科目设置,注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和科学性。8、加大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力度。要高度重视涉及学校检查收费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制止职能部门对学校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给教育发展一个良好的空间。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网吧治理问题还要加大力度,文化部门要把好审批关,现有学校周边的网吧,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